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15: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德化四赞



陶瓷名作——《棋如人生》


一 赞

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踪迹,让我们能够在探究中,捕捉到某些信息,去比较真实比较清晰地回眸悠远的过去,展示一个个古老的场景。

近30多年来,中外考古界连续在我国东南海域,打捞多艘沉船。197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复原一艘宋代沉船;1983年,英国迈克·哈彻于中国南海海域,发现并组织打捞一艘中国明代大帆船;1984年,迈克·哈彻水下打捞公司又在南中国海域,打捞一艘清乾隆年代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商船“哥德马尔森号”;1987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在广东省阳江市海域,发现一艘宋代沉船“南海l号”;1999年,澳大利亚水下打捞公司在南中国海的贝尔威得暗礁附近,发现一艘清道光年间的沉船“泰兴号”;等等。在这些已出水或未出水的沉船中,无一例外地都承载大量德化窑产品,主要是青花瓷和白瓷,品种繁多,有杯、盘、碟、壶、碗、罐、瓶和人物瓷雕,极其丰富多彩。这些沉船所涵盖的年代从宋至清,最早的距今已近千年。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有突变,但也是在渐进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瓷品制作工艺的成熟和精致,说明德化瓷有着更漫长岁月的过去,值得深究。

走进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德化陶瓷漫长岁月的发展历程,翔实而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一页页闪烁光彩的篇章,令人惊奇,令人陶醉,也令人沉思。在新石器时期展柜里,我看着那些有蓝印纹的陶罐残片,想到由此可以说明,德化这片土地蕴藏的陶瓷矿产资源,远古即被挖掘利用,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已有审美的内涵。据资料考证,到了唐代,德化陶瓷生产粗具规模,并足以编纂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从唐以降,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一件件地摆放在馆厅的柜台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生产这些陶瓷产品的古窑址的发掘,具有历史、科研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德化经考古发现,唐至清代的窑址多达238处,其中宋元时期的屈斗宫古窑址为德化古窑的代表,属国内少有的陶瓷文化古迹,1988年1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论证,德化窑瓷“唐代创烧,宋代发展,明代兴旺,清代鼎盛”。清代郑谦才赋诗,曰:“下岭如飞骑,上岭如行蚁;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形象地再现了陶瓷业发展的繁忙景象。

“郁起窑烟素业陶,瑶台一望震松涛;白瓷声价通江海,谁悯泥土穴取劳。”(清代连士荃《竹枝词》)德化陶瓷制作工艺有个衍变过程,宋代瓷器呈灰白色或淡灰色,釉色白中略泛灰或泛青;元代瓷器釉色常见釉薄莹洁的青白釉和柔和滋润的白釉,部分白釉微闪肉红,开创象牙白的先河;明代瓷器耀眼瓷坛,烧制成功如脂似玉的“象牙白”;清代瓷器以釉下青花为主兼有釉上五彩粉彩,逐渐取代白瓷独树一帜。由日用陶瓷发展到瓷塑艺术,德化历史上陶瓷工艺家辈出,有颜化綵、颜俊高、文荣、何朝宗、何朝春、林朝景、陈伟……其中,明代何朝宗为杰出代表,雕塑的佛像栩栩如生,线条细腻,尤以观音雕品技艺精湛,达到瓷坛的一个高峰,外国人誉其为“东方艺术”的明珠,“天下共宝之”,堪称瓷圣。

瓷,是中国的代表。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我国三大古瓷都,这是德化的贡献,德化的光荣,德化的骄傲。于是乎,我一赞德化陶瓷历史的悠久古老,漫漫瓷河星光灿烂!

