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17: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沉 洲



煮就草汤当美味

 

沉   洲

 

 

20多年前,第一次去屏南,游罢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后,便在古镇双溪吃晚饭。好客的朋友点了一桌的菜,都是地方风味,依稀记得炒盘有茶油焖牛肝菌、魔芋糟姜爆米烧兔,吃饱的有苦椎面、秋菊粿……一桌农家菜让几个人吃出了稀奇和别致。记忆深处还留下热腾腾的两碗汤:鱼腥草炖鳝鱼、败酱草煮小肠。败酱草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苦菜,身为福州人,对这一菜一草再熟悉不过了。炎夏时节,它们可是闽都城里人清热败火的常备凉茶,抵御南方湿热的暑气已经不知多少年。

那是这样的两碗汤:一碗晒干的鱼腥草入菜,汤色深褐;另一碗正当时的败酱草鲜鲜地漂浮于汤面,翠绿诱人。汤刚入口都有点怪怪的,吃过鳝鱼和小肠后,感觉很是解腻,荤鲜味道里草香腾腾,再喝,汤味层次便显出了几种味道串通后的厚实与悠长。

一年后,又去屏南拍摄鸳鸯溪的电视专题片,带着几个人在山里取景,山上山下钻了大半天,中午落脚乡镇歇息,镇党委书记是知根知底的朋友,特意交代乡镇厨房用山苍子根煮了一大盆猪蹄,为大家解乏补脚力。也许是因为过了饭点,也许是因为农家猪肉味道特别好,也许还因为山苍子根的奇异辛香蚀化了猪蹄的肥腻,总之,那可观一大盆,连蹄带汁,我们几个痛快地一扫而光,被遗弃在盆底的只剩孤独的山苍子根。

听人说这些菜肴都是屏南独特的饮食风味——药膳,不仅味道奇特可口,还能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后来晓得,如此饮食,客家菜里也有一些,譬如连城名菜涮九品,那是汀江船工祛湿驱寒的发明;譬如宁化名饮擂茶,那又是南迁路上的客家人抗御瘴气的创造;还有客家人入伏当天必吃的仙草冻,则具有生津止渴、消暑凉血的功效……

屏南是“全国民间药膳示范县”“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也是“福建药膳美食名城”,街头巷尾青草药铺随处可见,人们买青草药就像买菜一样平常,而且买了什么禽畜肉还一定会搭配什么样的青草药。在这里,人人会做药膳饮食早就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农村女性,一当上母亲自然变成半个医生,但凡小孩有什么头疼脑热,扛起锄头上山就像进中药铺。采回的青草药洗净后与特定食材配伍炖煮,通过日常三餐便把一些小毛小病摆平了。

坊间的传说有眉有眼,乡下老太太进城开青草药铺,草根青叶齐上阵,三两块钱一把,起早贪黑的,没几年功夫居然买起了套房。足可见,青草药在屏南这地方有多么的普及。

这里的药膳市场凭什么这么红火呢?

屏南属于福建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海拔从几百到一千多米的地形都有,森林覆盖率达76.9%,种质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是青草药肆意生长的王国。历史上屏南交通闭塞,缺医少药,民间普遍靠青草药防病治病、滋补强身。常言道:良药苦口。但凡生病,谁都没有什么食欲,先民就在炖煮青草药时,搭配以相应的禽畜肉,以青草药入菜,做成鲜美诱人、老少咸宜的食物。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草药难入口的问题,又增补了营养。这些得天独厚的主客观原因,在屏南城乡,药膳食谱沐春风浴雨露,绽开得如山花一般灿烂。

传统上,屏南药膳融入一日三餐,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向来无文字记载,全凭祖辈口传身教,再各自采药配剂。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药膳食谱,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壮体,集食用、滋补、治疗于一身,成为八闽饮食园地中的奇葩。

虽说屏南药膳历史悠久,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它曾经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但是,青草药的配伍与用量带有随意性,不仅每家每户,就是同一个人每次使用也不尽相同,在科学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不能因为经验而忽略科学,要达到治病疗效,必须经过严格的毒理、病理和临床实验。

“没有品尝过屏南药膳,等于白来。”这是各地游客的肺腑之语,而非疾病患者的独白。这些年来,屏南的白水洋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蜂拥而至的游客,催红了当地饮食业生意的旺火,当地几乎每一家酒楼都有药膳食补的菜单,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烹饪药膳的小吃店。

屏南旧时属福州十邑,它的饮食风格出不了闽都菜范畴,扁肉燕、鱼丸、荔枝肉和红糟鱼、红糟笋等一系列菜肴如出一辙,甚至连独有的药膳美食也逃不脱“汤汤水水”的窠臼,端上桌的基本是汤菜。当然,这也与药膳旧时以治疗为主有关,毕竟汤药入体更易药到病除。

在丰富餐桌的同时,屏南药膳也悄然发生变化。药汤似的黑褐开始变浅,咸重的口味开始变淡,凸显植物清香。经过一次次筛选,除了典型的食补保健菜肴,更多的则成为一种能欢愉味蕾的地方风味饮食,青草药加盟到了菜肴的色香味中,传统治疗功能退为次要。

屏南立地水头路尾的高山地带,历来交通不便,这阻止了现代工业的攻城略地,生态一流。药膳的食材地道天然,农家手法烹制,乡土气息浓郁,虽未经名厨染指和整理加工,但一直在改进提升。

