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5 11:1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友德

青瓷送美人

——松溪九龙窑随笔



松溪青瓷

松溪有三宝:宝剑、青瓷和版画。

“宝剑赠英雄,青瓷送美人”。

松溪的湛卢宝剑,赫赫有名,赠予英雄,自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而青瓷送美人,又有什么美丽的传说呢?

这里有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原来十六世纪晚期,法国巴黎盛行洛可可艺术风格,非常讲究新艺术的别致精美,推崇“师法自然”的创作方法。

这时,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

阿拉伯商人与巴黎市长是好朋友。这一天,市长在官邸为女儿举行婚礼。婚礼非常豪华,隆重,巴黎的达官贵人、名流淑女毕至。随着优美的音乐,台上演着舞剧《牧羊女雅司泰来》。

阿拉伯商人提着一只雅致的皮箱前来,向市长、新娘、新郎道喜。他打开皮箱,取出一件青瓷花瓶摆在市长面前,说:“市长先生,这是我送给新娘的结婚礼物。”市长面露喜色,捧起青瓷,仔细观赏。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优美雅丽。市长眉色飞扬,啧啧称奇:“美极了!美极了!美得无与伦比!”新娘十分喜爱,问道:“尊敬的先生,这么漂亮的宝贝从哪里来的啊?”“东方的古国China。”“太美了!它叫什么名字?”

“这个……”阿拉伯商人拍拍脑门,摇了摇头:“对不起,小姐,我忘记了它的名字了。”“嗳,真可惜,这么漂亮的宝贝竟然没有名字。”此时,市长高兴地喊起来,“女士们,先生们,请过来观赏中国的宝贝。快过来看看,为它取个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贵宾们纷纷争相观看,许多美妙的赞辞落到了这件青瓷的身上。但市长对宾客们取的名字并不满意。正在这时,舞台上传来歌剧《牧羊女雅司泰来》优美的身影。雪拉同与他的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飘忽在市长眼前,异常美丽。市长心中一亮:雪拉同的衣裳与中国宝贝相似。于是,他把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嚷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

从此后,龙泉青瓷以“雪拉同”的美名蜚声欧洲。欧洲人以“雪拉同”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深情厚意,就像雪拉同与牧羊女那样的纯洁高尚的爱情。这个东方与西方交融的风情至今在西欧长青不衰。

这是一个喜剧色彩浓郁的西方故事。但在中国青瓷的诞生地,却流传着另外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的传奇。

这是一个关于祭窑的故事。

宋朝的松溪九龙窑,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叫叶青姬,她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正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用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窑又一窑,尽是些歪头劈脑的废品。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这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老大一家杀了,所有窑工全部抓去坐牢。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姑娘,为了拯救父亲、家人和无辜的窑工们,纵身跳进炉火正旺的窑中,化成一缕青烟袅袅升空。失去女儿的叶老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谨慎了。终于,叶老大烧出了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烧出如此精品。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场里。今天浙江龙泉、福建松溪瓷厂开炉都会举行祭祀“九天玄女”仪式。

从陶艺师嘴里听到上面两个青瓷的故事,深为感动。前者是喜剧,是美好;后者是悲剧,是悲壮。前者是对青瓷的无限赞美,是对青瓷艺术造诣的极致评价;后者是对青瓷诞生之不易的崇敬,是创造者对创造物的虔诚神化。“雪拉同”——欧洲为之倾倒,寓意着青瓷的神奇价值和艺术魅力;“叶青姬”——美丽的中国姑娘化身青瓷,寓意青瓷是中国人美丽和智慧的凝集。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是“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如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龙泉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它和景德镇、德化的白瓷、建阳的黑瓷(建盏)并列为三大名瓷。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九龙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唐代制瓷业已很旺盛,唐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相传浙江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均以陶瓷为业。章生一产品称“哥窑”,弟弟的产品称为“弟窑”。

“哥窑”瓷器其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它是由于胎体和釉面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所造成的。一件瓷器如果膨眼系数一致、釉面没有裂缝、胎与釉的结合紧密,那么作品的坯釉就具有浑然一体的效果。但当胎的膨胀系数比釉的膨胀系数大到一定程度时,釉就会在烧成后的冷却过程中形成裂纹。可是这一烧成中的弊病,使哥窑青瓷形成一种自然的裂纹美,给青瓷器物增添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弟窑”又称“生二窑”。其基本特征是釉面无纹,釉色青润如玉,在器物边缘或有棱线部位影露白痕(称“出筋”)。釉色以梅子青和粉青为极品。梅子正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粉青,色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净。

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起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现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古代产品特色,并有所突破和发展,历年来在各类全国性评比中夺魁,并有精品被誉为“国宝”,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所陈列和收藏。1998年10月13日,国家邮政局专为龙泉青瓷发行了《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作为国家名片,向世界广为发行传播。

松溪九龙窑瓷器是龙泉青瓷的分支。始于北宋时期,以青瓷为主,兼有黑釉,为当时闽北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出口民窑。九龙窑历经百年,一直延续不断,可到明代,倭寇入侵,明朝政府实行禁海令,外销受阻,九龙窑炉火逐渐熄灭。

