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22:1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戎章榕



太姥无俗石  摩崖有石刻

 

戎章榕

 

 

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石壁题词、题诗、题记(德、言、事、功),起源于远古,盛行于北朝、隋唐,宋元以后连绵至今。

中国名山之所以有名,摩崖石刻功不可没。太姥山也不例外。

在太姥山萨公岭上,有一处石刻,是民国时期福鼎县长陈廷桢所题一首诗。头两句是“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太姥山是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闻名。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但有人却留下“任你五岳归来客,一游太姥也称奇”。

奇在哪里?奇在不俗。一亿多年前的地质演化,既有地壳内在运动的抬升,又有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峰岭层叠,奇石嵯峨的独特地貌,佐以摩崖石刻,增添人文内涵。楷、行、草书相得益彰,篆、隶、碑体形神兼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或古拙大气,或龙飞凤舞,与山石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物我两化、天人合一,各呈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在游客中,是否有人就慕名冲着摩崖石刻而来寻访?想必会有的,不然,就不会在一些地方衍生出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摩崖石刻博物馆等名目来。

步入景区,首先见到茅盾先生题写的“太姥山”三个字,娟秀端庄,运笔凝练,镌刻一块独立的石头上。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摩崖石刻。业界有定义,把字刻在独立的石头上谓之“碣”,刻在天然山体者谓之“摩崖”。这倒引发我的好奇,茅盾先生一生从未到访过太姥山,哪来的题字呢?

后经了解,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末,福鼎县创办一本文学刊物,斗胆恭请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未曾料到,题字如约而至,令人惊喜。1987年12月,太姥山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茅盾先生的题词就被借用。名山,名家,珠联璧合。如今,“太姥山”三个字已成为风景名胜区的标识、形象的代言。

如果从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算起,太姥山经历了30年的深度开发,在地域文化挖掘整理上卓有成效,是我们对此行采风的最大感受。

其中,《太姥石刻文书》就是福鼎市政协组织编写的“太姥山文化资料丛刊”之一,记载各类石刻文书有近百方,源流分类,一一呈现。限于采风的时间,怎样择其要而寻访?对此,我感到为难。

当请教有太姥山“活地图”之称的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白荣敏,他说起两方摩崖石刻立马引起我的兴趣。一方“天下第一山”,与泰山的同名;一方“山海大观”,与普陀山的同名。尤让我感动的是,白荣敏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史专家,著书撰文不少,而这两则发现,他却尚未写入文章,就优先提供于我。也就是说,由我首先对外发布他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名山大川中,号称“天下第一”者不在少数。光是摩崖石刻的“第一山”全国就有20座,单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写的就有8座,其中包括泰山。

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天下第一山”当之无愧。而在太姥山摩霄庵旁,居然有同一内容的摩崖石刻,会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呢?

清晨突降大雨,大有阻挡之意。临近出发前,却又风消雨歇。我与管委会小夏一同上山、一同感受,“天下第一山”的奇峰矗立、峭壁凌空、山岚缭绕。

途中经过“一片瓦”景区,见有启功先生题写的摩崖石刻“绿雪芽”,一个美好传说由此产生。

太姥山古名才山,传说尧帝时期,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许多小孩,人们感恩戴德,奉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而得名太母山。

汉武帝就位,此公晚年有寻仙问道之癖好。一夜梦见西王母给过他七颗仙桃,仙桃长于海上仙山,吃过之后可以长生不老。就派遣东方朔去探访天下名山,实则是为了梦中的那座海上仙山。

东方朔的寻山船队从海上逶迤而来,突遇漫天迷雾,不辨方向,等到云雾散开后,一座海上仙山冉冉浮现,便命令将船靠近,上岸竟然发现山上的景物,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一般的灵异与传神。于是,就将其所见所闻禀告汉武帝,其描述的情形与武帝梦境何其相似乃尔,认定太姥娘娘就是梦中所见的西王母,太姥山就是西王母所说的东海仙山。龙颜大悦,便封太姥山为天下36名山之首,并正式更名为太姥山。

