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16:3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善旺

 

阳泽宋盏新传承

黄善旺

 

古窑.jpg

建阳古窑

阳泽陶瓷厂,位于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岐山右侧。这里有一座12间、长40余米,木架青瓦,层层递高,鳞次栉比的土窑,也就是“百年龙窑”。

龙窑的诞生有它的时代背景。早在宋代,建瓯就开始种茶,茶叶远售海内外。小桥镇上屯村西焙自然村为北苑三十二官焙之一,现存北苑御茶园遗址,有蔡襄撰写的北苑贡茶记事碑。建瓯人还就如何烹茶总结出一套茶道。“煮茶:一曰水,二曰茶,三曰火,四曰盏;水为母,茶为神,火为功,盏为器。”为了煮出好茶,催生出另一种产业——建盏制造业。所谓“建盏”,乃建瓯一带陶瓷厂生产的茶具。盏体凝重浑厚,釉色自然天成,用以盛茶,有“洁、香、甘、滑”四妙。因此,广为宋时文人墨客接纳与赞许,成了宋代皇家及平民弘扬茶文化的时髦茶具。加上当时有斗茶雅趣,建盏更是不可或缺。正如蔡襄在《茶录》中所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龙窑也称建窑。在今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后井村、池中村一带,建瓯市小桥镇及东峰镇等地还有不少古窑遗址。它们因属古建安县(今建瓯),故统称建窑。建盏为黑釉为主的瓷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现今,龙窑遗址附近多还有宋时建盏碎片洒落野地,足以证明当时陶瓷之兴盛。

几经努力,当今的阳泽陶瓷厂,选用含铁量高达8%左右的建阳水吉红土为瓷土做胎底;经过洗浆与沥浆摇车,筛出粗颗粒石英,胎体更细腻、光滑,克服釉面有颗粒突起的毛病;再配上当地含铁量高的矿釉料为着色剂。然后,工人师傅遵循建盏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从选瓷矿、洗浆与沥浆、陈腐、练泥、手拉坯、修坯、上釉、装窑、焙烧、出窑、挑盏等11道主工序,认真操作,赋予陶瓷产品生命与灵气。在柴窑烧制过程中,窑内温度高达1400℃,烧制出诸多变幻莫测斑纹的兔毫、油滴、鹧鸪斑等建盏。美中不足的是,成品率比较低。

为了提高成品率,阳泽陶瓷厂工人师傅在实践中不断攻克坯体极易变型、起泡等难关。同时,挖掘失传的柿红釉、茶叶末色、彩虹斑、异毫盏等制造工艺,使之重见天日。

推陈出新,阳泽宋盏更加丰富多彩了。走进该厂产品展区,展架上摆满茶盏、执壶、钵、瓶等,造型古朴,形态各异,手感厚实、温润,在显微镜下结晶体呈珊瑚似雾松,如梦似幻,呈菊花展瓣,美轮美奂。建盏口大、底小,犹如漏斗。有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等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且形体规整,口沿釉层薄、浅而干涩,腹部线条衔接流畅,表面花纹自然天成,加上釉不及底,底部半腰处露胎,胎体古朴凝重,表面光泽含蓄而内敛,与釉色相称,粗细和谐,更有浑厚、雅致的艺术效果;盏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有欲坠非坠之感,让人爱不释手。这些创新产品温润而含蓄、古朴而浑厚、自然而尊贵,给建盏增姿添彩。

建阳古窑.jpg

建盏出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