“中土蓬莱”——九仙山


二 赞

我与德化瓷有缘,上个世纪40年代末,在老家(当时的晋江县城关温陵镇,现在的泉州市城区)参加晋江县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奖,奖品是一尊花木兰戎装跃马的德化瓷雕,做工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一次搬家时打破了,十分可惜,不过德化瓷从小就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前些年,我几次到德化特别留意寻找花木兰形象的瓷雕,总没有见到,问起人来都不甚了解。这次访问德化终于得到有关信息,德化确实生产过“花木兰从军”的瓷雕:由于闭关锁国和战火不断,民生凋敝,晚清至民国年间,德化瓷业逐渐走向衰退。但瓷脉依然延续,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许友义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坚持制瓷事业,其作品《捏塑瓷梅花》《木兰从军》《关公》等,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得了金奖。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生机,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在政府的组织下,一批老艺人如许文君、陈列礼、苏勤明、吴维霖、颜开瀛、徐其中、吴维金等,继承传统瓷的制造,复产成功明代象牙白,除了生产日用瓷器,还创作了许多艺术瓷雕。艺术瓷雕中既有传统题材的观音、弥勒佛、八仙、花木兰、郑成功、牛郎织女、哪吒闹海等,又有现代题材的毛主席、孙中山、和平万岁、白毛女、披纱少女等,以及五彩缤纷的礼品瓷。这些瓷品多次送往国内外展出并得奖,被各类博物馆珍藏。德化瓷雕、建白瓷与高白瓷熠熠生辉,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有现代中国瓷坛“三朵金花”的美誉。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我与作家们到德化采风。我们漫步在面积近10平方公里、集中全县一半多人口的大城关里,触目可见制瓷销瓷企业,瓷城特色鲜明,感受到无处不有瓷的浓郁氛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浏览了陶瓷街,走进陶瓷学院、陶瓷博物馆、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辛默楼、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创意集团公司、宏晟陶瓷有限公司、富贵红文化发展公司、佳美集团公司等,一座座精雕细刻的瓷雕,一件件创意独特的瓷盘,一具具色彩斑斓的瓷瓶……展现出一个满园春色的陶瓷艺术大世界。德化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陶瓷新的辉煌,在继承中使传统陶瓷更加异彩纷呈,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研制生产出红釉瓷“中国红”、“中华红”、“富贵红”等系列产品,以及自生釉骨瓷荣获第17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巴黎国际博览会银奖;具有傲人业绩的还有开拓了外销大市场,西洋工艺瓷出口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一批以杨剑民、柯宏荣、邱双炯、苏玉峰、苏清河、温克仁、陈德卿、许兴泽、陈桂玉、许瑞峰、苏珠庄为代表的瓷艺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自1996年以来,德化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各县(市)第14位,41个山区县(市)第6位。陶瓷业是德化重中之重的支柱产业,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等称号,这是对德化陶瓷业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于是乎,我二赞德化在新时期陶瓷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以及坚持不断创新的可贵精神!

三 赞

清代康熙年间,德化知县殷式训写过一首诗,曰:“宇内闻声说建窑,坚姿素质似琨瑶;乘闲每上峰头望,几道青烟向暮飘。”(《瑶台陶烟》)描述德化民间烧瓷的发达。青烟飘暮在当时固然为盛景,但依现代观点明显是空气污染的佐证。

改革开放初期,德化陶瓷制造业面临着三大弊端:一是烧柴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有关数字表明,每年要烧毁10万立方米木材,林木蓄积量逐年减少,出现不少秃头山。二是烟尘弥漫污染空气伤害人体健康。空气污染严重使生态恶化,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酸雨。三是残陶碎瓷造成河水变质土地不洁。堆积如山的废瓷片,有的被倒进溪河甚至农田。三大弊端一直困扰着陶瓷产区,不仅影响环境的质量,而且成为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当时全县近百家陶瓷企业,产值不及l亿元。

如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算起,20年来德化历届领导带领群众,打了一场漂亮的“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攻坚战。所谓“攻坚战”,说明极其艰难,需要思想的解放,决心的坚定,力量的凝聚,技术的攻关,财力的支撑。尤其难能可贵的还在于,必须一届又一届的领导前离后续,为了发展为了民生,心中毫无旁骛地一路走下去。德化人这样做了,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万众一心”终于迎来胜利凯歌高奏!

