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23: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卢美松


 ·“福文化概论·

 

35.东南亚地区的祈福活动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同文同种,或建立过宗藩关系,所以对于中华文化有过认同感,尤其是对福文化的接受,在他们的民俗和岁时节庆中都有较为清晰的表现。

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历史上曾为中华藩属国,自然因向风慕化而引入中华文化和风俗习惯。如越南自古就有崇拜孔子、学习儒家文化的传统。在祈福方面也不例外,他们与中国同样过春节,过年也都到寺庙烧香祈福,为亲人祈求幸福和平安。每年高考前,都有许多考生到孔庙(文庙)祈福,期盼高考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中国的文庙因此也在越南(特别是河内)享有文教方面的尊荣。每年初春,越南文庙和国子监都有数以千计的青年学子入内祭拜求字赐福,所求汉字包括“登科”“达(才达德成)”“成功”“福安”“吉祥”“杜达”“坚”“明”“钱财”等等。越南河内文庙是李朝17世纪时的建筑,历史悠久,建筑内高悬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题匾,两侧奉祀中越两国先儒。庙内还存有进士题名碑,每年春节都举行隆重祭祀活动,同时进行书法、吟诗、下棋、斗鸡等文娱活动。

马来西亚人对“福”情有独钟,这缘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其地华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福”字频现。“福”字不仅普遍用于人名,就连地名、商店名、公司名也普遍采用,祠庙名更为常见,如“福德祠”“福广宫”。槟城大伯公街的福德正神庙始建于 1850 年。第一家华文私塾槟城五福书院创立于 1819 年。马来西亚人青睐五福源于中华文化情结,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早期华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谋生异地,亟待心灵慰藉,只能把对生命、生活前景的祝愿寄托于冥冥之中的祈福上,所以在他们心中,跟福有关的一切事物和习俗便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由于马来西亚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各种文化互相影响和融合,中华福文化对各种不同族群皆是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每到春节,“福”字到处可见,连民俗中的舞狮祈福活动也争相仿效。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人们对幸福的期盼更加强烈,祈福活动也更加盛行。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每年过春节都有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他们与国内有相同的民风民俗,用年糕年饼祭神、祭祖,逢年过节也有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的活动,此习俗应是由华人传播出去的祈福娱乐方式。马来西亚华人过中秋节的传统是阖家赏月,观舞龙舞狮,提彩灯游行,拜月祈福。例如,由闽南传去的“抛柑”习俗,为的是祈求嫁个好老公,婚姻美满幸福。

新加坡国民多数是华侨,他们过春节的习俗是到佛祖庙或观音堂去上香祈福,有的华人在农历除夕夜到庙宇插头炷香为新年祈福。这些活动是新加坡华人的传统祈福习俗。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节),新加坡道教信众在天福宫举行元宵庙会,祈求天官大帝赐福,保佑一年平安顺利。新加坡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吉祥日,即佛诞日或浴佛节,全岛人都参加礼佛祈福活动。

第167页-139.PNG

新年晚上的吉隆坡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