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16: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哈 雷



日出东山心的海洋

——东山构建国际旅游海岛畅想曲

 

 

 

 

175098675043824.jpg

(薛瑜婷  摄)

20年前我就来过东山岛,那时的东山岛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是全国著名的对台贸易港口,马銮湾、金銮湾几乎将广州汕头一带和厦门漳州的游客吸引了过来,是方圆几百公里的游人夏日的乐园,而被称作是“海峡两岸第一湾”——绵延12公里的乌礁湾还静养在澳角那一带,依然呈现着素面朝天的原生态的美,还没有脚步将它唤醒。游客到了铜陵镇就被这里平整宽阔洁净的海滩迷住了,清澈的海水,海上摩托艇、帆船、太阳伞、拖曳伞,和沙滩上身着五颜六色泳衣的人们,还有不远处在夕阳下拉网的渔民,这些构成了东南海滨浴场独特的风光,让人到此流连不已。

20多年过去了,这之间我多次到东山岛,这座曾经给我无限激情的岛屿一度让我感到困惑,东山岛的发展一直处在徘徊不定之中。

然而,阔别了七八年后,今年6月21日随同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一行再度踏上东山岛,东山岛竟然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东山岛变了——路变宽了,树变得繁茂了,城变美了,人变富了,而山依然青翠,海水依然碧绿。当地诗人刘小龙和我见面,还没寒暄几句就情不自禁地夸这届县领导班子为民办了许多的实事,真正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在东山入岛处刚刚修筑竣工的总长19.8公里的高品位旅游休闲景观大道两旁,矗立着不少“日出东山、心的海洋”和“一百年干一件事——建设国际旅游海岛;一百年创一个品牌——世界东山”的大型广告牌,凸显大手笔、大气魄,似乎向我们释放着一股信息:东山这个蝶岛已然蓄积足够的能量,正期待着破茧而出,蛹化成蝶,振翮飞翔!

 

 

“国际旅游海岛”概念的提出,可谓石破天惊。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感慨地说道:这不仅对东山,对漳州,甚至对福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来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建设国际旅游海岛,是东山立足于自己对优势的认识,对优势的整合,对优势的发挥,对优势的创造。但这一共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这条路走对了。”原东山县政协主席高爱明说,“为了这条路,我们摸索了十几年,旅游从陌生的概念,到具体的项目,再到今天明确的定位,最难的时候我们已经走过来了。”

是的,20多年来,东山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上世纪80年代主要靠芦笋,90年代主要靠养殖,跨入新世纪初期,主要靠捕捞业和水产品粗加工,一直都离不开以农业、渔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山到底朝什么方向发展,继续以农业、渔业为主,还是以工业为主,抑或是以旅游业为主?

一直以来,东山历届的县委、县政府不停地对东山的定位做着探索,东山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也参与着东山的定位的探索。

世纪之交,县财政一度较为困难。在经济的压力下,曾有过大力发展工业的念头。

东山的工业因此有了一定幅度的发展。围绕GDP指标,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往下走,东山或许有望成为又一个富庶东南的海岛。

但这样做,环境的代价太大了!先发展,后治理,被很多地方证明是一条弯路,尤其是东山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这条路终究行不通。

东山县委、县政府曾于2010年召开全县旅游工作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东山国际旅游海岛建设行动计划》,拉开了建设国际旅游海岛的序幕。发展路径是“两步走、两次跨越”,第一步是从“中国优秀旅游县”到“中国旅游强县”,第二步是从“中国旅游强县”到“国际旅游海岛”。这次会议对东山国际旅游海岛的定位、构想、把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阐述,号召全县上下树立“一百年干一件事——建设国际旅游海岛;一百年创一个品牌——世界东山”的“两个一百”思想,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渝抓落实。

 

 

美丽的东山岛就像一颗镶嵌在海峡西岸的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然而,多年来,东山岛旅游如藏在深闺,游客量不大,旅游收入平平。

天蓝、水碧、沙白、林绿,有着195公里海岸线得天独厚的环境,如何才能做到每天吸引成千上万名中外游客在这里避暑、度假、游览、吹海风、沐海水、尝海鲜?