牡蒿香兔罐是阿昨酒楼一道旺销菜品,肉嫩汤香外,还有调理肠胃的辅助功效。屏南饮食协会主席阿昨向我介绍了他烹制这道菜的过程。

先将晒干的牛奶根、盐肤木和牡蒿洗净,注入清水于大锅里煎熬。全兔抹擦盐巴,以生姜、老酒腌渍20分钟,然后放置草药上架好的竹箅,在草香热气中蒸至五成熟。此时白白兔身已显微黄,稍凉剁大块。因为半熟兔肉已定型,切口整齐,骨头收敛,外形美观。将兔肉统统装进硋钵,再加一把牡蒿,之前熬出的草汤滤掉枝叶注入,并盖过兔肉,加适量老酒隔水炖。旺火30分钟,小火再慢炖上两到三个小时,如此则肉入味而不油腻,汤的浓淡亦恰到好处。最后,捡净牡蒿,再一块肉一罐汤,趁热从硋钵舀出来分到即位的瓷罐里上桌。

阿昨特别提醒,青草两遍复蒸,可以达到杀除兔肉膻腥目的,并使肉味适口,草香浓郁。千万要用屏南生产的硋钵隔水细火慢炖,这样温度均匀恒定,汤水不至于蒸发,出锅时整罐汤毫无火气,汤清味香肉嫩。

所谓硋钵,就是闽东话里对粗陶、粗瓷器皿的统称。翻《屏南县志》,发现有如下记载:“茶酒籍于硋器,甘润顺滑,韵味绵柔有活化、软化水的奇特功效。”原来,屏南瓷土含有微量元素,硋钵在密封状态下还能保留适度透气,这样炖煮出来的汤品,自然口感温和,色香味俱佳。

说起屏南药膳名菜,苍根猪蹄节也是绕不过去的一道槛。中国民间有“以形补形”的传统文化,通俗说就是吃什么补什么。胃痛炖猪肚,缺钙熬大骨,若是腿乏无力,那吃猪蹄吧。二十多年前,我已经在原产地领教过它让人欲罢不能的口感和滋味。

山苍子根温肾健胃、利尿解暑,具有消除疲劳、解乏补力的效果。其根茎带有樟油,气味有尖锐奇香,屏蔽腥膻等异味功夫一流,但与其他青草药或某些食材混为一锅,不仅味浑杂还怪异,通常单独使用。把山苍子根剁成约十公分长短的木段,放锅里加水煎熬。闽东语系的人把猪前蹄弯肘以下的部位叫七寸,认为此段乃精华所在。同样的做法,七寸也要搁在山苍子根上气蒸,过了此关,猪皮软糯中方显脆爽之感,蒸到半熟再改刀切成节。其后,全部移硋钵,舀入山苍子根煎熬出来的汤汁,加姜母、老酒和盐等调味料,先旺火烧开,依然改细火隔水慢炖。成菜后,苍根之味中和了猪蹄的皮下脂肪,猪蹄节脱胎换骨了一般,变得肥而不腻,汤稠味重,香气馥郁,吃起来满腔是黏稠的胶原蛋白。

阿昨告诉我,同样的食材和配料,有时也会有几种烹调方法。苍根猪蹄节的另一种做法是这样:将七寸深度焯水,除膻去味,改刀成猪蹄节,然后加姜母、老酒、盐巴腌足。在锅内的山苍子根上置一扁盆,架好竹箅,放上已腌入味的猪蹄节,以药根之气蒸至熟透。开锅时,猪蹄下已承接了一浅盆猪蹄露,那可是精华所在。猪蹄节装盘上桌时,每人分上一小碗尾随来的猪蹄露。啃一口爽脆的七寸,再抿一小口猪蹄露,那感觉光凭想像就让人喉结滑动。

青草药里那些药食同源的种类,譬如紫苏、苦菜、鱼腥草等,若应时应季,都可新鲜入锅,丰富形色和口感,吃菜喝汤。有条件情况下,药膳里还会添加适量水发目鱼干、蛏干等海货增味。炖汤时一般不放过多调味品,原汁原味才能保留草根的自然香气。姜母、老酒从来不会缺席,屏南山高水冷,这些佐料起到了祛湿驱寒的作用。

药膳食补还有季节讲究。春季肝气旺盛,易脾胃虚弱,养肝正当时节。鹅肉甘甜,关门草滋阴平肝,日日有疏肝解郁,山韭菜清热解毒。清香爽口,清肝明目,一碗三草炖鹅便是春季养生菜。夏季高温酷暑,湿热连连,败酱草清热败火、吸油解腻,猪小肠亦性寒。败酱草煮小肠气清汤纯,解毒利尿。秋季气燥,滋养肺腑为第一要务。牡蒿清热凉血,鸭子滋阴润肺抗干燥,牡嵩蒸嫩鸭时令对、食材配。冬季万物衰败,气血不足宜养肾。淫羊藿祛风除湿,羊肉补肾壮阳。温中驱寒,活血健体,淫羊藿煲羊肉自然属于冬季的食补佳肴。

否极泰来,返璞归真。经过这几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人,大概已经洞察繁华尽头的景象,开始懂得删繁就简、复归自然了。清清爽爽的屏南药膳以青草药吸油解腻增味,还形成特别的荤鲜草味复合香型,这是对城里人饱食大鱼大肉和各种化学添加剂后的终极抚慰。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