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09: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沉 洲



长长圆圆的鱼卷

 

  

 

 

每一个地方的小吃都是就地取材,或为了储存食材,或为了改变惯常的外观和口味,甚至是在失误中将错就错,挣脱了各方面条件宥限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它们往往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储存着当地物质和风土人情的信息,是游子们的乡愁识别。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突出部,已有600多年的建城历史,除了中国石雕之乡、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中国魅力乡土民风名镇、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等名片外,崇武小吃也颇负盛名。水丸、马鲅鱼羹、墨鱼丸、蚵仔煎、鱼签、鱼粥、肉粽、土豆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虽说琳琅满目,但这是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共有的。还有薯粉捏、拌薯粉、薯丸子、薯干汤,食材极富地域特色,却同时也是惠安县城的风味小吃。上面说的这些,哪儿是原产地、哪里的最好吃,至今各说一套,彼此不买账,唯有鱼卷和猪仔粿,无论在闽南哪处上市开卖,均标榜崇武小吃,以此为地道正宗。

番薯是一种既高产又对自然环境不挑剔的作物,投入少产出多、抗灾能力强,是福建排第二的粮食作物。惠安县沿海一带可耕田地少,还夹杂着沙土地、盐碱地,土地贫瘠赤薄,山上又多石缺土,为了活命,当地人见缝插针种番薯,不仅种得多,而且一日三餐里吃得也多,惠安人自嘲番薯肚,号称番薯县,连做的菜也离不开番薯粉。因为食材单一,就得变着花样来吃。捱过了灾年,或者粮食单产提高,那些曾经解饥救命的食物就被民间巧手们挑选出来,左配右搭,摇身一变,成了堂而皇之的地方风味。

就地取材,番薯蒸熟去皮捣成浆,加面粉揉成面团,这就成了猪仔粿的皮。内馅是煮熟的红萝卜,冷却后切成丝,加入虾米、葱段、猪肉丝和调味料拌匀,冷藏“收味”,次日用番薯面皮包裹成扇形饺子形状,入锅蒸熟。刚出笼的猪仔粿,黄皮透明,粉粉的活脱刚出世的小猪仔。咬一口在嘴,嫩滑且筋道,散发出甜香气息。喜好甜食者,亦可包入炒香后磨碎的花生与糖碎,成为餐后的可口甜点。

最能体现崇武地域特色的当属鱼卷,陆地和海洋之味在它的身上天衣无缝地交融一体。鱼卷的主要食材是崇武海域盛产的马鲛鱼,或者海鳗、鲨鱼以及精制的番薯粉,和福州的鱼丸制法有类似之处。因为海鳗刺多,鲨鱼肉含尿素,有让人不适的氨味,鱼卷还是以马鲛鱼为最佳。马鲛鱼肉嫩刺少,体多脂肪,鲜甜味美,口感软滑。它的胆固醇含量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钙、铁、钠等微量元素。福建民间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鲳”的说法,八闽沿海属于马鲛鱼产地,不知何因,鱼丸与鱼卷两种小吃对食材产生了不同的选择。

新鲜马鲛鱼洗净,摘除内脏,去头剔骨,洗净后用刀刮肉成茸。鱼的鲜度是影响鱼茸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鱼肉越鲜,凝胶就越多,鱼茸的弹性也就越强。所以,在反复搓揉鱼茸的同时,要适量加入冰块以降低鱼肉温度,保持其鲜度。然后,加入适量盐水和番薯粉,一斤鱼肉里控制在1.5到2两番薯粉,起填充、黏合作用。手揉鱼茸成浆的环节至关重要,没有五六年的经验,很难操作到位。力道太重,揉浆时间过长,便会逼出鱼肉中的脂肪,使得口感燥涩。揉浆时间短了,发酵程度不够,或没有均匀地朝一个方向搅拌,鱼肉蛋白质网状结构的分子无法排列整齐并延长,鱼卷也就产生不了韧度和弹性。当鱼浆的粘度处理到位了,再添加辅料蛋清、马蹄碎、青葱丝,搅拌均匀后,用手搓卷成擀面棍大小的圆柱状,长约26厘米,外裹一层猪网油定型,摆放到蒸笼里,武火炊上15分钟即可食用。

第一次吃鱼卷的感觉,多年以后回味起来依然馋涎欲滴。轻咬一口入嘴,软韧中筋道弹牙,那是鱼肉蛋白质凝胶和蛋清的共同作用。牙齿一旦巧遇马蹄碎,脆爽的感觉立马像涟漪似的一直荡漾到心里。接下来,满嘴细滑,那是猪网油渗入鱼浆的油润。继续咀嚼下去,口腔鲜甜的余香里便带出了似有似无的葱香……