旅游要发展,设施要先上。东山拥有中国亚热带纯美曼妙的滨海风光、如诗似画的海岛风韵、殊绝浓郁的海峡风情,具备了建设国际旅游海岛的战略资源条件。但她过去是“海防前线英雄岛”,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985年,东山乘“首批开放县”的春风,大做旅游业重头戏;1993年省政府批准设立东山旅游经济开发区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千方百计破解资金难题,扎实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让兵营变酒家:1988年6月,铜陵九仙山下的海军营房改建成华福酒店,为漳州市第一家三星级酒店。其次就是军港变商港:东山港、冬古港崛起了4个5000吨级和3000吨级泊位码头。再者,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变得更为畅通。尤其是去年6月竣工通车的西铜公路,与县、镇、村水泥公路四通八达,逐步形成以中心县城辐射全岛的“半小时快速交通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将股股清泉送进千家万户;4座大型变电站和3个风电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可靠的电力保障;电信、移动工程让海岛进入了“天下信息瞬间知”的行列。西城县城、铜陵镇面积比过去扩大了七八倍,变得更大更美了。东山还着力构建项目支撑体系。总投资4.6亿元、长19.8公里、路宽32米的东山岛与沈海高速公路连接的疏港公路工程已建成通车,还精心谋划、运作,加快推进岛外引水第一水源、岛外引水第二水源、进岛高速公路连接线、厦深高速铁路东山支线、东山支线机场、对台直航客运码头等项目的建设。

建成国际旅游海岛是东山人追求的前景目标,是海洋经济强县、海峡文化名城的统领;建设海洋强县是财富积累,是物质支撑;建设海峡文化名城是底蕴,是后劲,是软实力。两年多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精心谋划和实施“9+2”纲要,高起点、大手笔做好《东山岛发展战略规划》;建成高品位的西铜景观大道;成功地举办第4届漳州市旅游节、第19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大力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活动,抓好全岛生态绿化建设、家园清洁、夜景工程、“三湾”环境整治等工作。去年东山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成为漳州市第1个、全省第6个“中国优秀旅游县”。随着旅游档次、品位质量和形象的不断提升,招徕更多的中外游客,连续几年都有百万游客涌入东山岛来,旅游逐渐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建设国际旅游海岛需要大项目来支撑。东山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栽好“梧桐树”,“金凤”争来栖。在旅游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了30多家、拥有5200个床位的休闲度假酒店,现又集聚了中信“海峡论坛”、金紫荆海岸温泉、海峡国际休闲度假园区等总投资额达100亿元的4个综合体旅游大项目。可以预见,在大项目高强度投入、高起点规划建设的推动下,东山经济将进入一个跨越性发展的时期。

如今,一个政治安定团结、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保留完好、人民安居乐业的东山,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东山,正朝着建设国际旅游海岛的目标阔步迈进!东山在游者的眼里犹如画境一般:“在主岛的周围,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一个个如花环般的小岛星罗棋布,犹如天际抖落而下的一块块翠玉。主岛中央是绿色,那是成片成片的木麻黄树,四周是白色,那是细碎晶莹的沙滩。从月牙形海湾望出去,近岛的海水是浅蓝色,逐次渐渐是蓝色、深蓝色,一道道白帆如天堂里梦幻般的画影……”

“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东南部海岸7个绵延38公里的月牙形海湾,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情万种,共谱一曲沙滩与大海相吻的浪漫之歌。这里的海水湛蓝如天空,沙滩绵长柔软,阳光明媚充裕,白帆点点,海鸥翱翔,是一个优良的旅游度假胜地;这里常年坚持绿化,树林葳蕤繁茂,被人誉为“东海绿洲”;这里的国家4A级旅游区风动石景区、国家健康型海水浴场马銮湾景区等一批风景名胜享誉海内外。在6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东山岛具备6大类48种,是北回归线附近极具特色、极其稀缺的海岛。

东山还有着独特的对台优势。这里是大陆距台湾南部最近的县份。东山县博物馆馆长陈立群介绍说,大约在1.5万年前,海平面比现今低130米,曾经有陆地连接两岸,被地理学家称为“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百年来(1909—2009年)中国境内最有价值地理发现”的项目。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东山港就是大陆同台湾、澎湖等地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

东山岛的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设施齐全。

从旅游市场的角度分析,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东山岛的气候独特,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有很大吸引力。

从交通的可进入性看,与沈海高速公路相连,南下汕头1小时,北上厦门、泉州2小时。岛内交通网络畅通便捷,两条出岛通道均直连324国道。

这里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最佳合作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宝地,游客观光旅游的胜地,全县正在完成从“中国优秀旅游县”到“中国旅游强县”的跨越,处处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欣欣向荣的景象!

