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 23:3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萧 珊



紫竹慢时光

 

   

 

 

300多年前,有个名叫树六公的陈氏先祖带着他的兄弟的两个孩子,一路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一地,但见此处清泉潺潺,林木葳蕤,百鸟争鸣,泉边紫色竹子成片,心中甚喜,决定在此开拓基业,繁衍千秋万代,为村子取村名为“紫竹”。

320年后,当车子停靠在村前的小广场上时,趁着夕阳的余光向村东面望去,村子静谧,一座座古老的房屋依偎在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极有层次感。此时,夕阳之光打在杉木搭就的吊脚楼上,金黄色的光线与古屋外墙上紫黑色的护板互相映衬,岁月的沧桑与风情在此处交替诉说村庄的过往,时光在这里显得格外温婉,它们像是被工业化社会遗忘的、从遥远的天边遗落在玛坑这块土地上的经典诗篇。这些酱红色的老房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坡上,深情地等待着你。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径漫步在村子外的林子边,我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不禁要问,我这是在哪里?穿行在村落的古民居和古巷中,慢慢地走在被时光磨平的红石块台阶上,侧耳倾听屋檐底下的水沟里传来的水流声混合着风吹过瓦片上的枯叶发出的清脆踢答声,以及远处的山涧里的水声;细嗅山风,举目远眺,夕阳徐徐沉落,你会看见时光在这里慢了很多,会想起一首歌: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在这里,你会发现,许多人家的大门都不上锁,仿佛等你已久,远方的客人、亲人。

紫竹,位于县东南部,处在周宁、宁德、福安三县边界,海拔比玛坑乡要高出300多米。

当你站在村前的小广场,回头向西望着远处的巍峨群山,心中自然会生起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夕阳慢慢从西山转移,缓缓沉落,山远处渐渐蒙上一层轻雾,起伏不平的秀山在你的面前一重一重向后推展,想要试着数一数,无数的山峰,连绵不绝数不尽。天上的云儿聚聚散散,当它们聚拢在一起的时候,围住山巅,散开后,随风飘移。夕阳的余光透过云霞的缝隙,穿过时空,披在树梢上,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风挥舞着无形的手,追赶云朵变幻各种形状和颜色,先是淡黄色,然后是橙红色,当夕阳完全下沉,四周就一下子变成粉红色了。

夜里,村庄安静,天上的繁星灿烂,站在广场上,能看见许许多多的星星散落在天际,闪动着童话里才有的浪漫色彩。村庄北坡上有将近7000亩的森林,古木森然,树种丰富,这里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地理环境,使得林子里长着许多珍贵、古老、奇特的濒危植物和珍稀植物——红豆杉、楠木、枫荷、金线莲,铁皮石斛等。

村庄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只有古道连接宁德、福安、周宁县城,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后山上通往首章村方广寺的大道已建成,等待硬化即可通车,这条路的畅通为当地和周边村庄的百姓从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提供了很多便利。

据传,陈氏先祖是个极富远见的人,在日耕夜读之余,面对着草色油灯前的往来鸿儒,谈笑之余偶尔还是会想起年少时以文章平天下的理想,时时想着如何将“圣人治身传道之理”丝丝入扣嵌入紫竹人的理念中,使得紫竹人不至于在人前落入无知无识的类别中。先祖深知,教育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村庄渐渐兴盛起来后,先祖率先旗帜鲜明地设置私塾、高举读书兴家的牌子。清道光年间,族人又选址建书馆。之后,陈氏后人一代又一代接棒聘请品学兼优的先生和紫竹村的贡生担任教书先生,对孩子们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他们在办学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家庭困苦的人,会把一些有志于学的贫寒儿童请进学堂,这些家庭困苦的孩子的学费,就由村中族人捐助。陈氏宗族还在咸村洋中公置良田50亩,年收租谷150石,将此地定为油灯田,通过出租取得收入作为师资,考取功名者可终生享受所分到的油灯租谷,以致在当地形成浓厚的学风,紫竹被誉为“秀才村”“耕读村”。

至今,村中还流传着国宾公同他的儿子同科考取贡生的故事。父子俩考取后同时得到皇帝的嘉奖,皇帝赐他们“父子明经”4个字(刻着这4个字的匾额至今还高挂在陈氏祠堂的大堂内),据说300多年来,村里考上秀才的有46人,其中贡生、县主以上的有10多人。邻近紫竹的福安人由衷地赞叹道:10个潘溪不如1个紫竹啊!

