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1 23: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卢 腾



榕头村纪胜

 

    

 

 

秀丽的榕头村,坐落于福安柏柱洋的龙首山下,它既展现出浓郁的农耕风貌,又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故事和具有饱满的文化张力,是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走进榕头村,在村头苍翠的榕树下,抬头就见到一尊正气凛然的郑虎臣塑像。郑虎臣,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于柏柱洋南山村,英姿勃勃、文武双全。曾因其父被奸臣贾似道迫害受株连,充军边陲,后得赦放归,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任职会稽尉(浙江绍兴)。

其时元军南侵,右丞相贾似道虽为皇亲却包藏祸心,不事抗御,丧师逃匿。朝野上下群情激愤,口诛笔伐。当朝昏君迫于官怒民怨,只得将其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发配循州(今广东惠州东北隅)。

郑虎臣识得为民锄奸、复仇报冤的时机已到,便自荐当监押官。一路上,郑虎臣不停地数落贾似道祸国殃民的罪行,百般羞辱他。途中,又命人拆掉贾似道所坐轿顶,让其暴晒在酷阳之下;并又呼叫轿夫唱西湖民谣:“去年秋,今年愁,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人生放下休。”

郑虎臣押解贾似道抵至漳州木棉庵,便按捺不住了。他趁贾似道如厕时,脱下太后赐的免死牌之际,即闯入茅房,大喝一声:“我替天下人杀你,即便自己因此获罪,也死而无憾!”郑虎臣声落手起,便将一代权奸活活诛杀。后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诗证:“君王不诛监押诛,父仇国愤一时摅。”木棉庵郑虎臣报冤的义举,又被冯梦龙编入《喻世明言》中第22卷,在民间广为传颂。

翌年,郑虎臣被贾似道余党陷害,含冤屈死狱中,其族人又受株连。南山郑姓人氏恐被灭族,纷纷举家迁居到一里之外洋头村,至今已700多年,繁衍30余世。郑姓人到洋头村定居后,种下一株榕树,长出9个头、9根枝干相挽相衔。郑家人说,这是虎臣的英灵显身,隐喻:“忠良杀不尽,正气灭不了。”此后,洋头村改名“榕头村”。

郑虎臣塑像后的9头榕,历经百年的风霜扑打,现今尚存5头榕,依然是树冠如盖、虬枝成拱、绿叶苍翠、树荫斑斓,是众多乡村绿林中一棵罕见的古树奇观。

榕头村,古民居新楼房掩映在绿树中;村街村巷宽敞洁净,老池塘新沟渠水清明亮。在5榕合抱的新园旁,有一方荷塘,池水碧碧、荷叶青青、荷花亭亭;夏风吹过,清香袭人,神清气爽。在村内,不仅看到新农村的风貌,又感受到古村落的韵味。

从荷塘畔穿过一条甬道,就来到郑虎臣纪念祠,也是村中郑氏宗祠。此宗祠占地面积360多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建,2004年复修,今又进行部分修缮。祠堂门,坐西南向东北,是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

整个祠堂的范围,由照墙、祠堂坪、天井主座组成;祠堂顶的外观,呈硬山式二重檐。

若匆匆走过,可能认为此祠堂与乡间常见的祠堂别无二致;但仔细端详门上匾额的规格,认真品读廊、厅柱上楹联的字句,就会立时觉察到这个祠堂文化的不寻常了。

在祠堂正方重檐下,高挂着一面御赐直书“敕春秋奉祀”的长匾,赫然显目;大门上方,嵌着一面横匾上“精忠报国”4个字熠熠生辉。对面照墙上“保世滋大”4个遒劲大字,典出《史记》“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而滋大”。驻足观看,令人肃然起敬!

祠堂正厅中,8根顶梁柱上,挂着4对黑漆镏金的楹联,全是历代达官贤人颂扬郑氏宗族祖德家风的佳句。尤其是文天祥那副联:“做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让整个厅堂盈满忠肝义胆的浩然正气。这是郑虎臣含冤去世后,文天祥在浙江临安祭奠他的挽联,被郑氏后人移刻在宗祠的楹联上,弥足珍贵。

郑氏宗祠大门外,巍然矗立着一面尊虎臣墓道碑,这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郑氏十九世孙郑连宇立。郑虎臣去世翌年,新主登基,宋景炎二年(1277年),郑虎臣得以平冤昭雪,被赐国公之礼而葬,棺内置“金头银项”。官府担心盗墓,设36座疑冢,散布于村内和柏柱洋上。眼前这尊墓道碑,原遗落在野外,被郑氏后人迁至祠前。从中可见,郑氏子孙尊崇祖德、缅怀先贤高风亮节的忠孝之心。

因此,榕头村郑氏宗祠被福安市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榕头村,宗祠文化绚丽璀璨,农耕文化也和福安乡间民俗一样五彩缤纷。农耕时代,农业靠天吃饭,村民们拜天拜地,保平安求丰收。既定的民俗有:正月演神戏,农历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主;夏至后的辰日(龙日)分龙节,要欢闹一天,这一天,禁忌使用铁器,民间说,龙怕铁;农历六月,早稻开镰后,要举行一次吃新节(尝新谷);到了立冬,所有农作物都收获进仓,即是立冬满洋空,闲歇下来的土地要整治,最后还要举办一次虔诚的谢天谢地的“理园坪”节庆。

榕头村,寺庙宫观多,但最为表达农耕情结是五谷仙宫。五谷仙宫位于村右半里外,原建于明代,20年前重修。宫观内,供奉一尊曾为柏柱洋降雨抗旱的叶仙公,长年香火不熄;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演3天神戏,真切地感激仙宫的恩泽,虔诚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传统的农耕习俗,滋养出良好的民风。榕头村人,历来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村后龙首山上,森林覆盖面积达4170亩,有100多种树木。今年,还发现有侏罗纪年代留下的桫椤树。举头望,古木苍翠、新树青葱;低头看,杂草葳蕤、老藤缠绕。

茂密的山林,滋养了丰沛的水源。漫山细流涓涓,山下有口凤凰井,是元代开凿的,至今井水不竭,常年清澈丰盈,曾经可供全村人饮用,给外出的游子留下了浓浓的乡愁。

站在龙首山上远眺柏柱洋,广袤的原野上,溪流闪烁银光,田畴铺金叠翠,房舍鳞次栉比。柏柱洋上散落着36村,榕头村仅是其中一个小村落。柏柱洋村村有美景、村村有故事,你若有余暇,不妨到这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地方走一走,洗涤一次心灵,陶冶一番情操!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