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20: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文山



何处是归宗

 

黄文山

 

 

眼前是一波接一波的绿,如大海的浪涛,翻卷着、呼啸着奔腾而来。你根本来不及思索,便一下跌入这万千翠绿之中。忍不住,长长地吸一口气,感觉中,连空气也是绿的,带着丝丝微甜,沁人心脾。

时令虽过“处暑”,但闽北溽暑未消,到处热浪蒸腾,下车刚走几步便大汗淋漓。及至步入山门,仅仅是踏过几道石阶,景象却大异。让人避之不及的如火骄阳忽然就不见了。天空中如同布满了绿色的帐幔,从树隙间漏下的星星点点阳光,像一群小精灵般欢快地跳跃着,让适才焦灼的心情一下清凉了许多。

站在这一片宁静的翠色之中,不由人不想起3000多年前,那位隐士庄子的仰天长啸:“皋壤欤,山林欤,使我欣欣然欤!”

这当是山林的魅力所在,清新的空气,爽人的绿色,绝尘的宁谧;而这也正反衬出城市的污浊,城市的焦躁,城市的饥渴。于是乎,人们纷纷从车密人稠、沉闷压抑的城市不远千里来看原生态的真山真水。借短暂的接触,让时时绷紧的心情在大自然中稍稍得以放松。

也许,正因为此,千百年来,建瓯近郭的这一座玲珑小山,才得到人们的无限青睐。

归宗岩,山不高而清幽,林不广而深翠。倘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处天造地设的自然盆景,摆放在水光潋滟的北津湖畔。这座山,海拔只有596米,自山脚攀登岩巅,足健者,一个多小时即可来回。

然而,让人盘桓不尽的却是归宗岩浸润千年的文化濡染。

崇仁禅寺是最早登临是山的佛院,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这个时期,佛教正大举进入福建。石秀林幽的归宗岩被纳入法眼一点也不奇怪。翻开一部宗教史,不能不让人赞叹僧侣们那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大多名山,开始总是寂寂无闻,是僧侣们凭着一袭袈裟,一双芒鞋和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年复一年,开辟莽榛,筑路兴室,才将一座座茅封草长的荒山,点化为佛国梵宫。

最初的寺院可能很简陋,也许只是一处天然的洞室。现在的庙址则是南宋咸淳二年移迁过来的,应该是全山最佳处。整座庙宇依山而建。大约是通风的缘故罢,佛殿的梁柱间从不结蛛网,瓦顶上也不见腐叶,甚至地面都无需扫尘。历史上寺院曾多次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并多次重修。五年前,又一场大火将崇仁寺烧毁,只留下一道山门和寺前小山峰上的那座天造地设般的白鹤亭。

新庙很快就建起来了。但让人遐想无尽的却还是那座六角形制的亭子,翘檐欲飞,恰似冲天而起的白鹤。当年,是谁设计并建造了这座白鹤亭?站在亭中,四面云山都来眼底。你似乎明白,这座六角亭子高张于庙前的意义所在。

佛家之后道家接踵而来。不甘寂寞的还有喁喁儒者。

归宗岩敞开胸襟,接纳了皇皇三教。关于儒释道三者的关系,历来有这样的说法: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一座盆栽也似的小山,忽然便承载了如此文化重量。

三教都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对山形岩胜作了描绘。道家瞩意自然形态,一处清幽的洞穴被名之“仙灵窟宅”。两爿立石则题为“岩扃”。两崖间一座廊桥叫做“会仙桥”,并演绎了一段神仙故事。“洗心亭”自然是佛家的境界。山道旁,伫立着一块灵岩窍石,翘然独立,儒者迁想妙得,谓之“补天遗品”。

宋代大儒杨时登归宗岩时留下一首打满了问号的诗篇:“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诗中的曹刘当指的是北宋淳熙年间在归宗岩建庵的曹刘两位道人。杨时对曹刘二人的钦羡之情跃然纸上,只是因为此二人比他更早知道有座归宗岩,而且捷足先登了。不仅仅是杨时慕名前来。稍后的朱熹亦曾选择此山讲授《易经》,一时弟子云集。林间道旁,吟诵之声、切磋之声乃至抗辩之声,不绝于耳。那当是归宗岩最辉煌的日子。以致明代学者陈珪在登归宗岩时想望当年的盛景这样吟咏道:“归宗未遇朱夫子,寥落人间若不闻。假使当年聊一憩,风流不羡武夷君。”

是谁为这座独立幽处的山峰取名“归宗”?史籍无考。不过,关于归宗二字的来历,当地有个耐人寻味的传说。说归宗岩原为武夷山的第一百座峰,在受命飞往武夷山集合的途中,改变主意,不愿趋奉热闹,毅然返回自己的原住地。这是一次违背天命的叛逆,但同时也是回归本真的胜利。

这些美丽的诗篇和动人的传说以及留在归宗岩上的那一双双不曾磨去的智者足迹都足以诱使你在归宗岩上真正走一回。

一条盘曲的山道似乎自天而降,来到你的面前,但未及商量,就一头钻进丛林密菁之中,再也不肯出来。你只得紧紧地跟随着它,时而撞进一道石门,时而跨过一座石桥,时而深入一方洞穴。不知不觉,林渐密,山渐深,而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岩洞峭奇,一壑万状。

一块块灵岩窍石,让你不时驻足,端详沉思。石头本无语,却被人赋予想象,赋予色彩,赋予期待。你看着岩壁上这一方方篆隶行楷,或沉稳,或灵动,或古雅,或稚朴,甚而狂放恣肆如同“天书”。其实都是作书者的率性而为,哪一句又是石头口吐的真言?

一棵棵参天大树,或面含微笑,或略带沉思,或旁若无人,或形态放达,它们才是此时此地真正的主人。它们是山里的隐者,也是树中的耆宿,枝头上抖落过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只有它们才知道有关归宗岩的陈年往事,洞悉归宗岩的真隐密赜,可是它们却一例缄口无语。

何处是归宗?是禅,是道,是朱子理学,还是这一片远离尘嚣的蓊郁和幽静?

山川无语,林木无语,只有一道道流泉飞瀑,终日弹奏着一曲曲天籁之声。

本文原载于《走进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