但海上仙山究竟在哪里呢?《汉书·郊祀志》记载,“天下名山八,五在中国,三在蛮夷……与神会”。可见,当年钦定天下名山的标准是,能否通神。志书罗列了中原“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等五座名山,却隐去了“蛮夷”的三座名山,这就留给后人无限猜想。

对于“天下第一山”,若从自然和人生两个角度来考察,是能够成立的。相传早在轩辕黄帝时,就有容成子在此炼丹制药。今留有石井、石鼎、石臼等历史遗存。由此可见太姥山自古就是座仙山。其次,“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乃《山海经》记载。“闽在海中”,是福建远古的地理环境,入闽通道大都从海上而来;“山在海中”,则无疑是指太姥山。太姥山在海上云雾中时开时合,宛如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中国名山的命名大体分为两类:神祇或人文。在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山以人名,以太姥娘娘命名太姥山,是敬仰有加,更是奉祀神明。因此,将太姥山列为“天下第一山”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名至实归的。“天下第一山”5字摩崖至于是不是东方朔亲笔题写,已无稽可考,也并不重要了。

如果说“天下第一山”的出处尚有点含糊,那么,在白云寺旁的一块摩崖上,还有“山海大观”的石刻,则将太姥山的情形概括地非常准确。

站在山上观海,烟波浩渺,海无际涯;置身海上望山,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山海互依,山因海而巍峨,海因山而壮阔。

在太姥山绝佳位置上,建有一座望海亭,这里不仅便于望海观山,还有利于感悟人生。亭子柱子上镌刻一副对联:只合眼前千帆竞海,何求身后一石升天。多富禅意呀!

据白荣敏副主任推测,这方“山海大观”摩崖至迟是宋代所刻,有人认为是唐代金州刺史林嵩所题,无从考证。太姥山最大的特色在于山海资源,辅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载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构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风景组合。管委会如今业已把“山海大观”作为太姥山的推介词。

有一个细节,足以表明。原先的“山海大观”,风化严重,斑驳模糊,字迹漫漶,未加留意,可能失之交臂。而在通往乌龙冈的路上,有一石笋突兀而立,上书“山海大观”四个字古朴厚重,赫然醒目,似在有意提醒过往的游客。这是已逝的当代著名书画家林锴的手迹。我们不知道题刻的经过,是当年福鼎人的有意引导,还是林先生游览后的感同身受?一方“山海大观”不仅概括了太姥山的地貌特征,而且沟通了跨越古今时空的对话。

三个小时太姥山寻访,上山下山,时缓时陡,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所见的摩崖石刻只是一小部分,但收获满满。愈加感受到:只有立足特色、做强特色,才是发展太姥山旅游的根本出路。这使我想起进入景区不久的一方摩崖石刻,那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咏:“太姥胜景。”据行家解读,“景”字之左,隐约还有一个“景”字,无意间道出欣赏太姥山石景又一玄机——移步换景,比如太姥山标志景观“夫妻峰”,换个角度欣赏便是“母子峰”、“和尚讲经”等。可见,挖掘摩崖石刻的内涵,何尝不是一种旅游的深度开发?

“山海大观”相映成趣的是“海上仙都”。如果说“山海大观”是从自然资源去定位,那么,“海上仙都”则是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上去命名。将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现代人的眼光,也是古代人的智慧。为此,10多年前应福鼎市的恭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海上仙都”,气度洒脱,章法自然,镌刻在太姥山一块摩崖上,皇皇巨制恢宏于世,让人叹为观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不言语最可人”。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解读完全代替摩崖石刻本身的信息。千百年来,栉风沐雨,沉寂山林,许多石刻已然消失,但在历史的深处,太姥山或许藏匿着更加悠远的声音、更加深邃的秘籍、更加壮阔的波澜。

那就让我们更多地去寻访、品读吧!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太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