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16: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其彬

 

一座神秘古殿 几多美丽传说

——“农业保护神”张圣君的故事

陈其彬

游田了.jpg

“游田了”

金沙,古称十四都,是福州市闽清县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小镇,史上以盛产铁砂著称。那里有座张圣君祖殿,闻名海内外。

张圣君祖殿,俗称金沙堂,坐落于金沙街区中段北侧,僧帽山下,面临演溪,坐北朝南,占地约5亩,殿内有楼阁台厅等20多处。《闽清县志》载:“金沙堂,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兴建,明正统四年重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民国六年又覆以铁瓦丹青。”民间有“北有赵公元帅,南有张圣真君”之说。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祖殿,历经800多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香火鼎盛。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侨胞族亲,每年都来到祖殿进香朝拜,回祖地访亲会友。1992年,闽清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少而有志 修心行善

永福月洲里桃溪境(今永泰县嵩口镇境内),一条小溪流过,两岸青山对峙,景色清幽。每年三四月间,这里桃花盛开,艳丽无比。宋绍兴九年(1139年)七月二十三日,张圣君就出生在这里。据传,其母郭十娘就蓐时,屋顶祥云缭绕。张圣君出生满月那天清晨,突然来了一位头戴道冠,身穿灰色长袍的道士,自称上天下凡,现布道于闾山大法院。他凝视襁褓中的张圣君,说道:“这孩儿长相非比常人,乃天界星宿人物,贫道要收他为弟子,赐名慈观(意为慈航)。”说罢,扬长而去。张圣君果然与道家有缘,三岁时,经常挥着小手指天划地,自言自语,七八岁时喜欢看道士作法,十二三岁时,迷恋修炼神术,学法论道。14岁时,随乡人到当地高盖山上采薪制作锄柄出售谋生。16岁时,离家前往闽清县十七都白云寺修头陀。《福建通志》载:“张圣君本永泰农家子,以采薪鬻锄柄为生。在白云寺为头陀。状貌丑怪,口能容拳。”文中还说他“一日入山,遇仙对弈,投之以桃,若食不吃,咽及半,弃其余而归。忽忽若狂,绝烟火,食草木,能道来祸福”。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初版)对他也有介绍,说张圣君自武当山学法成就,返回梅邑,“传闻四散,士夫多往赴之”。“张圣君为邑中募缘,造高盖桥,富人相与挥金,咸曰:圣者作大功德,不可无颂。”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张圣君自闽清去兴化,途中经过古寨岭一条约20华里长的黄土小路。见行人上坡吃力,挑担更加困难,是夜,他施行法术,拓宽山道,铺设3400多级石条台阶,并用铁爪在每级石阶上划出纹痕。一夜之间,黄土路变成石阶路,百姓奔走相告。

传说张圣君在闽清白云山棋盘石,曾得两位神仙赠予一粒桃与一卷书。这卷书为《道德经》,张圣君从中悟道,修道者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此后,他处处注意践行。在闽清山区,至今还有张圣君驱铁牛犁出石圳的动人传说。张圣君25岁那年,巡游梅邑寿宁乡虎头岩(今闽清县上莲乡石圳村),见田里禾苗枯萎,旱情严重,心急如焚。情急之中,施行仙术,变出一头铁牛,在石壁间犁出一条两华里长的石圳,引水灌溉农田。当地百姓感张圣君之恩,改虎头岩为石圳,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情同手足 爱在金沙

据传,张圣君原为天庭御史、“三十三天监雷法主”,后因自作主张,私放甘霖,救灾拯民,触犯天条,被贬下放人间。

下凡45年间,张圣君以拯救天下百姓为己任,驱疫疗病,祈雨消灾,降妖除暴,修得正果,感动了上帝。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夏,农历七月初八午时,玉帝将他召回。在闽清县十四都金沙溪九龙潭巨石上,他双腿盘坐,披肩散发,左手择诀,右手执剑,双目微闭,羽化升天。宋帝特颁旨祭祀,并赐其为“大化真人”,“张圣真君”之“真”由此而来。

《福建通志·山经》载:“仙人坐化石,八闽志云在县十四都(今金沙溪)演溪中。旧传张圣君卒于石上,旁有潭最深,曰九龙潭。”《方外传记》也记载张圣君在金沙溪巨石上坐化,乡人于金沙堂立庙之事。

张圣君是永泰人,为何选择在闽清金沙归宿?原来,张圣君18岁到金沙打工。他挑水、种菜,插秧、晒谷,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他深知百姓的悲欢苦乐,后来虽云游八闽,仍关注闽清山区,护佑农耕。他倾注大半生心血帮助山民兴修水利,抗旱排涝。他倡导“仙法种茄”、“仙法除草”等先进生产方式,传授先进技术,减轻劳动强度。金沙山地多,水稻田大多依山而造。当地农民耘草,习惯于由下而上,从低丘田开始,逐一向上。这种耘法,可以保证下丘田的秧苗有水“赶兜”,但会冲走下丘田的肥水,影响庄稼生长。张圣君一改往常,先上而下,用茅草把下一丘田的水接到上一丘田,使上一丘田的秧苗也有水“赶兜”。这样,耘过草的每丘水田的禾苗都有水“赶兜”,且肥水又不易流失。众人见状,纷纷仿效。现在,当地农民在山田中种水稻,依然保留着这种从上而下的耘草方式。

张圣君与金沙和闽清百姓情同手足,不愿离开金沙这个美丽的第二故乡。他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相中僧帽山与香炉峰间的风水宝地坐化,以托“身后事”。数百年来,金沙百姓一直用虔诚的心供奉金沙堂中的一方神灵,足以说明张圣君在金沙人心中的沉甸甸的分量。

游田祈丰 护佑农耕

在金沙,最能体现张圣君农业信仰文化特色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游田了”。“游田了”,即巡游田间地头,检查插秧情况,祈求风调雨顺和农业丰收。“了”即插秧农事已经结束的意思。金沙“游田了”现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

农历每年六月二十一日前后,即“夏至”,是金沙民众一年一度举行“游田了”活动的时间。

这天早上,当地民众不约而同地前往金沙堂进香请香,然后由金沙堂所属十境乡民代表,请出张圣君软身塑像,前呼后拥,巡游乡村道路、田间地头。村民们在自家门口或十字路口,摆放案桌,恭迎示诚,祈求平安与丰收。巡游完毕,众人将张圣君塑像请到东道屋,五户一供,敬奉有加。全程活动持续五六个小时,行程数十公里,游众逾千人。

“夏至”作为节日,纳入古代祭神礼典,说明古人对“夏至”节令的重视。金沙民众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举办“游田了”活动,起到动员农民不违农时、不误农事的作用。因为“夏至”过后,昼长夜短,气温慢慢升高,有利于庄稼生长。

张圣君由人到神,虽然是虚幻的传说,但他对农耕的重视和对农民的保护,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正因为如此,在金沙,人们把他当作“农业保护神”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