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4 23:1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崔建楠



山门应为君山魂

 

崔建楠

 

 

君山,福建省平潭岛的最高山峰。揣摩君山其名,应该是这座由海中拔地而起的山峰形若君子,风流倜傥吧?

每当春夏之际,海面上由东而西,随海风飘过来阵阵暖湿气流,形如云雾,弥漫山际。平潭人称此云霓为“岚”,岚气缭绕,云霭氤氲,所以“岚岛”也因此得名。

见此美景一定会有人激起雅兴,将君山比作仙女,那流云便是美女身上飘拂的衣带;也会有人将此佳景写作处子,着笔于君山的青黛和纯净;更会有人将君山喻为仙翁,山腰处萦绕的云雾一定是飘飘渺渺的蓬莱遗韵。

在君山南麓一个有700年历史的古村里,曾经出过一位名叫林杨的人,其人一介布衣,为民请命,促使朝廷免除了沿海百姓的赋税。我获悉林杨的故事之后,便联想到中国古代众多的君子,君子均为道德高尚之人,以行仁、行义为己任。于是猜想君山得其名是因山下有君子栖息,还是山门君子自幼见山行仁义立世终成君子呢?

带着好奇,去山门村一探究竟。

君山周边古村如遗珠散落,有的已经得到开发成为了旅游新宠,而有的还保持着古风古韵,山门村便是后者。山门顾名思义一定是君山之大门,进君山探奇,古代一定是由山门而入。

先去的是山门林宗祠暨林杨纪念祠,山门林氏后裔乡老林宜舜先生陪同,介绍指点。位于山门村中心的山门林宗祠暨林杨纪念祠历史悠久,元代始创,名“祖庙堂”。后明朝成化、万历年,屡次重修;民国元年(1912年)族人在山门祖庙堂遗址建“松涛斋”,1993年,族老们又在松涛斋旧址建结构简单的山门林宗祠暨林杨纪念祠,2012年3月,宗亲慷慨解囊,重建山门林宗祠暨林杨纪念祠,并扩建新建祠堂周边公园,修建凤磨里林杨诞生地。

重建后的山门林宗祠暨林杨纪念祠,巍峨壮观,内涵丰富。神主龛内塑山门一世祖惟浩公暨祖妣半身像,神主龛前安放林杨半身塑像,大厅中间和四周墙壁悬挂着韦布回天、义笃天伦、进士、文魁、武魁以及奏蠲虚税疏、高行传等牌匾,立柱上雕刻着名公硕望撰写的楹联。

林杨,字仪中,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生于山门前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林杨年少聪慧明理、任侠有气,为乡里百姓所推崇。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诏令岛内百姓迁徙,“文移星火,势急雷霆,三日内驱臣等登舟,焚臣等房屋,拆臣等基址”,林杨奉母及弟侥幸随风漂至福清龙江之畔,随地抛泊,定居于海口之务厚,是年43岁。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山门移民离乡背井,产业已荒废,但田税杂徭皆如故。移民既要缴纳在新迁地耕种的官田的赋税,同时还要缴纳海坛原籍墟地的赋税,陷入了空前沉重的灾难,濒临绝境。林杨公目睹迁民之惨状,奋然长叹:“伤哉!海上民也,间关流离,仅而获济,此之不蠲,不死海,且死赋矣!”遂慷慨陈词,诣阙《奏蠲虚税疏》。林杨“不避斧钺之诛,敢触雷霆之怒”毅然打点行装,道别慈母妻小,随带《奏疏》,身著布衣,腰缠韦带,启程赴金陵,为民请命,奏免民租,刑部竟以抗粮抗税罪将他打入天牢。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林杨入狱已达18年,历经太祖、惠帝、成祖3帝。是年林杨62岁,始出狱,当他回到老家时,有人推荐他做官,林杨极力辞谢:“吾以一布衣戴罪,幸不死,且免重累,分愿足矣,敢他觊乎!”

