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民间 屏南传奇
马星辉
青灯黄卷,有史为证,这是一段真实的屏南民间武林传奇:
浓烟滚滚,杀气腾腾。16世纪中,倭寇流窜东南沿海,烧杀掠夺。当时一股仅百余人的倭寇从福建长乐登陆,一路掠杀肆无忌惮。还围绕福州城兜一大圈逞威。当时福州驻有守军数万人,却不敢出战迎敌,倭寇愈发猖狂放肆,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这天午时,倭寇在福州郊外拦截了20几位甚不起眼的寻常山里挑夫,强行掠夺了他们的山货并百般侮辱。这群挑夫个个怒目而视,不肯屈服。倭寇见状恼羞成怒,想要大开杀戒。忍无可忍之下,但见挑夫中领头模样的人冷冷一笑,如同飞龙出海、猛虎下山,将手中的铁环扁棍舞将起来,向敌阵中横扫而去,重重地击伤了其中的几个倭寇,敌顿时伤筋断骨,皮开肉绽,痛得“哇哇”大叫。众倭寇见这群中国人竟然出手反击,自持人多势众,百余把倭刀明晃晃,凶狠地向挑夫们围了上来。挑夫们见状不慌不乱,奋起应战,手中的扁担、绳索等普通物件顿时变成了夺命的武器。只听得“啪、啪、啪”一阵脆响后,足有二十几个倭寇在瞬间被击倒在地。倭寇吓得心惊胆战、逃命不迭。后来他们探知这一群人乃屏南民间武林中人。从此后,倭寇闻风丧胆,不敢冒犯屏南一步。
常言道: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屏南县不愧为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武林人才众多,全县人口不足20万,会武者有数万之众。究其原因,或与地域有些关联。盖因屏南地处鹫峰山脉,境内山峦叠嶂,群峰耸峙,山谷盆地纵横交错,大小山峰5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达265座,自古以来贼盗藏匿其中,屡屡作怪。而屏南人为保自身平安,民间习武成风,武学门类众多,无论是单鞭罗汉拳、伏虎拳、六桩根、还是八卦棍、鹿形棒等皆虎虎生威,让人生畏;更有由平时生产、生活工具演化而来锄头功、板凳功、扁担操、田埂刀法等武功种类琳琅满目,各显神通。
己亥年的7月,盛夏酷暑;在夏日池塘,荷莲田田之中,采风团的作家们走进屏南,惊喜地发现这里全无一点燥热之感,尽显悠闲小桥流水、陌上陇间、悠然人家的清凉惬意。在县武术队总教练吴良滇先生与县委党校副校长李家钒先生的陪同下,我等前往漈头村探究当地的民间武术。
有着1200年历史的漈头村,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古墓群、古龙井、古楹联、古牌匾,尽显古香古色,一片古意盎然;这里的科举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四大文化远近闻名,历代科举人士达200余人。其中有朝廷功名的武者迭出,除却一代名将甘国宝之外,还有乾隆武举人张大烈等13名武生都诞生在这里;中华武林的龙虎形拳、八卦棍、六合拳、春秋大刀、单鞭罗汉拳、六桩棍、虎尊拳、梅花棍、五形拳、田埂刀法、少林拳等各种武林绝技在这小小的村庄里精彩纷呈,令人叫绝。据了解,漈头村不仅武风甚行,身怀绝技的高手众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那是300年前的一天,村道上走来一位风尘仆仆的云游僧人,他在漈头村外住下不走了。这个僧人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世,当地人淳朴厚道,亦没多问他的来龙去脉。过了许久,由于偶然的事因,众人才知晓这位僧人乃是身怀绝技、人称铁头和尚的南少林寺武僧,因躲避朝廷迫害到此忍辱负重,隐姓埋名。
最先见识到铁头和尚真工夫的是漈头村的年轻人张宗标,那日他从读书的外地回家挑米,行至村外时,突然“呼”地跳出一只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地拦住了去路。张宗标见了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正巧遇到铁头和尚路过此地,他见状不慌不忙地迎上前去,与老虎展开了一番周旋,左闪右避,上下腾跃。打斗中铁头和尚瞅准了老虎的一个破绽,抓住它的鬃毛一把按倒在地,大声喝道:“畜牲还要伤人,此时还不快滚!”说着飞起一脚,将这只老虎踢下山去。
