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头 山 寺
张庆明
每当我登临湄洲岛,都会在妈祖石雕巨像前自然地生发种种回溯历史的影像或者翩翩联想的意象……一个人塑造雕琢了一座海岛,或者说一座海岛养育浸润了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人的历史和奇迹其实就是一座岛的历史和辉煌,这个女人,就是默娘,这座岛,就是湄洲岛。有了默娘——妈祖——海神——天后,湄洲岛葱茏苍翠,熠熠生辉,魅力四射,光耀千秋;有了湄洲岛,祖庙奠基,分灵环宇,善爱无疆,泽被万方……
从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景区往北行8公里,就到了被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腹地的上杭县步云乡。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竹林清幽,空气清晰;流淌在山谷中的清泉,掬一口在嘴里,一股凉凉的、甜甜的滋味直达人的心扉。这里有四宝:宝山,宝树,宝虎,宝寺。宝山,梅花山狗子脑,闽西第一高峰;宝树,红豆杉,千年古树南方红豆杉林;宝虎,华南虎,百兽之王华南虎的故乡;宝寺,马头山寺,南方木乃伊肉身菩萨至道禅师。红豆杉是“树中之王”,华南虎是“百兽之王”,狗子脑是“百山之王”,至道禅师是“人中之王”,“四大天王”是步云乡最好的旅游名片。
为了探寻神奇的南方木乃伊——马头山寺肉身菩萨至道禅师之谜,我踏上了寻访马头山寺的旅程。
从步云乡上福村到马头山寺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阶小路。信步走在长满青苔、幽黑的石阶路上,置身于莽莽林海中,满眼葱绿。阳光透过树梢、竹枝洒落下来,落叶与腐土散发出一种原始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使人出现一种原始的亢奋状态,渐渐地把心中烦恼的事全都忘却,心情一下舒展开来。偶然,你会闻到一阵清香,那是野生的兰花。这使人想起孔子谈论兰花时说过:“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峰回路转,透过几棵高大的红豆杉和香樟树,闻到了一股从远处飘来的焚香味儿,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马头山庵。马头山庵因供奉肉身菩萨至道生佛而闻名乡里。《上杭县志·方外传》写道:至道禅师。名性戒,本吴中人,六岁从闽县僧敬心为徒,及削染年二十,闭关历五寒暑,博通经典。一日书壁云:出家不成佛,心中思何物。遂遍叩方参学,明崇祯间至县,结茅庵於小吴地之马头山。清顺治三年,僧腊五十七,预制一龛,端坐示寂,遗命僧众,六年后依教焚化,至期启视,肉色不坏,骨节珊然。里人惊异,即真身漆之以金,迄今犹存,其首微侧於右。有诗云:
人杰由来得地灵,马头山上仰前型。
一泓烟水澄禅窟,四面云山护梵屏。
竹树萧疏当日影,芰荷零落旧时青。
色空参透空原色,赢得金身万古馨。
与别处高大雄伟的寺庙相比,马头山庵显得小巧玲珑。它座北朝南,像一块精致的木雕模型镶嵌在翠绿的屏障中。正中是大雄宝殿,左侧有禅房,是专门供奉至道生佛的。前面有一个月牙形的池塘,一池清水。我忽地想起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名句:“古池塘,蛙儿跳入水声响。”它暗示了一种短暂的情感——生命的空幻。西方人卡尔·列维特博士这样译:“人生如同蛙跃造成的声音,无聊,感伤而稍纵即逝;它引起了一点喧声,但很快就消失了,依然是极端的宁静笼罩在古池上。”古池塘——这是一处闲寂幽深的无人之境。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烦杂,微澜不起,水波不兴。突然,一只青蛙跃入水中,静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清脆的水声给空寂的古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人感悟到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唤起了积淀在我们意识深处的空灵美感。这恬淡的色彩,这淡泊的情调,不正是瞬间顿悟的灵感吗?
据道光庚午年成书民国戊辰年翻印的《至道生佛志》记载,至道禅师生于明万历十七年己丑十一月二十二日,寅时。名清朗,出家明性戒,字海经。古田里小吴地张姓人之子。父亲名叫张盛田,母亲黄氏。夫妻到了中年没有生育,在家中请了一尊观音菩萨,虔诚祈祷观音送子。一天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们夫妻命里本该没有孩子,念你们守分安贫,素存好心,所行之事,与佛有缘,所以从佛班中择一名应该生在世上的,降生到你们家。”不久黄氏果然得孕,经过10月怀胎,生了一个男孩,出生时香气扑鼻,满堂生辉,取名清朗。但是,清朗出生以后,安静的时间少,啼哭的时间多,吃奶后又常呕吐,令晚年得子的夫妻很无奈,到处求神问卦,求医问药总不见效。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和尚,对清朗说了4句偈语:“来原无碍,住又何妨,人间天上,一个坛场。”刚说完清朗就不哭了。吐奶的原因是清朗忌腥,母亲吃长斋即可。和尚又说:“此儿非凡间之儿,乃佛门弟子,日后当成正果。”说完飘然而去。清朗天资聪慧,长大以后一心向佛,游南海,偈武当,得真传,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站在马头山的马鞍上向西眺望,九龙江的源头——麻林溪两岸山峦交错着渐行渐远,正应了“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意境,又有着“关山阵阵苍”的情韵,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的“风水”宝地,不愧为一方净土。如果在马头山对面的山顶上倒一桶水,一边流向汀江,一边流向九龙江,是真正的分水岭。一边的水流经古田、大池、溪口汇入黄潭河,最后汇入汀江,经潮汕地区入海;一边的水流经步云、江山、万安到漳平成了九龙溪,流经漳州入海。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这种意境不正是马头山寺的真实写照吗?原来这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月》。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碧绿的山头,湛蓝而高远的天空与清澈的溪水交织秋日散发出澄澈的色彩,宁静的山林之中莺啼燕啭似离那凡间尘世十分遥远,只有柔软而洁白的云朵和满山的红叶一起飘逸悠悠。想一想,有郁郁葱葱的青山,有清澈的小溪叮咚叮咚地流淌,或者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路旁有红艳的枫叶,天上有洁白的云朵,漫步在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古道上,还有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在身上,这是多美的感受?
《秋月》这首诗和马头山寺又有什么缘份呢?我得告诉你,这里还隐藏了一个秘密,500多年前至道禅师把《秋月》这首诗作为马头山寺签的藏头诗。马头山寺有28签,每签的起首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秋月》这首诗。如第1签以“清”字开头,“清香焚宝典,王母上瑶池,此日群仙到,蟠桃庆寿时。”又如第18签以“尘”字开头“尘利不相干,真心向佛看,他年功满日,方表脱凡间。”一首诗经过智者至道禅师又演变成了28首诗签,里面隐藏了许多佛理,哲理,事理,让你尽情体会、玩味。已故佛学大师赵朴初在谈及佛教的因缘果时说:“佛教讲缘,缘就是条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成因。因上面还有因,可以不断地追上去。但要问最初的因是什么,回答是没有的。佛教不承认第一因,也不主张最后的果。我们讲事物的因果,是指在长河中截取一段,这一段有因有果。万事万物,无始无终。”马头山庵的这些诗签,让善男信女们虔诚地祈祷平安、健康、幸福……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经历,旅行更是充实经历的真切体验。妙不可言,禅意的马头山寺等待你的脚步。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