先得从结束“以柴烧瓷”的历史说起。以柴烧瓷上千年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不解决“林瓷之争”,德化不可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首先,他们开发丰富的水力资源,建设水电站,提供低价、优质、清洁的能源。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改造瓷窑,自主创新技术,调整能源结构,让沿用千年难于改变的“以柴烧瓷”传统制作方法,由电、柴油、液化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取代。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变革,大大地提高了陶瓷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使德化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当前,他们又迈开步伐,正探索采用微波炉窑烧瓷的技术,再接再厉努力进取。

“林瓷之争”的困境摆脱了,眼睁睁看着那些残瓷废矿的堆积物,继续使山河变色,使垃圾遍野,德化人心情依然郁闷。他们十分清楚,只有把这些残瓷片和废矿石“变废为宝”,德化才能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德化没有说变就变的魔术师,但德化人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坚韧不拔勇于实践的毅力。虽然经过上千次试验的失败,但是他们永不言放弃。从这上千次试验中,他们也有新的发现,看到抵达成功彼岸的希望。最后,终于实现废物再利用,摘取“泥巴换黄金”的果实。进而,催生了独具德化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起循环型产业体系。德化荣幸地被确定为福建省首个县域循环经济试点县,陶瓷、矿产、水电、林业、旅游业相互促进,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关注环境,关注民生。德化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水源水质,整治人居环境,建设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岱仙湖国家水利旅游风景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百分百。不久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次对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德化位居全国第29位、福建省首位。于是乎,我三赞德化山绿水净空气清新,堪称人间最佳宜居地!

四 赞

德化坐落在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福建省第二大山——戴云山主峰横亘境内,素有“闽中屋脊”之称。主要河流浐溪和涌溪在县东北水口汇合,流人闽江;县东南的大溪经永春、南安两县汇桃溪、东溪入晋江。山多水足,风光无限,有人以“北武夷,南戴云”推崇之。

因戴云山横亘,德化境内山峦起伏,高峰林立,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一个地方有了山,特别是群山连绵,地貌显得厚实,显得立体,显得多态。德化的群山郁郁苍翠,更显得生机勃勃,更显得深邃奥妙,更显得景色旖旎。在戴云山峰顶,头上是浩浩长空,可览日月星辉;脚下是白云层布,可观风云诡谲。清代郭维举诗赞:“竞说无山高戴云,山光云气两氤氲;步云直向山头望,天外云山让几分。”在九仙山鸟瞰,朗朗乾坤,峰峦叠嶂,远黛近绿,波澜横生,气势磅礴,犹如神话中的仙境。

山各具特色。德化的山凸显个性,遍野嶙峋巉岩情趣盎然,四处深涧幽洞静谧悠寂,对此有人以“峰奇、石怪、山险、洞幽”兼备概括之,无疑是游览观光的胜地。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记载着距今l亿多年来沧海桑田演变的历史。它由石牛山、岱仙、桃仙溪3个景区所组成,拥有水蚀花岗岩石蛋地貌、复活式火山口、崩塌堆积地貌、晚白垩石牛山组层型剖面等地质遗迹精华。公园内奇石和洞穴是最主要的景致,石牛山主峰上万石堆叠,形态多姿各肖物相,十分壮观;散落山麓的众多孤石,星罗棋布奇巧险峻,妙手神工;山腰沟壑之中无数洞穴,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引人遐思。

山容纳了水,水滋润了山。德化因有了充沛的水,山更加灵动。潺潺流水穿越沟壑岩洞,汇人山涧形成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溪河;堰塞空谷形成一个个碧波荡漾的湖潭;跌落绝壁形成一处处涌泉直下的飞瀑。溪河如银链,湖潭似碧玉,飞瀑像白缎,游人一路鉴赏陡增无穷的乐趣。岱仙瀑布单级落差184米,是“泉州十八景”之一。它水流排空而泄,宛若巨幅珠帘垂降,落瀑拍地溅沫四射,周边弥漫缥缈雾烟,空谷轰鸣声势撼天。石龙溪全长12公里,溪水清澈见底,流程错落多变,湍急处白浪翻滚,平缓处微澜不兴。溪两岸的原始森林,倒映在明镜般的水面上,如梦如幻充满诗情画意。

唐代高僧智亮赋诗《戴云山吟》,诵道:“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戴云山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异草奇花”不胜枚举,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有名的“绿色宝库”。林木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山地灌木丛,林海浩荡满目苍郁,山风乍起松涛阵阵。植物有高等植物284科928属2066种,其中珍稀濒危或特有植物物种达115种,茵茵绿地保护水土,花开季节万紫千红。

走进德化大山,犹如走进一个大氧吧,走进一个自然景观包罗万象的大观园。于是乎,我四赞德化钟灵毓秀山川姽婳,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