 

 

做好旅游业,必须要有经济基础,才能解决投入问题。东山也绕不过这道坎。

东山人认为,工业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在建设国际旅游海岛进程中,东山也必须发展工业。但是,在工业项目的选择和发展的目的上,要与以往有本质的不同,既为国际旅游海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又为国际旅游海岛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

于是,东山人发展工业的目标是要致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县,为旅游投入奠定基础。总的原则是发展工业要总量控制,项目要大,项目要集中,项目要好,项目不能有污染。

县委书记王毅群说,东山要求,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必须控制在15以下,这是参照当年日本的工业建设用地比例11、德国的7、美国的5做出的要求。

东山发展工业注重打造服务于东山前景目标的特色主导产业。他们根据东山的岸线资源、硅砂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引导和推进了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多、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如千方百计引进了高端玻璃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风力发电等工业项目,把硅砂、水产、港口、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另外,还大力发展船舶制造、游艇制造和旅游工艺品制造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有力地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层次的提升。

其中,旗滨玻璃可谓点砂成金、化废为宝的项目。

东山硅砂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名列全国第一、亚洲之首。浙江宁波旗滨集团花落东山,已建成了两条生产线,计划总投资140亿元,建设8条生产线,将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品种最全、品质最高、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高端玻璃生产基地。

东山人靠转方式、变观念赚来金银满钵。

东山发展步入历史快车道,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等10项指标保持30以上高位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东山人发展旅游的底气更足了。

“不折腾、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大为。”旅游是东山的支柱,是“纲”,其他都是“目”,围绕这样一个定位谱就一曲“国际旅游岛”的畅想曲,它的主调更加明晰了!“不折腾”是些年东山县领导干部说得最多的关键词之一,“日出东山,心的海洋”富有诗意的句子。这是几代东山人归结起来的智慧的结晶——既务实又写意!日出东山“所要表达的就是东山的事业、东山国际旅游海岛前程似锦光芒四射心的海洋,就是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只要我们不偏离规律,只要我们不放弃信念,只要我们不折腾,用科学理论武装,脚踏实地地奋斗,我们一定会成就东山心的海洋这个‘心’字,成就建设东山国际旅游海岛这个伟大事业。

发展旅游是时候了!有了工业、农业、渔业基础,今后有实力为旅游服务把旅游作为龙头,又可以助推整个县域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多年来,东山每年重点办好两大赛事、七大节庆活动,即“中国·东山国际帆船文化节”“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岛美术节”“海鲜美食节”“开渔节”“垂钓节”“沙滩风筝节”等。东山还积极改造以往的项目如启动百亿新城改造工程,完成北区664亩土地收储,昔日的百亿新城变新貌、换新颜,成为城市新亮点、旅游新景点、经济新的增长点。

那些年,东山致力于开发东南海岛阳光旅游、海上运动、潜水等滨海旅游产品,有序发展岛屿旅游。积极发展邮轮产业,大力发展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培育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打造面向长三角、珠三角,背靠东南腹地的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形成以休闲、健身、美食、文化为主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东山近期规划建设文化旅游会展市场、体育中心、两岸青年交流中心、海上运动基地、绿色体育运动基地、海峡两岸艺术家创作基地、关帝文化广场、大众文化娱乐广场等项目;开发建设大型军事主题公园;筹备开通澳角“龙、虎、狮、象”四屿海上游艇旅游线路、环岛游艇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农家乐、渔家乐等。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东山人建设东山国际旅游海岛是质的跨越,而不是对低端产品的简单重复。他们要从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变。

