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15: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映谦

一种植物与一个地方的渊源

——从游朴故里黄柏想到的


东狮山

闽东柘荣,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一个县份,因为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宜人。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有“集太姥奇伟与武夷柔媚于一身”的东狮山;有“草绿缛而争花”“劲草不随风偃去”的万亩高山鸳鸯草场;有兼地质奇观冰臼与九个“龙井”的九龙井……这次,朋友带我游览的是历史文化名人游朴的故里黄柏村。

去前,我查阅了游朴的生平事迹,百度是这样介绍的——“游朴(1526—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明代官员,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出身寒微,深谙民间疾苦,为官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为民解难,造福百姓……”游朴出生在黄柏,游姓是黄柏第一大姓。古时较为蛮荒闭塞的黄柏,能出这么一个人才,实属不易。

时过境迁,如今的黄柏已经不再荒僻。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黄柏的交通已经大为便利。黄柏乡政府网有一篇简报说,该乡“针对名人故里和境内大量人文古建筑,大力发展‘中华游氏文化园’项目建设。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一个个人文景观建设,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我想,我不正是众多慕名来访者之一吗?

黄柏村位于蝴蝶山北麓。到访时,很多工人正在绿化造景,沿路种植一种小灌木。喜欢花花草草的我,一眼便认出这种植物,学名叫“十大功劳”,因含有黄蘖碱,别称土黄柏,可入药,功效同黄柏,我们也习惯地称其为黄柏。作为一种优质的园林绿化物种,种植它是很自然的事,种在这个地方,此黄柏与彼黄柏是不是有所关联?

在中国,不少地方以植物命名。一共四卷的《水经·江水注》,记载全国各地的水系分布及地名、植物。其中,以植物为名的地名,包括河川、山岭、城镇、湖泊等,多达480处。由此想来,地名黄柏——黄柏村、黄柏乡,莫非就是以植物黄柏来命名的?

带着疑问,我翻阅了黄柏乡的历史沿革。黄柏原是上黄柏、下黄柏两村的总称。游朴的出生地上黄柏,又称柏峰、黄柏上洋、黄柏上墺;下黄柏原称南阳,又名黄柏下洋、黄柏下墺。民国年间,这里曾以黄柏或柏峰设保。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柏峰改设柏峰乡,1952年改名黄柏乡,一直沿用至今。由此看来,黄柏的地名由柏峰演变而来,跟黄柏这种植物似乎没有关联。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发现黄柏境内森林资源丰富,主产杉、松、榅(柳杉)、梓、楠、檫、栲、槠、木荷等,未见提到黄柏。由此观之,此黄柏与彼黄柏真的没有关联。那么,柏峰为什么会演变成“黄柏”,而不是“绿柏”“青柏”?其间是不是另有它因?

说起以植物命名,柘荣堪称是福建省内唯一的县。柘荣,原名柘洋,柘,是一种树木,洋,是指山间一片开阔的平地。柘树本是北方的一种乔木,曾在东狮山下生根繁衍。因为有了柘树,所以才有柘洋,以及后来的“柘荣”这个县名。早年,福建中医学院为了配药,特意委托人在柘荣寻找柘树,结果只在东狮山上找到一些灌木,而非乔木。

据悉,柘树由灌木经长期生长形成乔木,是生长极其缓慢的树种之一。为什么以前这里能长出一大片柘树,现在一棵都找不到,只有一些灌木丛呢?这与柘树生长期漫长以及材质的功用有关。黄色是皇帝服饰用色,象征富贵,中国人向来崇尚黄色。柘树通常被用作染黄的材料,用柘树树干切成的碎片榨取的染料称“柘黄”。《本草纲目》说:“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皇帝的黄袍又称“柘袍”。唐人张祜《马嵬归》描写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的寂寞晚年:“云愁鸟恨驿坡前,孑孑龙旗指望贤。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柘黄衫”,即皇帝穿的衣裳。

答案似乎略见端倪:一种生长极为缓慢的树木,好不容易长成,就被砍伐做染料。时间流逝,几十年,几百年,柘洋的柘树渐渐销声匿迹,最后人们只能在地名中感受到它曾经的荣耀。黄柏当然种有柘树,我想,黄柏之所以为黄柏,与“柘黄”不无关联。

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作家冯骥才说过,地名中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我想柘荣也一样,是一种牵动诸多乡土情怀的动人的称谓,其间的故事和传递的乡愁,可以让人慢慢体味。

游氏仙姑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