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娘 文 化
管柏华
喜娘,按照词典的释义,一为旧时婚礼上照料新娘的妇女,如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那张褚两个引着喜娘儿便扶定新人上了三层台阶儿”。二指媒婆。今通常指前者。
喜娘各地皆有,北京叫“迎亲太太”,浙江叫“喜阿妈”,福州则称“伴房妈”。福建闽侯的喜娘据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闽侯的喜娘主要集中在上街、白沙、竹岐、鸿尾、甘蔗、尚干、南屿、南通、青口、祥谦等乡镇,以上街的陈氏金牌三姐妹最为著名。闽侯喜娘从业人员现有1000多人,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旧时新郎新娘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嫁娶不能自主,所以婚前彼此没见过面,加上家族人员多,不知如何称呼,礼数又多,所以婚礼上要有人陪护,为他们说好话,教他们如何行礼。早期喜娘的工作程序有:参与布置喜堂、陪新郎迎亲、接亲时要配合新娘“撒麦哭嫁”、指导新人拜天地祖宗、指导喜童滚床、引导新人给长辈行拜见礼、引导新人添丁开桶、开大菜时带领新人到各桌敬酒、指导新人安床等。而今,时迁事易,新时代赋予喜娘文化以新的内容。这些“伴房妈”,口齿伶俐,张口就来那些合辙押韵的新的吉祥福州话。从前的喜娘多是些四五十岁开外的中老年妇女,社会地位较低;如今的喜娘却是引领时尚的美艳女子,她们是传统婚礼上的司仪,帮助新人完成接亲、拜堂、进茶、滚床、添花等礼节。整个婚礼过程既庄重典雅又诙谐有趣,将当今的演唱、小品、相声、时装表演、外国的脱口秀融于一炉,形成独具魅力的婚庆表演,从而将婚礼的气氛推向高潮。
上街陈氏喜娘三姐妹
陈氏喜娘三姐妹系同胞姐妹,自2010年在福州电视台三频道获得首届喜娘冠军后,一炮而红。老大陈夏玉夫家在上街镇联心村;老二陈秀珍夫家在沙堤村;老三陈秀兰夫家在丹屿村。她们出生于“喜娘世家”,曾外婆谢金兰,终生从事喜娘工作,外婆林依菊解放后才做喜娘,母亲林贵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本乡从事喜娘工作,到三姐妹这一代,是四代从事喜娘这一行当了。陈氏喜娘扮相秀丽,她们虽然师出同门,但“说唱添庆”各臻其妙。大姐夏玉,从事喜娘工作二十多年,沉稳大方妙语连珠,即兴颂诗、应变能力强,人称幽默型喜娘。据说,当年她母亲为训练女儿,从小就要她背诵上百首婚庆主持的歌谣,从小就打下行业技能的扎实基础。二姐陈秀珍,做喜娘十四年,长相俊美,台词严谨,台风大方,被誉为时尚型喜娘。三妹陈秀兰,说学逗唱样样精通,有人说,这恐怕和她当过幼师有关。她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而且还会说多国外语,婚礼上时不时来上几句外国的俏皮话,令人笑翻天,而且还会唱各种最新流行的情歌,所以深受年轻人喜爱。被人称为文艺型喜娘。有人说陈氏喜娘三姐妹有“六好”:即“形象好、口才好、细节好、喝彩好、气氛好、圆场好”。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时期来,许多年轻的福州人不会说方言,甚至不会听福州话。近年来经有识之士的极力倡导,福州电视台三频道和闽都乡学传习所的鼓吹,这种情况有所好转,所以婚礼上的福州话因其诙谐开始大行其道。而三姐妹的方言主持深受十邑大众欢迎,也为宣传保护闽方言遗产做出了贡献。
走出八闽走向世界
旧时喜娘主持进行的“筛四眼”“撒麦哭嫁”“捧进斗丁”“添丁开桶”等因太繁琐,今已十分少见。旧时喜娘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如今也被抛弃了。
福建师大教授、民俗专家林焱说:“传统习俗有的已成为标本和化石,变为一种文化记忆。”当今喜娘已经衍为一种文化载体,还以三姐妹为例,坊间将近来陈氏金牌三姐妹的活动概括为“北会郭德纲,南会周立波,央视见董卿,苏视约孟非。”指的就是三姐妹与这些电视大咖联袂演出。如2012年央视一套《梦想合唱团》节目,三姐妹与董卿共同主持中华传统婚礼;2013年,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与周立波面对面交锋,亦庄亦谐,取得轰动效果;2014年,江苏卫视《非常了得》与郭德纲、孟非同台竞技;2014年,三姐妹中的陈夏玉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人钱枫在东南卫视共同主持节目,观众反响热烈。2014年大年初二,央视国际频道介绍中华年俗的纪录片《回娘家》,陈氏三姐妹携夫带子回沙堤村娘家过年,有一组长长的镜头,三姐妹再一次出尽风头。在此我们节录一段陈夏玉在江苏卫视上调侃郭德纲的诉牌:“德纲老师头光光,走在路上很风光。德纲老师脸圆圆,八面玲珑有人缘。德纲老师身宽宽,心宽体胖天地宽。德纲老师嘴皮快,主持人中你最怪。”这些脱口而出的锦心绣口之语,郭德纲当场眉开眼笑,对闽侯喜娘赞声不绝。