建设“国际旅游海岛”,东山人还有着一套具体的构想——有可以“速游”的立体便捷的交通路网;有可以“慢游”的足够多世界级的滨海名胜风景;有与世界旅游相适应的食“美”、住“好”、购“便”、乐“爽”的条件。

 

 

天涯海之角,

有一个美丽的东山岛。

每一个景点都是歌谣,

每一块石头都是奥妙,

每一朵浪花都是欢笑……

走在东山岛上,不经意间,耳畔就会传来毛阿敏演唱的那支美丽动听的《美丽的东山岛》曲子。

是的,东山岛的美,美在岛礁,美在大海。就如一位本土作家描述的那样:那风光着实诱人,随处一望都是景点。海里沙白浪洁,岸边绿树成荫,岛上怪石耸立,石缝间满是花儿,红黄吐艳,紫白争妍,一丛丛,一树树,姹紫嫣红。行走在海边,绿色直扑人的眼睛,碧得人睁不开眼。树叶儿绿得深、绿得旺、绿得亮、绿得要滴出油来。成群结队的鸟儿也不甘寂寞,忽而一个俯冲,忽而一个上蹿,不时掠过你的身边,瞬间就钻进密密的叶子里,再也寻不见,只有悦耳的鸟鸣在耳边回响。走着走着,花香扑鼻,浓浓的香气像海水一样漫过来,以至令人惊喜得透不过气来。路两边开满了白色的花朵,一大片一大片,有如满天的星星,一朵朵好像害羞似的,一个劲地往叶子里钻,细细一看,原来是野生的栀子花。想不到在这边远海岛上,竟生长着如此美丽的花儿。

当黄昏降临,日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搅动着大海,整个海水都搅成金色。随着时间渐晚,金色在一点一点褪去,海渐渐变成了苍灰色,只有太阳落下的地方,还留有巴掌大一片美丽的橘红。远山如黛,层林尽染。海风徐徐吹过,涛声也渐渐地大了,四野涨起夜的色调,鸥鸟也急急地飞向远方,帆影点点,多是归航的船只,船上的灯多已亮了,只有急急的潮水扑打着我的双脚,似乎在催着我们回家。踏着清亮亮的潮水,吹着凉爽爽的海风,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小夜曲,伴着渔村的万家灯火,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大海边,心里被洗涤得有如大海一样明澈。此时,天上流星飞白,海上渔火流红,渔船集中处一片通明,极暗处像无数的流萤提着灯笼在走,闪呀闪的……

几天来,我常常沉浸在一个美丽的海岛童话世界中。

几天采风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山人和我娓娓道起这里迷人的原生态风光,东山人深情地归纳为“五海”:怡人的海洋气候,迷人的海滨风光,诱人的海鲜美食,动人的海峡风情,育人的海岛文化。我更喜欢聆听东山人如数家珍地端出充满着神奇、神秘、神圣色彩的人文景观:这里,是著名理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古战场,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练兵地,是施琅统一台湾的出征地,是1953年东山保卫战的发生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这里,是举国闻名的闽南海疆英雄岛。

许多年前,著名作家刘白羽来到这里,东山岛未经开发质朴如初的美丽吸引了他,他在《东山岛情愫》文中叹道:“东山岛是满山遍野花气芬芳温馨的岛屿;东山岛是为碧绿大海围绕浸润的岛屿;东山岛是海洋气候,像一杯冷饮一样清凉的岛屿;东山岛是南国里哪怕是急雨也柔细纤纤的岛屿……”

东山岛的魂在于海,海边洁白如玉的海滩,温柔恬静的海湾,清澈透明的海水;东山岛的宝在于沙,锦缎银练缠绕于翠玉般海岛的腰间,平缓质洁、绵细柔软;东山岛的秀在于林,只见沿着海湾,一片片木麻黄郁郁苍苍,像一道绿色长城镇守海疆。

我欣喜地看到了这届政府有一种与海交融的浪漫之心,他们畅想2029年,游客接待量每年达680万人次(意味着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两万游客涌入东山岛),旅游总收入100亿元,约占GDP的20。旅游业与国际全面接轨,旅游产业体系向国际旅游目的地体系成功转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东山成为著名的国际旅游海岛。

“日出东山,心的海洋”,多么美妙的图景,多么广博的胸怀!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东山本文稍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