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坛古城散记
楚 欣
海坛,地形似坛,兀峙海中而得名;因岛上君山常年雾气弥漫,简称“岚”。这里是福建第一、全国第五大岛。晋时,中原人士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唐置牧马场,宋初设牧监,清代为水师海坛镇,随后建平潭厅,1912年建平潭县,现为平潭综合实验区。
平潭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或是南岛语族海外迁徙的第一块踏板,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之一。这里有迄今发现的福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壳丘头文化遗址)。
2020年端午节刚过,笔者随团到平潭风景点采风。东道主安排的题目中有“海坛古城”,我以为是史迹,便欣然选报。随后有人告知:你的理解错了,海坛古城并不古,而是新建的旅游景点。
怎么办?改题是不可能了,只得“将错就错”,走走看吧。嘿,这一走,让人大喜过望,觉得原先的选择没错,海坛古城确实值得一游。
海坛古城,位于坛南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板块,始建于2013年,意在复兴福建本土文化、海洋文化、海防文化,为平潭建设“国际旅游岛”添砖加瓦。“古城”的建筑以中式为主,充分糅合明、清两代东方院落特色,既保持传统风貌,又塑造平潭富有朝气的新形象。水岸、古建筑、现代商业在此交相辉映。见商、见水、见景,充分展现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与多元化。开园以来,备受四方游客的欢迎。2017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走近“古城”,城南广场有艘特制的大船,称“海坛号”,意寓海坛古城扬帆起航,走向远方。再往前,是一座牌坊,建筑风格属明清时代,色调以红、蓝、绿为主,上题“海坛古城”四个大字。下方两旁,分别书写“福泽”与“岚台”,表示将恩泽赐予平潭(岚)、台湾两地人民。
城内,作如下的设置:
闽台文化区:有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室、考古研究院、私人博物馆等,历史与文化气息浓郁。
情景体验区:包括提督衙门,过街楼,闽王阁,望海楼,古戏台,国学馆,城隍文化馆等,让人仿佛走进历史,体验曾经的时光。
休闲娱乐区:遍布客栈、酒吧以及坛南湾海上运动旅游休闲处,人流熙熙攘攘。
商业演绎区:经营各种旅游商品、手工业品等,尽显闽台两地特色。
旅游集散区:设置网络游玩路线推荐系统,线下交通接待,游客接待中心等。
上述5大功能区,就是当代人对海坛古城的初步构想。
它的合理性究竟如何?依我所见,除了一些新元素,如网络游玩路线推荐系统、线下交通接待等,古代不可能有之外,还是值得肯定。尤其四郡、六坊以及一些道路、广场、主要建筑物,富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所谓四郡,即绛桃郡、三王郡、海朝郡、靖海郡,暗含不同的历史典故。六坊,即延平坊、荔镜坊、三保坊、元敬坊、子文坊、开闽坊,纪念相关的历史人物。这里,仅选择若干处,加以简单介绍。
三王郡,纪念开闽的3位闽王。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邽、王审之3兄弟,从河南固始县率领农民起义军南下入闽,统一福建。建立闽国,史称“开闽三王”。“三王”治闽40余载,保境安民,广施德义,受到了称赞。
与三王郡的意义一样,另有闽王阁、开闽坊。
闽王阁坐西朝东,亭台阔绰。广场左右,两塔炮楼耸立,俨然两尊门神,气派非凡。
闽王阁的旁边为荔镜坊,是根据福建传统戏曲《荔镜记》取的名。戏中说的,是广为人知的陈三五娘爱情故事。旅人到此一游,或许会引起美好的联想。
开闽坊对面有“石头厝”的造景。平潭风大沙多,过去的民居多为石头厝,不仅能避风沙,还在抗倭斗争中发挥过作用。
成功大道,古城最主要的大道,为的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沿着大道前行,便来到麒麟广场。平潭因岛形如东方神兽麒麟,故称“麒麟”。这个广场也以此为名,它是古城最大的集会场所,每逢节庆,都要举行盛大的活动或演出。特别是“两岸新春民俗文化旅游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好戏连台,热闹非凡。
望海楼,面对麒麟广场,为古城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歇山顶,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左右坡面各有一个垂直面,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这种屋脊多建在重要的楼宇之顶,望海楼有此屋脊,足见它在设计者心中的分量。登望海楼,可远眺浩瀚的大海,更是游览者的一大看点。
海坛海防博物馆,位于麒麟广场的西侧,是国内首家以海防文化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它以丰富的藏品,展示了明清时期海坛海防与水师文化,真实地反映平潭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其中有海坛海防及水师的历史发展与变革;有海坛海防的经典大事件;有海坛海防戍台守边的作用及影响;有海坛海防将才辈出的情况,即“八提督、十二总兵”。这个馆设在海坛总兵提督衙署,是古城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参观时,我又一次“遇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江继芸。江继芸,出生于海坛镇侯均区右营村(当时属福清县),从小就有尚武报国的精神,成年后加入水师。由于一再立下战功,不断得到提拔。先后任海坛镇总兵、南澳镇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战事吃紧,危急关头,他奉调为金门镇总兵。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巧妙布阵,援助已被英军重创的“陆师”投入战斗。双方交手,连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满兵“顽抗得非常好”。然而,终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江继芸壮烈牺牲。他的光辉事迹和英雄形象永远活在平潭人民的心中。
海坛古城还有两条冠以地名的街道。一条是平潭街。街上有各式各样的平潭老字号,还有30家风格各异的文创小店,内容包括“吃、喝、玩、购、娱、学”6大旅游要素,不愧是一条属于平潭人自己的商业文化街,也让外来的客人体验到纯正的平潭味。另一条是台湾街。这里的特色商铺均为台商经营。他们在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打造最地道、最正宗的台湾商业文化,很受顾客青睐。
游海坛古城,想起一个问题:清代在海坛建厅,为什么不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是改取“平潭”二字?没有看到有关材料,笔者以为,可能寄托着某种愿望,即祈求海坛岛与大陆之间的这方海域,能够风平浪静,犹如一潭池水,让老百姓来往方便,生活无忧无虑。然而,这个愿望在旧社会,永远都是梦幻,只有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才逐步成为现实。2010年,平潭海峡大桥正式通车,人们进出平潭,比起过去,容易多了,而平潭海峡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建成后,平潭的交通状况,又将迎来新的飞跃。可以说,海坛岛与大陆之间的这方水域,真的成为“平潭”了!
游海坛古城,我还想起平潭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其中就有恩师高名凯教授(1911—1965年)。20世纪30年代,他留学法国,是中国极富盛名的语言学家,贡献很大。我在北京大学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他的《普通语言学》。可惜先生去世得早,未能再见。这次到平潭采风,想告慰高先生的在天之灵:您的家乡,变化太大了,很值得称赞!
陪同参观的同志告诉我,今天所看的,只是第一期工程;正在兴建中的第二期,内容也很丰富、精彩。我相信她的话,而且期待,再过一些日子,能够重游。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平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