闽侯喜娘还受邀去马祖主持民俗婚礼,参加“妈祖升天祭”活动。之前排练时,金牌喜娘陈夏玉演妈祖舍命救父时,泣不成声,正式演出时,效果令人震撼。2015年9月,22位闽侯喜娘参加了为纪念马来西亚新福州开垦112周年庆典,以实际行动重温了闽人“海丝胜迹”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2016年11月,第三届中国(福州)时尚婚庆博览会召开,闽侯喜娘协会组织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文艺演出。11位喜娘用近百条押韵的方言段子同场喝彩;喜娘林成的黄梅戏《女驸马》扮相俏丽,技惊四座;金牌喜娘团队还表演了旗袍秀;并当场表演了喜娘敬天地香、醮子礼、上头礼、拜堂礼、敬茶改口礼、添花等传统婚礼仪式。福建师大毕业的90后喜娘黄琳还演奏了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表现了90后喜娘的实力。更有甚者,继陈夏玉、林雁清等人赴美国纽约唐人街主持华侨婚礼之后,陈氏三姐妹的学生林玉琴也在美国纽约唐人街主持中华传统婚礼。闽侯喜娘还走出闽山闽水,在神州各地主持传统婚礼数百场,大大扩大了闽侯喜娘的社会影响力。
喜娘的组织架构与传习
旧时喜娘没有行业组织,喜娘行当属于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经济大发展,喜娘的组织架构逐渐走上有序发展的道路。2013年9月,我国首个喜娘协会——闽侯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喜娘协会在昙石山文化活动中心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同年,陈氏三姐妹也在福州市中心成立金牌喜娘会所,会所除接受婚礼预约和咨询外,还包括婚庆策划等项目,其目的是将喜娘这一职业更加规范化,并将传统婚庆文化延续推广。
喜娘协会成立后,2013年12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了闽侯县首届喜娘技能大赛。参赛者来自全县15个乡镇街道及其它县市的喜娘共30多人,大赛设置有即兴喝彩、婚俗文化问答、才艺展示等环节,主要比口才、吉祥语谁说得好。闽侯县荆溪关源里的姜碧榕为演《霸王别姬》用十几个晚上排练,结果她一路斩关夺隘,拔得头筹。2015年大年初六,江苏卫视播出了闽侯金牌喜娘陈夏玉携徒弟林成参与主持《非常了得》节目,师徒两人配合默契,演绎了闽侯喜娘如何主持婚礼的过程。期间诙谐幽默的喝彩诗,辅之以闽婚俗中的“斗灯”内含筷子、尺子、剪刀、镜子、四季花等十件物品,加上现场观众的互动,将节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林成毕业于福建师大,喜爱闽剧、福州评话等传统民间艺术,是喜娘的好苗子。2011年拜陈氏三姐妹为师后,进步很快,经老师的精心指点,在福州市第二届喜娘电视大赛上获得"十佳"的优异成绩。如今单是陈氏三姐妹就收徒弟30多名,经常活跃于城乡婚礼主持一线。
2014年三姐妹又联合了福州喜娘成立了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聘请民俗专家方炳桂、孔海钦和市电视台高级编辑吴乃心等为喜娘授课,并进行考试,从而提高了喜娘的整体素质。
喜娘的语言与学历构成
喜娘在主持婚礼时使用的语言,是喜娘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喜娘的第一卖相,决定她的商品价值的高低优劣。
