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11:0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阿忠

 

长泰“天桥”水利渡槽

郑阿忠

 

渡槽题词2.jpg

长泰县的水利渡槽(俗称“天桥”),是由珪后渡槽、美彭渡槽、十里渡槽三座水利渡槽组成的,巍巍壮观,气势磅礴,至今保存完好,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

珪后渡槽,位于岩溪镇珪后村与霞美村交界。19739月,珪后村为了灌溉农田,发动村民修建,总投工6万多工日,历时8个月竣工。渡槽高度17米,全长1100多米,是全县单体最长的渡槽,俗称“千米渡槽”。渡槽呈南北走向,以条石逐层叠砌而成,单体槽墩宽1.12米,长1.27米,高17米。槽墩上方做成倒三角,部分槽墩以方形条石叠砌,流水渠的槽体为凹形,自岩溪的合成氨厂引水至珪后村的龙眼坑,用于灌溉当地的水田、山地。为了方便过往村民,珪后渡槽下有公路横穿。

美彭渡槽,位于陈巷镇美彭村,是当时全县最大型的石拱渡槽,建于1974年。东西走向,全长652米,由槽墩、槽拱、槽体组成。整座水渠道由条石垒砌,依墩立柱,横跨为拱圈,有大石拱圈27个,小石拱圈200余个,还有两侧引水槽。主石拱圈最大跨度28米,其余单拱跨度大都为22米。大石墩、小石墩均为正方体,底部长宽分别均为3.3米、2.3米,自下而上约58层条石,高度17.2米,每个石墩均刻有当时援建的村庄名称,分别为“溪东”、“积山”、“山重”、“石室”、“古农农场”等。正中拱圈从左到右阴刻毛体“人民公社好”五个大字,字径约2米,苍劲雄浑、磅礴大气。流水渠外侧为条石,内抹水泥,外宽1.75米,内宽1.35米,渠深1米。该渡槽自活盘水库引水,用于灌溉美彭村的农田。工程总投工11.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7965立方米,设计流量1.2立方米每秒。长泰县城至吴田村的水泥路从大石拱圈下穿过,绿色的田野和四周的青山把“天桥”衬托得更加美丽。

十里渡槽,位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十里村北侧,建于1976年。长约400米,槽为东北、西南走向,花岗岩质地,由槽墩、槽拱、槽体组成。渡槽中部有两个主要大槽墩,两槽墩墩基均为正方形,槽墩内两侧刻有“十里大队”四字。主拱通高约17米,最大跨度23米,正中两个槽墩双面刻字,正面分别阳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槽体上刻有“抓纲治国”四大字。背面亦分别阳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槽体上刻“继续革命”。工程总投工7.2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659立方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每秒。引水灌溉积山、十里、官山等一带水田和山地。渡槽下为长泰通往角美的公路。

长泰“天桥”,曾经是一条引水输水的巨龙,穿越在苍茫广阔的田野上,滋润着田园庄稼。想当年,它是向河南林县红旗渠学来的。在工程机械奇缺的年代,全部采用人工土法上马,石料的打制、运输,渡槽的设计、施工建设等,都是干部群众树雄心立壮志,用战天斗地,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成就的。可以说,它是集体的功劳和智慧结晶,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印记。

如今,历经近50年的风雨沧桑,“天桥”水利工程风采依旧,屹立在历史风尘中,默默地述说着曾经的辉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它留给现代人的精神瑰宝。

美彭渡槽大石拱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