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10:1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志高


一柱擎天出群峰

 

吴志高

 

 

壬寅初春,游建瓯四大天柱之一——擎天岩。在龙池寺下车,沿斗折蛇行石径,穿楮林、竹林向上攀登。仰望山顶,雄峰仿佛有刺破青天之感;俯视周遭,群峰巍峨争雄。

登上擎天岩,山顶之上有一如井状深坑,人称“正果洞”。深坑仅容一人向下,其深莫测。相传祖道悟曾在那修成正果。但我更怀疑是不是盘古肇立乾坤擎起苍穹时用力过猛,使山顶坚岩深陷成坑。顺山间石径而下,又见一壁立巨崖,水珠沿崖流下, 人称“冒汗岩”。那冒汗崖旱不干涸雨不淌流,古往今来,一以贯之。于是,引出诸多神话。但我更信盘古双手擎天不堪重负汗流浃背之说。

擎天岩,距城区50千米,与建阳区交界,海拔1222米。在建瓯市是北部最高峰。擎天岩山脉庞大,绵延不绝,素有“北路屏障”之称。民间传说,擎天岩之“龙脉”从江西而来。盘古圣王治乾坤时,在庐山种一葫芦瓜,瓜藤蔓延至闽北。后经吕洞宾精心呵护,开出两朵花,一朵雌花——黄华山,旖旎秀丽;另一朵雄花便是擎天岩,巍峨雄壮。传说终归是传说,明白人大多不信。然则,民国《建瓯县志》倒是说得明明白白:“建郡山脉悉从仙霞关来,过浦城盖仙乡、泉山、松溪鸾峰山,遂入建瓯境, 突起而为紫溪里之鹫峰,再为西乡里之擎天岩,蜿蜒至县治,秀出为黄华山。”然而,不管怎么说,能在那突兀形成一座奇峰, 被谢枋得称为“擎天一柱之可观”,被当代人视为一大胜景,乃天地之造化。由此,让无数过腻都市生活的人流连忘返,让无数有志青年平添雄心壮志,让无数的文人墨客多了填词赋诗书写名篇佳句的景观物象。

8c50745f-8bca-4032-b6a5-cef03c31a65d_zsize.jpg

擎天岩

其实,擎天岩算不得有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古人赞曰:峰峦峭拔,上薄云霄,慢亭紫翠,乾坤皱萃。八景诗曰:“笔架耸秀,弥陀环翠,鼓山晴岚,旗岭晚照,荷沼吟风, 柳溪弄月,富寺暮鼓,平刹晓钟。”的确,擎天岩景区有曲岭、甘泉、仙洞、狮座、大湖、试心岩等不少胜景。文人骚客特会想象,说峰顶岩石有如桌、如椅、如榻、如屏之状,有似厅、似室、似台、似门之形;有正果洞、祖公跳、冒汗崖、猕猴座、双棺岩、宝鼎岩、龙珠岩等物象。然,遗憾的是笔者缺乏想象力, 左顾右瞧细心揣摩就是瞧不出神工之造诣。登临此山,若说景象颇丰,峰峦叠嶂,有奇妙摩崖,有隽永题刻,尚能接受。登临巅峰,有欲驾长风直上云霄、览万里山河骄百媚、极目乾坤总是春的感觉,也能接受。擎天岩虽四时嬗变、气象万千,龙泉水却四季恒温;山峰兀立前簇后拥,林木葱郁溪流交错,山风、林风、溪风际会,昼夜清幽;薄雾往来、云遮雾锁、聚散有常。偶遇雨天之时,山岚缥缈,似走似伫,旭日东升,彩霞幻化,神秘莫测;倘若云遮雾锁之时,山岳潜形,忽闭忽罅,欲露还羞,也能让人想入非非。但是,要说龙泉、清风、薄雾是擎天岩的三大奇观,难免有夸大之词。

看山如看画,游山如读史。擎天岩与其他名山相比不算太高,然名气不小。我想,她能山魂永驻,让香客闲人流连忘返游兴融融,识神奇之面目达赏心之悦事,其聚焦点在于文化内涵。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擎天岩虽说不上有多少令人叹绝的自然风光,但是,龙池寺的文化底蕴着实让她平添了颜值。山因寺而扬名,寺因山而添彩。名山与名寺相互映衬,互济相俦,让擎天岩大大提升了观瞻指数。这正如没有“延平四贤” 就不会有九峰山之盛名,没有彭祖、扣冰古佛等众多羽流禅家就不会有武夷山文化之底色,没有七仙女艳绝风流之传说就不会有华阳三级涧瀑流之动听一样,擎天岩之盛名主要源于佛、道和理学文化融于一体。

龙池寺,位于擎天岩半山腰。驻足寺前,大勇法师告诉我们,现存的殿宇乃清代和民国年间建筑。山门为清代所建。随后,大勇法师引我们进寺。进入山门,便是天王殿。进而是大雄宝殿、观音堂、地藏王殿。三殿佛像坐列有序,凝神闭目者极表其善,眉开眼笑者极露其慈,操刀掌剑者极显其勇,怒目圆睁者极见其威。天下寺庙造像略同,也没啥独特。然则,龙池寺,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6年),迄今960余年。尤其是南宋谢枋得曾来过龙池寺。那谢枋得乃文天祥同科进士,名列第一。谢枋得曾任六部侍郎,江东抗元,被俘不屈,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宋史列传》对谢枋得的评介是:“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其实,最能给擎天岩助添亮点也最值得拜谒的是大汴地周敦颐后裔的故居。故居位于擎天岩脚下。下了山,我们慕名前去探访。据王铁先生编撰的《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一书记载,周敦颐有二子,次子焘的儿子聪迁居瓯宁县(今建瓯)。周敦颐何许人也?一般人只知其《爱莲说》。其实,他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他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周焘何许人也?他是宋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初授贵池令,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为成都转运副使,后又知成都府, 重和元年(1118年)知扬州。周聪也不简单,曾任京官。其子任建宁节度使,周聪弃官入闽,随子居焉,为入闽始祖,后裔派发建安、瓯宁等地,其中四世孙徙建安龙村(建瓯市龙村乡)。经后裔梦、忠、厚三代人经营。甪里新闾似应为北方士族南迁后为追慕先祖或仿照家乡故园而建。周氏家族世代富且贵,从遗存故址观之,遥想当年,其建筑之豪华,家财之殷实,灯笼之高挂,妻妾之成群,绝对不为夸张。遗存的大院画龙雕凤,无论是木雕,还是石雕、砖雕,也无论是平雕,还是浮雕、透雕,其雅丽、精湛,无不令人称绝。沿村里古道拾级而上,建筑群落垒石而成高台,构木而作厅堂,筑土而竣花园。村民告诉我们:周氏故园总体布局依坡就势,际山枕水。由下而上排列着周氏宗祠、甪里新闾、家族学堂等几组建筑。乡间有4条横巷,一条巷就是一排房屋,每栋房屋的厨房、走廊、大门及大门外的走廊全部相通。大厅的梁、柱、板、壁、门窗均进行刷金和油漆。家家门口外有马棚和马间,大门的门框、门梁、门墩、门槛及天井、台阶都用花岗岩的石块或石条砌成,就连养马用的料槽也是花岗岩精雕的。其建筑的显著特点有十分突出的家庭书房、家庭学堂之功能,沿袭了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之家风,体现了封建时代耕读世家之风范。离开大汴地,回望擎天岩。我深深地感佩擎天岩一柱擎天的精神,那精神就是造物主赋予她顶天立地、任劳任怨、勇于担当的物象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建瓯》;图片来源于“今日建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