2025-07-04 23: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元邦



古村锦屏的韵与味


陈元邦

 

 

很早就听人说,政和县岭腰乡的锦屏村值得去看看。2024年以来,也几次去了政和,每次也都想去锦屏,但因为修路,皆未能如愿。好在这次,终于得偿所愿。

农历六月,已是夏季,虽未进三伏,但已是烈日炎炎,吃罢午饭,顾不得休息,同学便开车载我去了锦屏。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政和人,熟知政和山山水水,途中话题,自然也多与锦屏有关。我问,锦屏前面为何加了“翡翠”二字?“因为水,这里水色宛如翡翠,碧绿清澈。”同学答道。

一路上,新修的柏油公路沿溪而行。放眼窗外,与绿相伴,与村擦肩,约莫一个多小时,便到了锦屏。

站在村口的民居前眺望,土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沿着公路一幢挨着一幢排成了长长的弧线;房屋的对面是一片宽阔平坦的碧绿田园,好一幅乡村守望图,乡村守望田园,田园守望乡村,不止缠绵地厮守且世代繁衍,在岁月中恋曲隽永。 

微信图片_20250705095543.jpg

座落于一溪两旁的锦屏村

一条溪映入眼帘,村庄坐落在两旁,鱼儿悠闲自在地游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是锦屏村中最精华的部分。同学见到我的兴奋,便让我独个儿溯溪而上。

溪水在礁岩中川流,时湍时缓,溪石没于水中,清澈见底,色彩斑斓,每块石头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记得在车上时同学告诉我,别以为它只是浅浅的一湾水,有时水深有一两米。他还颇为自豪地告诉我,这样深的水,还能有这般透澈如翡翠的石子,也算是锦屏一奇了。我没有去考证锦屏村的名字由来,但我想这“锦”字应当与这水有关吧。

 微信图片_20250705095608.jpg

                                                              溪 瀑

村依着青绿的山,一条溪溯流而下,水声轻幽,又时而激越,晶莹的水流贴着礁石,成为或大或小的瀑布,在石间蜿蜒而流,其间又有大大小小的潭,水也从晶莹汇聚成翡翠的绿。这涧中的瀑布,当地人称之为虎头際瀑布群。

下午的艳阳当头照着,沿着溪涧拾级而上,开始时兴致勃勃,路上驻足欣赏,然烈日晒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在欣赏第一个大瀑布后就从原路返回。

下山后,我又开车去了另一条路线:最美的算是遂应林公潭了。几位游人正在潭中戏游,享受夏日的清爽。据记载,此潭宽6米,长9米,深2米,潭水清澈见底,享有“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之美名。之所以叫遂应林公潭,是锦屏当地人为了纪念发现银矿的林癸而取名。在当地,流传着关于林癸的传说。林癸曾在此地向神明许愿,希望能找到并开采银矿,结果神明显灵,果真让他发现了。朝廷为了嘉奖他的功绩,于宋隆兴二年封他为崇安巡检,定居吴家山专门负责银矿开采。后世为纪念林癸,根据“林公许愿天遂人应”的传奇故事,改吴家山为“遂应场”,也就是今天的锦屏村。凝视着翡翠般的溪水,总觉它好似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所描述的那番意境:“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以石为底。

 微信图片_20250705095555.jpg

                       古茶道 

微信图片_20250705095626.jpg

“天下野白第一村”

打动我的,除了锦屏的水,还有锦屏的茶。刚进村时,便见村口的一面白墙上书写着“高山野白第一村”。“野白”,野生白茶树也。去溪涧观瀑时,在山谷树口望见坡上的野茶树,两个香炉摆在茶树前的草坪上,那一刻,在我心目中的野茶树又多了一丝人文韵味,野茶吸山野之清气,虽居于荒野岩壁之间,然在茶人眼中,却是一块茶人圣地。在古银矿洞遗址的对面,还有一摩崖石刻,上书“仙岩四百年”,石刻前有宋徽宗石像,两棵茶王树就生长在边上的草地上,红色的飘带挂在树枝上在风中轻轻晃动,每根飘带都系着一个人的心愿。注目塑像和两株有了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茶,想起了政和这个因白茶而賜名的县。走在白茶古道,锦屏仙岩茶在清未民初就远销欧洲,那天晚上,当我再品白茶时,仿佛这茶汤中多了一份人文故事,从尖舌慢慢沁入心怀,又慢慢地在心底化为一缕乡愁。

去看看千手观音柳。同学建议说,时间不早了,还得赶去念山。我有些犹豫。“一定要去,不差这点时间”,同学还给我讲了千手观音柳的神奇传说。柳树已有800多年树龄,高约22米、树围达3-5米,最神奇的是这株柳树不同于常见的柳树,它的树冠面积宽达500多平方米,树干离地面约1米处开始分枝,长10米以上的枝条多达上百,最大的围径有20多厘米;树枝与地面平行伸长,尤如观音伸开的千只手臂,因而得名千手观音柳。

居然还有这样一棵柳树,同学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我站在它的面前举目观望,心叹还好有同学的鼓动,不然可就错过了一个好时机。

柳树旁,一个小神龛,一缕香烟缭绕,……。观赏中,心境亦慢慢静了下来,大概由于面对着的是一株千手观音柳的缘故。一棵树,因为注入了“观音”二字,也便注入了人文。

走花观花锦屏村,看到了锦屏的水、锦屏的茶以及锦屏的千手观音柳,它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正是这,自然与人文,赋予了锦屏不朽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