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5: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韦希成

 

上海寿宁路与寿宁何家巷

韦希成

 

“寿宁路”之由来

早有耳闻,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上海有条“寿宁路”。

“上海寿宁路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成为闽东乡亲,特别寿宁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之一。几年前,应老乡友、上海“大宁国际茶城”董事长叶石生的邀请,笔者前往上海,也探寻了一番“心仪”已久的寿宁路。寿宁路是黃浦区的一条小路。当地上了岁数的老居民、老教师告诉我,寿宁路的命名,与民国最后一任上海市长有关。他是寿宁人,但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我后来得知,这位“民国最后一任上海市长”就是何宜武,寿宁县斜滩镇人氏。1945—1947年间,任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专门委员、副市长及代理市长。这期间,上海南市区建有福建会馆和寿宁会馆。何宜武与乡亲、名流过往密切,来去频繁。因为这一缘故,当然也因为思念家乡,1946年3月,他花重金买下这段古道,冠名“寿宁路”,并勒石立碑,以为标示。他还将另一条路命名为“斜滩路”。

上海市区的路名,大部分按国内省份、城市的名称命名,极少以县名取路名(个别享有特殊名望的县除外),更罕见以乡镇之名命名。后来,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斜滩路”销声匿迹,寿宁路则一直沿用至今。

夜幕中的上海寿宁路.jpg

夜幕中的上海寿宁路

据悉,曾经的寿宁路,最“辉煌”时街道两旁竟有近50家餐饮店,且九成是卖小龙虾的,人称“小龙虾一条街”。夜幕降临,热闹嘈杂,五味杂陈,杯盘狼藉,空气中弥漫着的烧烤气味,熏得人们睁不开眼睛。食客说这叫“城市的烟火气”,当地居民却不能苟同。走在寿宁路上,还可以望见一排排烟囱。据说,“为了油烟不扰民”,烟囱越建越高,倒成了解放前旧上海市中心的一道景观。

现在到上海的人,浏览上海市区交通图,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在西藏路与中华路之间,有一条小路——寿宁路。原先在石板上雕刻的路名标记,而今改为带灯箱的豪华大路标。

何家巷大夫第.jpg

寿宁斜滩何家巷大夫第

寿宁路,自东而西,总长不上千米,路面宽约14米,现被辟为非机动车道。上个世纪末期,寿宁路被黄浦区市政部门辟为马路市场,附近成千上万的居民每天都到这里购买果蔬、粮油等食品和日用品。道路两侧及附近有七八十家店铺是早先到上海寻觅商机的寿宁人开设的,大多经营床上用品、品牌服饰、茶庄小吃等。因靠近著名商品市场“豫园”,受其影响,该路段的店铺一直生意兴隆。

“藏龙卧虎”何家巷

闽东古镇寿宁斜滩,乃福建赛江上游龙滩溪畔钟灵毓秀之地。镇区腹地一条曲折幽深的街巷,“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不仅有何宜武,还有何宜武胞弟、著名科学家和国际知名机电专家何宜慈,名震中外、义释苏共友人鲍罗廷夫人的大法官何凤丹,大义凛然营救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南京最高法院检察官何修及其胞弟河北省通县县长何简,等等。

走进何家巷,曲径两侧是高耸的防火墙,座座古民宅虽经风雨剥蚀,依然古色古香。见到它们,仿若时光倒流,回到久远以前。

何家巷外溪涧环绕,流水涓涓,巷内“之”字型排开的8座楼宇(前些年烧毁1座),厝厝相连,门门相通,从外径直往里走,曲径通幽,有点神秘。《何氏家乘》记载,何家巷形成于清朝道光十九年(1838年)前,巷里的古宅迄今至少有180年至200年的历史。实际上,它是一处集居住、生活、生产、读书、聚会、休闲、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城堡建筑群,占地约6300平方米。何家巷人丁兴旺时,居住500多人,平均每幢民宅住六七十人,好多是四代、五代同堂。现今,何宜武故居尚居住着数家何氏后裔。他们坚守何家大院,继续演绎何家人的故事。

何家巷面朝斜滩张家龙岗和郭家龙岗,此乃“双龙灵秀钟会”之地。除上述官宦、名人外,民国时期,何家巷还出了6位博士。新中国成立后,斜滩的何氏家族又造就了一代新人,共培养高等院校毕业生70多名,其中部分在国内外担任教授、博导、高工,另外,在读或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20多人。当地老一辈人信奉“双龙灵秀钟会”之说,认为是这块宝地孕育出了许多英才。

1955年,斜滩籍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前福建学院院长郭公木在所著《乡忆》中写道:“何家巷辈出的人才是古镇斜滩的一个渊薮,其位冠于寿宁乃至闽东,为标志斜滩厚重的人文烙上历史的印钤。”

何宜武故居乃清代建筑,高大巍峨。大门门楣上方有一块清光绪年间钦赐大横匾,“大夫第”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正门左右配联曰:“西江宦迹曾盟水、东阁家风喜咏梅”。厅堂内雕梁画栋,门、窗、格扇花鸟浮雕栩栩如生。1912年12月,何宜武就出生在这座宅院里。

何宜武其人其事

何宜武的祖父何葆瑛,曾任江西分缺先县县丞,卓有贤声;父亲何幼山,淡泊谦逊,终身致力文教,发展农茶事业,蜚声乡里;母亲林圣音是寿宁县梅洋村人、清进士礼部郎中钦加三品衔林栋的次女。

何宜武幼承庭训,胸襟弘远,1932年毕业于福建学院附属中学高中部。“9·18事变”后不久,北上求学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学院,1936年毕业。仕途一帆风顺,除了上面提到曾担任国民党上海市副市长、代市长外,还先后任国家总动员委员会物资处科长、重庆市政府财政局主任秘书,当选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后在台湾国民党和“国民大会”任职,1990年当选“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96年出资成立寿宁县教育基金会,助力故乡发展教育事业,200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