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宋家香”
王仲莘
莆田城里有一棵千年古荔,名叫“宋家香”。想象中的宋家香,一定是龙钟古拙,衰老不堪的样子。参观前,《莆田乡讯》主编宋元模也对我说:“你看了以后会失望的。”可是实地参观以后,竟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这棵千年古荔主干虽已毁于天灾,现存的两个枝干,仍然枝叶繁茂,一片葱郁。古荔生长在一幢房子后面的土坪上,四周有铁栅栏围着,地上的土刚翻过。此刻时近傍午,阳光明媚,一伙人拥到树下留个影,也算是到此一游了。可是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宋家香”的那些不平凡的经历。
宋家香(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宋元模考证, “宋家香”植于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距今已有1237年,是福建省、也是全国最古老的荔枝树,而且至今还结果,每年可收二三百斤。至于“宋家香”的名称,则缘于培育这一品种的主人宋某的姓氏。据蔡襄的《荔枝谱》所列32种荔枝,有的是以育种主人的姓氏命名,如"陈紫”,或曰“陈家紫”,是姓陈的人培育的;也有的是以其他标志命名,如“状元红”。
“宋家香”、“陈紫”和“状元红”并称为莆田荔枝三绝。蔡襄的《荔枝谱》对“宋家香”的评价是:“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显然,“宋家香”与被蔡襄列为第一名的“陈紫”,只有大小之分,并无品质优劣之别。尤为可贵的是,现在其他品种皆已失传,唯“宋家香”依然健在。“宋家香”千百年来,历尽劫难,逢凶化吉,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和传说。据说,黄巢率兵入闽,路过莆田时,因军中缺薪火,有一伙夫要把“宋家香”砍倒当柴烧,女主人抱树痛哭,终于感动了义军,保住了古荔。本世纪20年代,“宋家香”又遭飓风摧残,主干只剩了半截。但是,此树有顽强的生命力,主干折断,又从根部生出两个枝干,茂盛如初,结实累累,真神也。
多少年来,围绕着“宋家香”的坎坷经历和传说,莆田籍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诗文佳作。如明代宋珏编的《荔枝谱》记载了朱季和吟咏“宋家香”的一首诗歌,开头八句是:“蔡公谱,张老图,宋香品第世绝殊;亭亭嘉株荣且敷,巢兵斧砍欲纠厨;王媪抱树死与俱,尤物幸儿留根株;宋氏老人八十余,得之即此营世居……”诗歌不仅赞美了“宋家香”的绝佳风味,而且叙述了它不凡的经历,堪称佳作。倘若将历代名家赞美“宋家香”的诗、文、书、画收集起来,要出一本书似乎并不难。这恐怕也是古树中少见的吧!
参观“宋家香”引发了我许多感想,首先想到的是,“宋家香” 能不能再“香”起来,出现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种嘉宾盈门的盛况。窃以为,这不是不可能的:第一,它毕竟有1237年的历史,作为古树,这是不多见的,作为果树,更是绝无仅有。它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荔枝原产于中国,也可以说福建最早,因为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使我想起近几年发生的些争论, 比如南少林寺在哪里,陶渊明的那个桃花源在哪里,以至于葡萄、花生来自哪里等等,学者们皆有不同看法,可是对于荔枝为什么就没有人争论呢?我想无非是因为有活生生的事实摆在这里。仅仅是这一条, “宋家香”的价值就足以令世人侧目了。第二,“宋家香”历时千余年,至今还能结果,而且还是距今900多年的《荔枝谱》的作者、泉州知府蔡襄品尝过的,我们今人仍可吃到,这恐怕也是全国少有吧!我想, 如果莆田人会做生意,在荔枝快成熟时,做这样一个广告: 朋友,您尝过900年前蔡襄吃的荔枝吗?“宋家香”即将上市,欢迎光顾。每人只限10粒,定价50元。我看一定供不应售。请想想看,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1000多年的荔枝是什么味道?孙行者在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偷吃过千年人参果,可是他也还没有吃到千年的荔枝呢!第三,我还想到“宋家香”的进化史以及它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比如按果树的一般生长规律,500年以上还能结实的很少,有1200多年树龄的“宋家香”为什么还能结果呢?又比如史料上记载,从前的“宋家香”核上有斧痕,“壮如腰带”,1923年主干被飓风折断,两个旁干继续结果,却再不见有“腰带痕”。这是为什么?至今无人能解释清楚。还有像荔枝这样的果树究竟能活多少年?现在“宋家香”已经活了1237年,它还能活多少年?能不能活一万年?诸如此类,倘若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作出科学的解释,不同样也是很有意义的吗?第四,为了做好对外宣传,发展旅游事业,能不能把历代有关“宋家香”的诗、文、书、画精品结集出版,以扩大其影响。这些,我想人们是不会不感兴趣的。听说莆籍作家郭风每年回莆田都要去观赏“宋家香”,究竟是出于他对这棵古树的热爱呢,还是这棵古树对他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我说不清楚。总之,我们要继续做好“宋家香”这篇文章。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今年94岁,此文写于1993年12月8日,修改于1996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