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8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卢善庆

漫步云水谣古道


村头水车

走出和贵楼大门,已是下午四时许。抬头望去,太阳躲进薄薄云层,不那么刺目,也不那么灼热,最适合漫步。由于土楼只有一个大门,进出都经过门楼,因而和贵楼墙上贴着的台盟名誉主席张克辉题的字——“云水谣古栈道”,正好映入眼帘,使人印象深刻,游兴也为之调动起来。

古栈道,又名古幽道,现又叫古道。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简德润在长教乡开基,沿长教溪建了2公里长的古道,后扩展至10公里。这条古道,曾是闽西南一带赴京赶考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商富家之路。

我等进入古道以前,必经一座木栈桥,它是用杉木铺设的。杉木板上面还刻有大写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它便于排列和安装,像我们家中木板床木板一样。接着,我等走上鹅卵石铺的路;这是古人铺设的,就地取材,大小不一,可以做脚底按摩。幸好自己没有穿硬底皮鞋,否则,沿溪走那么多公里,不扭坏脚踝,那才怪呢?

沿道有一座必应宫,里面供奉城隍夫人神像。所谓“必应”,也就是“有求必应”。我等专心望溪赏道、观街数树,无意光顾,擦肩而过。倒是庙前有座吊脚亭,仿鲁迅小说中社戏戏台,只是水面,改为岸地,为庙会娱神娱人之好去处,接纳信众,保佑一方。

溪、道同向,曲折有致。沿溪有各式各样的桥梁。对岸有不少两层楼房,曾是歇脚、购物、喝茶、饮酒的小店,多以木板为墙,留有柜台。溪边有12棵百年古榕,如伞如盖,盘曲伸张,枝繁叶茂,与水中游动白鸭,构成了绝妙的图画。其吸引眼球的力量,比一座小庙,自然大得多、强得多。

云水谣

走到溪边中部一座门楼上有一题匾,上书“瀠洄”二字。“瀠洄”意为“流动曲折貌”。表明房主人对选址在溪边、拥有水景的一种赞叹和评价。如果长教溪变成长河大江,或者成为死水、枯水,也就没有了此情此景了。电影《百年沧桑》外景选了这儿镜头,说明不错的。

另外还有一处题匾,要再走几步才能看清楚。上书“广居”二字。取于唐代大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之意。广居楼,别称“黄鹤楼”。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箭楼状封闭式土楼,高3层,15米,每层中间一大厅堂,两厢各有两个房间。为防水患,地基砌2.2米,楼前砌一墙,隔断楼与河面对冲,其他三面有护厝,呈弓形状环抱高楼,使整座土楼呈现弓箭待发之势。

问题在于,这条古道既不以地名、溪名,也不依开基人简德润命名,却以一部当代电影《云水谣》来命名,使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古道,赋予闽台关系而扬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云水谣》男主人公陈秋水(陈坤饰)当家教,与王碧云(徐若瑄饰)一见钟情,坠入爱河。陈秋水返乡西螺探望母亲,王碧云野外写生,顺路找到王家中。农村这几场戏,用的是长教溪的景象。一开始,有个清晨的空境头。大榕树、水碓、楼房,炊烟袅绕,小鸟鸣唱。第二个镜头,是两个农民挑着担子,走过蹬道,越过哗哗流动的溪水,气韵生动。

《云水谣》剧照

影片中的陈秋水在水碓房里闷闷不乐,怀念王碧云,难遣相思之苦。他被母亲训了一句后,在房内外乱窜。突然在溪的桥边,见到了王碧云,被一车甘蔗,遮来挡去了许久。接着,陈秋水母亲徐凤娘(杨贵媚饰)接待了王碧云。两位年轻人的容貌身影,在溪头村尾、房前屋后,桥上树下,都留下来了。我等到了实景场地,竟把电影中的这一切,一一对号入座,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为台盟名誉会长张克辉先生。影片在台湾、香港、新加坡和大陆等地放映,倍受欢迎,并荣获2007年金鸡奖。

快到铁栏杆桥边,鹅卵石路渐被大片水泥台阶所替代。在桥头这边一块空地上,有用鹅卵石建立3米乘6米长方形的摊位,曾供赶圩的农民放置买卖或交换的农副产品。石栏杆桥两端连接着街道,至今还有食杂、理发、修钢精锅等几个店面,古风依然。

感谢景区开发单位在桥头那一边,费了一点心思。为强化古道命名,特设置了画廊,陈列了电影《云水谣》的剧照等,还喝到了上等乌龙茶泡的功夫茶。晚霞弥天,日脚峥嵘。看到如此壮丽的晚景,我等才从《云水谣》古道中,回过神来。啊!这里毕竟也是与厦门联片的闽南地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