1958年,松溪九龙窑址在距松溪县城3公里处被发现。松溪人开始发掘并复烧九龙窑青瓷,胎料与釉色都在古窑遗址周边进行挖掘,力求复原古代九龙窑产品特征。

从出土的九龙窑瓷器来看,质地坚硬,古朴端庄,工艺精巧,纹饰精细,且形态各异。多以杯、碗、壶、盘、钵、碟、罐、盅、瓶为主,呈青绿、青黄、淡褐色,刻有团菊、双鱼、吉字等花草图案。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尤其深受日本国民青睐,被誉为“珠光青瓷”而蜚声海内外。

松溪九龙窑珠光青瓷工艺流程由配料、成型、修坯、装饰、施釉和素烧、装匠、装窑、烧成等环节组成。其中施釉和烧成两个环节极富特色。坯件干燥后施釉,可分为荡釉、浸釉、涂釉、喷釉等几个步骤。厚釉类产品通常要施釉数层,施一层素烧一次,再施釉再素烧,如此反复四五次方可,最多者要施釉十层以上,然后才进入正烧。素烧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度左右,而釉烧则在1200度左右。按要求逐步升温、控温,控制窑内气氛,最后烧成成品。南宋至元代前期,九龙窑曾烧制薄胎原釉器物。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冰似玉之美。

其实,九龙窑并非九座炉窑,而是十三座炉窑,范围大概有13万平方米。据传,宋代时,每逢松溪廻场一带烧窑,窑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松溪的天空。冉冉升起的青烟犹如九条盘旋的蛟龙,在窑厂上空腾云驾雾,直到窑炉停火,九龙才消失,后人便称之为“九龙窑”。九龙窑炼制的生活用品备受青睐,生产不断扩大,逐渐成为闽北烧窑量最大的窑厂之一。“九龙窑十八条,挑夫三千人”、“千声水碓传响林间,万缕窑烟环绕青山”,描述的就是当时红火的生产场面。

松溪九龙窑业有限公司位于松溪下畲葫芦门,占地10亩,是松溪县第一家恢复古代九龙窑珠光青瓷制作传统技艺的陶瓷企业。同时也是省级非遗保护单位。

九龙窑非遗传承人,福建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危敏捷,艺名“贪墨瓷人”。是九龙窑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长期致力于传统铁系釉研究,其创作的青瓷作品在继承和吸收越瓯、九龙工艺古法的基础上,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捏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是“空谷清音”,又能“会意传神”。

随着全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松溪三宝”之一的九龙窑瓷器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松溪县为九龙窑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危敏捷从中国瓷都景德镇引进近10名高级人才,加紧开发新产品,新上一条年创产值3000万元的液化气窑生产线。如今,公司在北京、哈尔滨、福州等城巿设立了50多个经销专卖店,手工制作的仿古工艺品瓷器品种增至180多个。危敏捷一个名叫《古今》的两件瓷器精品,被北京一位收藏家以3.8万元的价格收购。“九龙窑”已跻身“闽北知名商标”行列。

危敏捷又在武夷山仙店工业园区,建设一座九龙窑瓷器综合大楼。其中,九龙窑瓷器展区将向游客展示九龙窑“珠光青瓷”的生产全过程。为培养后续人才,他还打算和武夷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对接,并将九龙窑公司作为教学实训基地。

古代九龙窑的青烟早已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散尽,但在中国陶艺百花园里,松溪瓷器的光芒正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还在续写故事的新篇。

不久前,在松溪县近郊下畲葫芦门九龙窑公司,我和县文化局苗志强、文化馆叶舒娜,见到危敏捷大师的儿子危威和儿媳陈文婷,他们十分热情地和我们一边泡茶一边聊天。

危威拿出一只“国宝建盏”让我们欣赏。

这是他父亲、中国九龙窑传承人危敏捷创作的《星汉盏》。“星汉”之名取自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盏盏壁犹如银河系,点点群星排列旋转,而转到盏底有个“眼睛”,就像日月,吐露光芒。

这是非常难得的九龙窑精品!

我望着她,仿佛望着一个有生命、会呼吸的精灵。盏底的“天目”,在我内心深处开拓了一条连接苍穹的天桥,似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相逢!

危威说,“这不是刻意可以创作成功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变化无穷,而每窑成品率很低,不少产品有洞、斜眼,歪嘴,扭脖,一件完好的作品难求。真正的魅力在于曜变,一窑土坯,一膛炉火,每一次开窑都是一次惊喜!”

他父亲危敏捷,现于武夷山开创规模更大的九龙窑瓷业公司。松溪的九龙窑公司由危威接手,他不追求数量,而追求质量。要把早日生产工艺品变成生产艺术品。不用液化气作燃料,而回到古代工艺柴烧青瓷。

他告诉我,过去电窑生产的成品率可达90%,精品率却只有1%,稳定性高,偶然性低,难出精品。改成柴窑以后,进行手工操作,便于掌控温度和窑内气氛,成品率20%,精品率可以达到5%!我不无担忧地问:“这会不会烧掉很多木材啊?”他说:“不会,我们和木料加工厂签订合同,收购他们的板皮边角废料,每窑一车半废木足够了。”

危威心中有一个梦想,即在父亲的教导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