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00: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黎星


·“福文化概论·

 

08.“三礼”论福祉


 

儒家经典中,《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它们构成了儒家礼文化的基础,规范了礼文化的形态,阐释了礼文化的内涵。

第50页-40.PNG

《周礼注疏》,明崇祯刻本

《周礼》居于三礼之首,以建国立政设官的制度安排为框架,通过对六大官职系列300多个职官职能的叙述,全面汇集了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制度安排,是托古制以寄寓政治、礼法思想的著作。《周礼》中所见之“福”如下:

《天官冢宰第一》:“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五曰生,以驭其福……八曰诛,以驭其过”,“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挚见者亦如之。”

《春官宗伯第三》:“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

《秋官司寇第五》:“间问以谕诸侯之志,归服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衿以补诸侯之灾。”

《冬官考工记第六》:“祭侯之礼,以酒脯醯。其辞曰:唯若宁侯,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饮强食,诒尔曾孙。诸侯百福。”

其中“以驭其福”是冢宰的管理职能,春官(礼官)管领职官的“祈福”“致福”、秋官“交福”、冬官“诒福”,是通过祭祀等方式祈求上天、鬼神、祖先施福于诸侯、福佑其子孙。另则有以福为祝颂之辞,旨在溥施于天下万方,可见福文化的普惠性质。

《仪礼》一书,主要记载古代贵族从成人、婚嫁到丧葬的各个人生阶段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包含了社会交往、宴飨、朝聘、乡射、大射等各种政治和社交活动中的种种礼仪规范。《仪礼》是中华民族礼文化传统的主要载籍,对社会生活影响至深。中国古代历朝礼典的制定,多以《仪礼》为依据。如《仪礼·士冠礼》中出现:“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醮曰:旨酒令芳,筵豆有楚。咸加尔服,肴升折俎。承天之庆,受福无疆。”可见,祝“福”的辞句在各种仪式礼节中的运用十分普遍。

第52页-41.PNG

《仪礼经传通解》,清康熙刊本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阐释、解说、发挥经书《仪礼》思想内容的文章选集,是围绕礼乐主题的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涉及政治、法律、哲学、历史、祭祀、文艺、历法、地理、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礼记》中涉及福的内容有:

《曲礼下第二》:“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月令第六》:“季夏之月……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礼器第十》:“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郊特牲第十一》:“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

《少仪第十七》:“为人祭曰致福。”

《乐记第十九》:“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

重要的是《曲礼》所指出的“淫祀无福”,原因在于“非其所祭而祭之”,说明祭祀要选择对象和目标。以上数则涉及“福”的词句,皆与祭祀、礼乐的行为规范相关。《哀公问第二十七》中记载:“公曰:‘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后罪何?’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使用。《坊记第三十》曾引《周易》卦爻辞:“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褊祭,实受其福。”《表记第三十二》曾引《诗经》词句:“诗云:莫莫葛蒿,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诗云:唯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值得注意的是,《礼记》中有几处对“福”的论述,阐释并发挥了福的内涵、属性、特征、功用。如《郊特牲第十一》:“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祭统第二十五》的论述更为深刻,其文曰:

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唯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此孝子之心也。

这里以婉转阐释的方式,将福与忠孝、礼乐的伦理观念以及德行修养加以联系,体现出儒家对于福祉内涵的新发挥。再如《中庸第三十一》曰: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53页-42.PNG

《礼记正义》,民国印本

《礼记·中庸》阐释“诚”的概念,与上述“祭统”篇中所说的“顺于道”“致其诚信与其忠诚”一样,都是对福祉概念的诠释与发挥,颇具深刻意蕴。“至诚如神”,能够预知“祸福将至”,也是对福祸形态认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