林杨出狱后13年,含恨溘然长逝,生年75岁。林杨去世后7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朝廷奏准林杨生前进言,下诏免去闽、浙、粤3省沿海移民的虚税,3省移民欢欣鼓舞,每日饭前一定首先为林杨祷祝,并且立庙绘像祭享,极力宣扬林杨生前之盛德。

林杨逝世后约200年,至万历年间,身居首辅的叶向高特撰写《高行传》,颂林扬“一疏恩三省”之丰功伟绩,并亲笔题写“韦布回天”匾。同朝工部侍郎董应举也专文褒扬林杨“片疏霁天威,言泽遍三省”。在福清海口城内专门为林杨建成“韦布回天坊”,以纪念林杨生前置身家安危于不顾,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的大恩大德。

为民请命的林杨不得不说是一位君子,山门林氏后裔均引以为傲,林宜舜先生陪着在村中各处参观,瞻仰林杨遗迹,述说山门轶事,趣味盎然。

观看过林杨出生地遗址之后,心中不能释怀的是旧址满地茂盛的荒草,随行的出版社美女编辑用手机拍摄视频,逆光下的狗尾草随风摇曳,生动而活泼,让人们感叹生命力量的强大。

走下水磨坊的石阶,跨过马丹溪的清澈水流,林宜舜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先祖溯溪而上寻找到这里作为安居的地方,是有缘由的。回首瞭望,山门故地的确风水佳盛,水磨坊所倚为圆帽山,也有人称之为龙头山,因为在圆帽山山尖处有两块形状相似对称的“角石”,林氏后代也都通俗地称其为龙角。

善良而迷信的中国百姓总是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赋予自己的生活环境之中,或者说,那些堪舆家们也善于将山形水势用吉祥形象来比照,为安居乐业的人们描绘一幅祥和美景。我们顺着林宜舜先生的指点,确实看见那两只突出于山林灌木之中的“角石”,而且那样突兀,那样对称。

林宜舜先生又说,你们还看出什么端倪来了么?见我们茫然,林先生说了一个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日他梦见了山门的林氏始祖林浩公,他向始祖请教山门故地的渊源,说村人都称后山为圆帽山,但是为什么也有“豸山”的说法呢?神采奕奕的始祖公告诉他说,圆帽山是俗称,豸山才是它的真名。林先生追问缘由,始祖公告诉他说:我们山门始祖地背靠的是一个形似金银元宝的山势地形,西边君山西南麓与东边北塔山东西面两山夹持就如同元宝两边高耸如同船头船尾的形状,而交汇处的圆状山形就是元宝中间的那个突起,所以祖先选择这样的风水宝地,就是祈望林氏后代富贵一方啊!

元宝虽富贵,有道真君子。始祖公进一步解释“豸”的来历。始祖公说“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辨明是非曲直,若是遇见不平之事不公之人,豸会用它头顶上的“角”去冲撞那些人间的不平与黑暗。

所以林氏祖先选取此处为世代居住之所,便是领悟了圆帽山上的突兀角石的寓意,将此山称之为“豸山”。也是告诫林氏子孙后代,要秉承君子之风,如豸一般刚正耿直。

林宜舜先生说大梦醒来,如睹天书,赶紧提笔记下了先祖的教诲,悟出了山门始祖地人杰地灵、地灵人杰的内涵要义。

林先生进一步说人杰与地灵是辩证关系。人杰才能地灵,地灵才有人杰,人杰与地灵是相辅相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核心寓意。800多年前,武进士出身的林浩公于北宋为官,他能辨别到当时朝廷的腐败,弃官择地隐居山门此地,林浩公精神就是“豸”精神,“豸”的精神就是能辨敢辨是非曲直的精神,他虽然自己弃官隐居,但他更希望其子孙后代能继承他的精神。如韦布回天林杨、豸绣御史林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恩及3省的布衣林杨精神就是能辨敢辨是非曲直的“豸”的精神。

马丹溪水源自君山,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山门林氏后裔,豸的精神不也是如同马丹溪水一样源远流长吗?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