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11: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简 梅



千年之门话鼓楼

 

   

 

 

 

如果说对一座古城的认识源于鼓楼,并以其为中心,而后随着浩渺广博、神秘深沉的历史时空,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去审视华夏古文明延续至今,所辗转经历的风华、沧桑,激越、恬淡, 甚而抚摩鼓楼墙基厚朴细密的年轮时,试图聆听隐藏其间的悲欣荣辱,而那时瞬间穿洞而过的风呵,仿佛飘散着历史的重重烟缕,时而浓浓,时而袅袅,时而抑抑,时而扬扬……而当我沿着台阶走上巍峨的城楼,俯瞰四周熙攘繁华的景象,我又分明听见天宇间传荡着庄重、威严而又倔强的声音:千年之门有否泰,天鼓含韵五凤鸣。

是的,来古城建瓯前,我曾查阅过无数的史籍。这座城于建安初年置县至今已1800多年,历为郡、州、府、路、道治所, 旧称“建安”“建州”,是闽地取名“福建”肇始的东南历史文化古城。因居闽江上游,又为闽北三溪交汇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聚集,史载有330年立为建安……建瓯,就这样用自己厚重的历史和富庶,曾撑起半个福建。如果细细思量,为何东汉孙吴政权最初将建安作为自己的江东后院,并由此开拓疆域, 围邑聚里,就会发现港城的地理优势是其重要的考量。建州城以崇阳溪、松溪、建溪畅通无阻连接北上边城及南下海域,群山天险,易守难攻。此后自太守王蕃在城南覆船山下,开筑闽地历史上第一座郡城,这座古城从历史的一路尘烟中越来越显眼和亮丽……之后朝代更迭,北人南移,大批中土官民携家避逃闽地, 移民的潮流悄悄改变着历史面貌,经过励精图治,这块殊异的沃土进一步藏风聚气。当迎来了唐末王审知兄弟入闽,古代的中国南北汇合形成高潮,也开启了以鼓楼这座古建筑为缩影,跌宕起伏的故事序幕。

当我沉浸于一幕幕或雄奇或悲壮或莽荡或欢欣的镜头之中,仿佛穿梭时空亲涉其间、亲见其事,仿佛随着渔歌号子南北漂流,随着马蹄、战船颠沛焦灼,随着流徙失所彷徨苦辛,进而兴叹或悲悯……而鼓楼,确是一面历史的铮铮铜镜,它照向荒蛮, 也叠闪着华彩;它清质昭明,也晦涩斑驳。五代闽国的王延于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在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兴建宫室,构筑楼台,盖太和殿,铸大铁钱,昭行一方。作为开闽功臣王审知诸子中杰出的人物,他自幼喜读《左传》《史记》,精通孙子兵法。自934年屯建州起,韬光养晦,勤修政务、善用兵将。但步步紧逼的争权夺位促使他另立国门,于是在闽国最后的时光中,一座以皇家威仪“五凤翘翼,风云集瑞”的五凤楼,就这样走上历史舞台,挑角飞檐,华檐翠壁,光彩耀目。王延政有志以建州城为都谋划江山,惜国小民贫,根基不稳,加之连年征战,实非区区一隅之地力所能负担。内外交困中,建州城在945 年为唐所破,闽国亡……

多少古事付东流,金戈铁马亦惘然。明代谢超宗有《七夕登谯楼》:“此日成高阁,登临异昔年。楼追银汉表,檐接鹊桥边。一郡聪明君,千秋雅颂传。自天嘉仍绩,听漏进朝联。”谯楼几度毁圮,几经修建,唯独3个门洞基本保持原貌不变。千百年来,古建州的帆船穿梭于黄金海道,山产与海货在重重激流中碰头交接,源源不断的货源延续创造着生机……而福祸相倚,风霜冰雪、洪灾兵燹、火患旱涝,致使这座古城历经劫难。到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由知府曾期主政,兴工重建后改名为“镇安楼”,并作序:“今值升平,国家兴隆再修固名镇安”。鼓楼南向匾题“雄镇南天”高高悬挂,置鼓司更,立大鼓一面高1.8米,鼓面直径1.71米,用大铁环把鼓固定于天花板,边有长孔,是用长柄木槌击鼓的地方。此面鼓如今寄存于千年禅寺光孝寺,每日随梵音晨钟暮鼓。谯楼不但报更,还报火警,先敲急鼓一阵,然后以东、南、西、北四向分别定为一、二、三、四声, 如鼓敲“咚咚咚”,则为西向起火,鼓声擂动传遍四方……且在楼上安上了计时大钟,由福州市亨得利钟表店手工制造。钟的发动是用两条大铁链拉动,铁链藏于两支木板假柱中,链尾各有一筒状铁锤,以锤的重量拉动铁链使钟走动。钟下为大日历,用细木条隔成,中嵌玻璃片,片上有数字,用以显示月、日,每日要人工更换。行人至此,每每仰望,或以校时,或晓日期,极为方便;每逢正午,还放午炮一响,通告全城……

 

 

斗转星移,人间沧桑。

经过千年之门的人群点点如染。时代的浪潮如建溪之水,翻滚中一泻千里。而鼓楼,它庄严地矗立于城区的中轴线,见证着天翻地覆的一幕幕悲喜。

1934年建瓯图书馆迁设鼓楼。作为全省三大图书馆之一,当时藏书达5.8万多册,由此对鼓楼又进行一次修葺,之后在楼之东侧,兴建晒书台与望月亭。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敌机疯狂空袭,鼓楼目标显露,马上将阅览室、曝书台等处征用为防空监视哨警报台,并将楼下东洞两端紧急堵成临时书库,将所有书籍悉数移入。而其他门洞成为附近居民的避难防空洞。

鼓楼总是如实并深沉地记录着点点滴滴。1950年,鼓楼上传来民校识字的琅琅书声;1951年夜深人静,鼓楼上传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报声,收音站的工作人员边听边速记,翌晨报告县城……1998年6月22日,黑色的一日,洪峰肆虐为二百年罕见, 鼓楼门洞尽淹,水位达106.23米,如今洞壁仍悬贴着黑红相间的警示牌。当时千钧一发,众志成城,无数急公好义者熬红的眼犹如鼓楼上的灯笼,灼灼照耀这座英雄的古城!2005年,横跨人民路南北中轴的鼓楼,再次涅槃重生,复建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城楼宽26.5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以雕工精美的白色围栏、古色古香的横梁图案、庄重醒目的朱红圆柱以及高悬南北的“雄镇南天”“恩迎北极”匾额……向世人展示了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风姿。

时光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歌!千年之门依旧川流着人间盛景,而五凤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时,明晃晃的春阳撒遍三江六岸, 绿色金瓯的古城哟,它将循着时代脉搏转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建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