一旁的张宗标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铁头和尚见暴露了身手行藏,便也就不再隐瞒,将自己的真实身分告诉了张宗标。
从虎口余生,捡回了一条性命的张宗标当即叩谢不已,他无意中见到了铁头和尚的惊人本事,极是敬佩有加,毅然决定拜铁头和尚为师,从此弃文从武,一心传承师父的毕生所学。为了照顾师父的生活起居,张宗标把铁头和尚接到了漈头村慈音寺,说这里地势开阔,风静林密,环境清幽,十分适合出家人居住。
铁头和尚听了沉思片刻,欣然同意在此住下不走。后来,铁头和尚再没离开过慈音寺,终老于此。他圆寂后,骨灰就葬在慈音寺对面不远的小山丘下,与慈音寺遥遥相望,成了这一方水土永久的见证者和守护神。
张宗标也争气,将师父铁头和尚的武功发扬光大,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最终它成为漈头村一个崇文尚武的传统,其影响力遍及周边各府县。
“您能否说说武林中点穴功夫在漈头村的传奇故事?”
见我发问,人高马大、身板结实,浑身肌腱的吴良滇最初是三缄其口,但经不住我的一再请求才言道:“点穴功夫在屏南民间确实存在,但这是一门重可致残毙命的功夫,武林中人一般不轻易使用。对这门功夫为什么都缄口不言?因为在武林中人看来,点穴功夫不怎么光明正大。而且有时发生的情况真讲不清楚、道不明了。”
我听了感到有些神奇与不解,点穴功夫中还有这种说法。
吴良滇说:“在习武之人看来,人体全身遍布穴位,有时穴位不小心会误撞上。要不然为什么会点穴的老拳师在抱自己的孙子时,都不敢伸手去接,有的用衣襟兜住,有的用胳膊托住,为的就是怕无意中点了小孩的穴道,所以必须小心翼翼才是。”
无怪乎,我曾听说为了防止滥用点穴功夫伤人,有功夫的先人们要求后世择徒一定要慎之又慎,还专门在“穴谱”首页立下:“看者双目失明,用者断子绝孙”的重誓咒语。
吴良滇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下,每逢村里放映露天电影,曾有个不正经的男青年总爱往妇女堆里钻来钻去,专门揩女人的油。众人对此事总感到恶心,但没有明显的证据又不好说什么。有一天,村中一老者看不下去了,持一杆烟枪朝那‘吃豆腐’的年轻人身上轻轻那么一撮,那采花贼顿时全身麻痹,瘫软在地,疼痛不已,最后还是在内行人的指点下,求老者解了穴位。有了这个教训,这个青年再也不敢去揩女人的油了。”
漈头村已故拳师甘茂元早年亦使用过一回点穴术,那时他开馆授徒,有个弟子在醉酒之后狂性大发,竟然与长辈动起手来,且招招狠辣,大有夺命之意。为了教训这名弟子,甘茂元神不知鬼不觉地点了其穴道,该弟子当场匍匐在地,口吐白沫,这酒也一下子醒了。事后甘茂元虽然解了他的穴道,但给他的教训却是终身难忘的。
吴良滇说:“这门功夫的传人始终有一个信条,‘合手下千金,不教无良人’。中华武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种侠义精神;同样,尊师敬祖、不欺妇孺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练武越久,阅历越丰,就越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习武之人一是要恤,学武之人艺成之后更不可欺老、妇、幼;二是要尊,师父言传身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为人的道义;三是要忍,练武之人忍字为要,不到忍无可忍之时,千万别出手;四是要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习武人的宗旨,也是民间武术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告别漈头村回城,已是傍晚夕阳西下时分,采风之兴意犹未尽,我切肤地感受到了屏南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大有一种“武侠行义民间传,江湖高手天下奇”的传奇与魅力;有着“天浩浩,日融融,礼让对谦恭,禹舜对羲农”的武侠君子之风,以及让人肃然起敬的浩然正气。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