崇武家家户户都会做鱼卷,除了和当地盛产的山海食材相关外,也摆脱不了特定的历史、海况、风俗等因素。

立地东南重要海域,崇武自古以来就是一处兵家必争的要塞,明初为抗击倭患,朝廷建崇武千户所城,派官兵常年驻守。乘船出海巡查是官兵必有的操练,因为没有冷藏保鲜器具,当地丰富的海鱼只能盐腌糟渍、或晒成鱼干配饭。巡航时间一长,储备的军粮不仅单一乏味,常常还不够吃。相传为保家卫国捐躯的钱氏第三任世袭千户钱储,某日看到船上士兵捕捞马鲛鱼,忽发奇想,就让士兵们剔骨取肉,捣成鱼糜,再和入番薯粉,卷条蒸熟,制成军粮。这种叫鱼卷的条状鱼糜制品荤素搭配,有蛋白质有淀粉,不仅解饥,而且味道可口,好吃长力气。保存几天甚至十几天没问题,随时可以食用,还节省了生火煮饭时间。这种复合式的高效军粮有效提高了官兵们的战斗力,吃鱼卷打胜仗,好运常相伴,鱼卷从此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翻查典籍资料,我们知道,明朝嘉靖末年,倭寇已被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位民族英雄剿灭,而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也只是在明万历初年,这中间隔了十几二十年。千户侯钱储那个年代,中国人还不知番薯为何物,更别提从番薯里提取淀粉了。今天看来,这已不重要,中国人的传说故事总是通过移花接木来表现英雄的完美,况且当年,钱储也可以芋子、葛藤等植物根块提炼的淀粉来制作鱼卷。

与中国沿海的卫所一样,倭患平息之后,立地条件好的军事设施开始往城镇蜕变,当年驻守海防的官兵后代逐渐成为平民,人们耕海为生,安居乐业。

大海喜怒无常,无风三尺浪,以海为生的人天天顶风钻浪,时时冒着生命危险,行船走马三分命。若遇台风来袭,风浪摧桅覆舟的事情屡屡发生。崇武有句俗话叫“出门就像丢掉,入门就像捡到”,面对生死的举重若轻,显然是对强大自然的一种无奈。当地人对“进出平安、家人团聚”尤为看重,这种心理也反映在日常习俗上,两头圆形呈长条状的军粮鱼卷便被传承下来,寄托了“头圆尾圆,长长久久”的希望。在数百年的时光里,一代代的民间巧手对鱼卷又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添加了马蹄、青葱和猪网油,把它的口感和味道调理到一个极致。

崇武人家的主妇没有不会做鱼卷的,只是使用的食材品质不同、手艺水平高低有别而已。同为鱼卷,富裕人家挑优质鱼,肉多粉少,普通人家选次等鱼,多加番薯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为了寄托心愿,有人甚至用番薯渣做成鱼卷形状来解馋。

如今,“无卷不成宴”成为崇武的一种民俗,因为鱼卷蕴含着圆满幸福,喜事年节的宴席上,鱼卷都是首当其冲的第一道菜,从来马虎不得。地道崇武人,常常以鱼卷这道菜来评判一桌酒席的档次和优劣。如此情形,与福鼎的彭海羹汤颇为相似。

鱼卷可塑性强,虽说是终极食品,却也可以当成半成品,除了炊熟后原汁原味地入口,附加的烹饪方法,还能进一步激发出鱼卷的“潜能”。鱼卷切成丝状,配以青蒜丝、西芹丝、菜椒丝和红萝卜丝,入油锅爆炒烹成“五色鱼卷”,味丰爽口。鱼卷也可切成约半厘米的斜片状,沾上少许面粉、面包颗或蛋液,入锅煎炸到黄金色,鲜香酥脆。鱼卷切成约三四厘米大小,待热锅里的葱头煸香后,加高汤、文蛤、白萝卜,再放进鱼卷一起煮滚,最后撒葱珠,调成或酸或鲜或辣的汤,嫩滑开胃。鱼卷还可以用做烧烤或者火锅料,同样一种食物,炊、炒、炸、煮、烤,通过后续多种烹饪方式,变化出丰富菜肴,关于这一点,中国众多的地方小吃里也是鲜见少有的。

如今,崇武鱼卷已跻身“中华名小吃”之列,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千户侯钱储的后裔、崇武鱼卷的第三代传人钱瑞芳,传承了鱼卷的传统制作工艺,并改进了生产方法,微调了传统配方,将鱼卷从家庭作坊的手工制作提升到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年加工鱼卷上千吨。因为采用现代储存保鲜措施,鱼卷的品质进一步提高,产品还走出了八闽。

若是到崇武旅游,没有一碗鱼卷滋润味蕾,抚今追昔里,古城的滋味显然就会缺少一点余味。

(本文选自《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