紫竹村的人不仅博学多才,在旧时代,村里人的武艺也很高强,以至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对这个村是避而远之,不敢到村里欺凌百姓,使得村庄得以保持百多年的和平安宁。除此之外,村里能工巧匠也层出不穷,特别是房屋建造行业出过很多能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即从一锤一钻开始学技艺,后经年累月奔走四乡造房建屋,把手中的作品变成一座座“木制长城”。他们也因为高超的技艺,在木工建筑行业美名远扬,不仅在本县得到尊崇,而且邻县许多人盖房子、造木屋时,也会来村里邀请建筑工匠。

现今,村里的陈增生所创办的仿古家具生产线生产的家具,在国内市场畅销,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在这个行业内,师傅的职业操守,技艺精湛是木工团队兴旺的基础。

当晚,夜宿紫竹,倾听一夜的林风。

第二天晨起,漫步到视野开阔的镜台山观日出。传说镜台山是杨、柳、倪三仙姑修行的地方,仙姑踩着祥云而来,携着石香炉,在这里播报无数美丽的传说,用她们的兰心慧手在人们心中种植善念,成就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林子里,老鹰比我早醒,在林子间的小路上,我感觉我不是第一个等待日出的人。

幽深的山谷里,轻雾飘舞,南风吹来一片雾海,又吹走一条云溪,但没有把星光吹落。杉树之间挂着蛛网,网上停留着晶莹的露珠,蜘蛛闻声不动,也许它还在酣睡。

树丛里响着“咕咕”的声音,这么早,是鸟儿在孵蛋还是在驱赶云雾?为了新生的孩子,它们比谁都无畏,比谁都勤劳。

在雾海里,真想像个孩子一样,抓一把云雾,把壶里的水倒尽,把云雾装进壶里,把它们带回去,装点门窗,慰藉长途跋涉的心灵。

跌进云海里的朝日,在雾里趁机偷懒,小睡片刻。

小路边,被风削平的石头上面,雾淋湿了飞鸟跌落在上面的羽毛,绚烂的羽毛,在石子上面撒落四季的讯息。

村庄、河流、芦苇、小小湖泊、山峰、盘曲公路,全都在云海里酣睡。云海下,有无数旺盛的生命,默默生长。

谜一般的自然界,星光一样的村庄。

又一阵风吹过,朝日渐升,崭露头角的阳光给高高的柳杉穿上橙色的毛线衣,长尾雉向云中飞兮。

横笛声起。

暾将出兮东方。

会见新曦被四表。

使我乐兮无央。

夜,已经种下生命的种子,悄然退出。

慢慢地,朝日穿过层层云团,与万物亲吻,到后面,山峰上的树梢都涨红了脸。从峰顶往下俯瞰,山谷肃穆,杉树静默,唯有露水打破晨的宁静,滴答有声。远山的村庄渐渐起了炊烟。

所有树木花草都醒过来了。

此时,风温柔无比 ,我眯着眼睛从云海里回过头来,慢慢踱步回村里,朝阳的光斜照在古屋的外墙上,柔光中黑的瓦,黄的墙,人字屋檐中央的佛记标志,莲花双鱼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黑瓦、黄墙、护板壁在浩浩荡荡的丛林面前相依相偎,像层层叠叠的人字塔,有序地排列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

这一切使人看着格外安宁,传统是什么,我觉得他就是保持世间的美好,不让原来的东西都丢失掉,保留原来的根。

当有一天你再一次来到村里,穿行在村中曲折的巷子里,抚摸着老房子的每一扇大门,仔细倾听,又会听到有人在门后吟诗,在对着后辈讲述历史故事,用传统的文化教育他们的后代人。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周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