旧社会的“伴房妈”,被人瞧不起。而今的喜娘,努力参与社会风尚的再造,赢得了新生机。她们盘活婚礼上的礼仪用语,把大量时政、社会、民生的词汇和语句,转换成充满喜庆色彩,带有欢快节奏与明朗韵律的颂词,把新时代的主流话语引入婚礼庆典上,用民间寻常百姓乐于接受的话语传达和提升社会主义的新文明、新风尚。喜娘既是婚家的执礼人,又是新家庭的见证人,还是给新人家庭送来美好风水的吉祥大使。有一次,我问喜娘陈夏玉,你怎么看喜娘的语言?她回答道:“喜娘喜娘,想人好处,这叫聚光。光向上走,表现在脸上,就是微笑。微笑灿烂的脸是元宝形,嘴像莲花一样,肯定聚财。”又信口念了一段婚庆吉语:"一进丁,二进喜,三进婚家家世嘭嘭起。东进金,西进宝,南进福寿,北进财。"
一次,三姐妹中的陈秀珍、陈秀兰去西安主持婚礼,姐妹俩引导新人去给参加喜宴的人敬酒,一路上她们说着吉利话:“天上出太阳啊,地上喜洋洋啊,新郎娶了北京好新娘啊!祝福你们生活事业永辉煌啊!”恭维中带着俏皮。也有喜娘请新娘上车时说:“请女王陛下踏上幸福之车,步入幸福之路!”联系新娘当时的心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也有喜娘语言与民生直接相关,如收礼金时的唱词,闽侯喜娘往往说:“依妈金钿三两三,新人生囝生双生。”“竖百块(福州话一百元)钱红丹丹,东家金银堆成山。”婚庆主持中喜娘有时会遇到新郎新娘有生理缺陷的都需要喜娘用美言圆场,这时就考验喜娘的智慧了。比如某家新郎跛脚,陈夏玉就唱道:“感谢大家齐贺喜,我新郎讨的新人生也美,今旦是依两个好日子,龙凤呈祥新人也(很)漂亮,新郎倌父母生人生这样。”众人鼓掌称赞。
喜娘在主持婚礼时还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所以还得具备临场随机应变的本领。如婚家老人突然病故、新郎新娘中的一方迟到、新人为袖珍人……都要机智处理语言。还有,新人是基督徒、佛教徒、清真人士,就得用不同的主持套路,不同的宗教语言,为婚礼现场营造出热烈的气氛。所以好的喜娘会牵丝引蔓,业务不断如有源之水,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口碑。
闽侯喜娘大部分具备高中学历,近年来,移风易俗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喜娘行业内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大大增加。2015年,陈氏三姐妹一次就收了五名大学生徒弟,按照目前的状况,喜娘行业的高学历化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喜娘职业的发展前景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喜娘的出场费亦水涨船高,大体上最高的三四千元,最低的也有六七百元,出场费的多寡与喜娘的名气直接相关。也有一种客串形式临时喜娘,即电视台文艺团体的主持人和演员,因他们系科班出身,普通话讲得好,相貌俏丽,所以收费还要高些,具体价格约定俗成,全凭东家经济实力。
喜娘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国策所提倡,属于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已故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喜娘文化是福州婚庆文化的一颗宝石,一朵奇葩。”
喜娘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她们年龄大多在三四十岁。工作早出晚归,最早的午夜12点一过就要去接亲,一天忙得不亦乐乎,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闽侯喜娘立足闽侯,辐射全国乃至世界,业务源源不断。许多喜娘不满足单打独斗,有的自办婚庆公司,实行喜事一条龙服务;有的与婚纱公司联盟,签订长期发展战略协定;有的与侨联、台办合作,加强联系,走出去扩大影响;有的与旅游业、企业互惠合作,提高行业知名度;有的与影视媒体联姻,如拍摄微电影《伴房嬷》;有的积极充电深造,如三姐妹中的幺妹秀兰2015年毕业于福建省农林大学新型职业农民经济管理专业;而闽侯县委县政府则举办多场的喜娘智力竞赛,为提升喜娘整体素质创造条件。
闽侯喜娘协会还创办喜娘培训班和喜娘学校,培训班分初级、中级、高级、研修班四个级别,分阶段逐步升级,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新近喜娘协会还通过互联网用微信扩大喜娘知识普及和业务信息传播,从而提倡高雅健康的婚庆习俗,为树立社会新风增添正能量。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