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10:1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思翔

古城 古街 古战场

——临海印象


古城门


临海位于浙江东部。高楼林立、绿树掩映、清新洁净的这座城市,历史上是古台州府所在地。西汉置县、孙吴设郡,因其临海而得名。临海面朝东海,背靠括苍山。括苍山为浙东第一高峰,“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主峰海拔达1382.6米,因是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而蜚声遐迩。当年文天祥来到临海,面对这佳山胜水,曾留下一诗:“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

一进临海,远远地就看到延绵起伏的城墙,这就是台州府古城墙,又名“江南长城”。城墙始建于晋,成于隋唐,全程6000余米,如今尚存5000多米。东起古城揽胜门,沿北固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悬崖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临海城墙依山就势,俯视大江,矫若游龙,雄伟壮观,与北京八达岭形神俱备,故又有“江南八达岭”之称。

临海城墙环城俯江,兼有防御和防洪双重功能。一千多年来,历代均有修缮。它也是明代戚继光抗倭的古战场。沿线可见瓮城、炮台、城楼、天坛等古迹。北固长城揽胜门城楼,高踞城之山巅,为登高揽胜最佳处,民族英雄戚继光塑像屹立正中。登楼可览全城,旧城的沧桑、新城的雄阔尽收眼底。揽胜门俯视,山下城墙边的东湖,是北宋熙宁年间台州知府钱喧疏浚拓建的园林胜境,碧波粼粼,亭台如画,九曲桥栏,流光溢彩,古人赞曰:“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尤显临海城之妩媚清秀。长城间的天坛,其架构形态仿北京天坛公园圜丘坛建造,天方地圆,系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聚众反元攻下台州城后,在此称王,筑坛祭天的。

临海古城内的紫阳街是一条充满古香古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古街全长1086米,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因道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北宋临海人)号紫阳真人故名。古街为石板地面,两旁全是二层砖木楼房,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迎仙坊、奉仙坊、永靖坊等坊坊相连。漫步其间,仿佛久远的明清时代就在眼前,令人有时光倒流之感。除浓厚的商业气息外,古街还有不少文化符号的记录,五凤坊、状元第等明代建筑,以其沧桑的躯体向人们述说紫阳街一段光荣的文明史实。


紫阳古街


紫阳街上展示的林林总总的石窗,映射出这里特有的石窗文化的光彩。台州府经济繁荣,商贾云集,人杰地灵,士大夫们对自家宅院的高标准要求和浙东南地区盛产特有的青石、红石、梅雨石的优势,造就和培养了一批石雕手工艺人和能工巧匠。他们在普通的石板上刻上鸟兽、花卉、人物等图案和文字用以装饰门窗。这里的石窗雕刻起源于先秦,从最初的纯实用性发展为明清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石窗文化,展示的石窗作品或粗犷大方,或细腻动人,或简或繁,或疏或密,或长或宽,或方或圆,一窗一景,鲜有重复,灵活多样,多姿多彩,在功能性与审美性上达到完美和谐。石窗文化是临海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

临海面海,有着宽广的海湾。东边的桃渚镇国家地质公园中,散布着许多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桃江十三渚,因桃江将田畦割裂包围成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的十三个渚而得名,是典型的湿地。当地人介绍说,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绿,赤山黛影,渚上风光,五彩交替,有着“洁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优美田园风光。桃江十三渚北面不远处还保留着桃渚军事古城。它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军事古城。斑驳的城墙在向人们讲述着4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桩桩抗倭往事。

临海古城的巾山和龙兴寺远近闻名。巾山位于市区西南隅,高百余米,面向灵江,府墙护卫。相传华胥子在此炼丹修道,得道升天,驾鹤仙去时,一阵微风将他的头巾吹落,头巾飘然而下,变成了巾山两峰,故被称之“巾子山”(又名巾山)。巾山从唐至清,建有四座塔,一山四塔,实属罕见。其中建于元代的“千佛塔”因塔上一砖一佛,共雕有千余尊佛像而得名。位于巾山腰的龙兴寺,是座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的古刹,架构仿唐风格,分为三个院落,规模宏大,颇为壮观。该寺因演绎一段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而蜚声海内外。唐代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第四次东渡前曾羁留于此。鉴真和尚的弟子也是他东渡最坚定的追随者思托僧人长住此地,学习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和临海的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这些后来在日本都派上了用武之地。思托所著《延历僧传》为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僧传。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大师曾在此研习佛法,授菩萨戒。后有弟子相继入唐在此求法。寺里的塑像和壁画细说着这段为发展日本天台宗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贡献的佳话。


龙兴寺


临海地灵人杰,古今均有名人问世。如天台宗五祖之一、隋唐僧人释灌顶,道教南宗紫阳派鼻祖宋张伯端(尊为紫阳真人)以及明代状元秦鸣雷等。谢灵运的木屐回响这里,骆宾王在这里留下慨吟之声。南宋时临海还出了一位宰相谢深甫。其孙女谢道清,17岁入宫,是理宗帝赵盷的皇后、度宗赵的皇太后、恭帝赵显的太皇太后。恭帝即位时年仅4岁,尊为太皇太后的她垂帘听政。此时南宋政权已摇摇欲坠,她下令惩治奸臣贾似道,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督促各路兵事,维持残局。由于大势已去,南宋亡国危局已无力挽回。在临海街上,笔者曾向路人打听谢道清故里遗迹,一位姑娘回答说,现在已找不到什么了,听说她的墓在乡下某地。不知她说的是否事实。不过可以看出,临海人没有忘记谢道清这位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