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0 09: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欧孟秋

忆念陈虹馆长


陈虹在挥毫作书法


1996年春我调到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任职。此前的那个秋天,省文史馆成功主办了华东地区文史会议。我列席其间,陈虹馆长亲切接见了我,并希望我尽快到馆里工作。

2002年秋,陈虹馆长病逝。送别他时,有一种痛苦体验伴随着,让我感到难过。在我接触的领导中,能如此让我生发凝重的情绪而深为敬重的,实为不多。也许我的经历太单薄,但毫无疑问地说,陈虹馆长的刚强、干练、精微而又旷达的品格闪耀着光芒。

这位13岁就投身革命,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红军、新四军有着非凡的人生旅程。革命熔炉锻铸了他的铮铮铁骨。他在担任苏南新四军指挥部二支队青年干事、青委会书记任上,遭遇“皖南事变”,随军苦战突围,在繁昌县坚持游击战,直到与江北无为游击队会师。后来他亲身经历了抗日反伪的苏中三次战役,充分展示了他灵活机巧的军事才干。

20世纪末,陈虹馆长写了以《岁月回眸》为题的革命回忆录。当时,我得以亲见他珍藏的百万字的笔记、札记、日记、书信。那是十分动人的文化资料,是印证人生烙印的真实历史。

他的严谨的写作态度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他在丰富的史料中精选富有个性的又能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生动画面,忠实地加以表述。他丝毫没有矫饰的念头,因为生活的真实已经足够展现他的历史性的真正价值。

抗战胜利后的几年间他在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任政委。他为我军的文化宣传工作,作了重大贡献,提供了战地文化的宝贵经验。1999年我赴南京走访他的华野战友时,从他们那热忱和温馨的话语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位年轻政委当年的风采和魅力。我觉得,他的人生,华野文工团这浓重的一笔具有相当的分量。

陈虹著《岁月回眸》回忆录封面.jpg


1957年、1960年、1961年他三度或随或率中国艺术团出访东西欧、东南亚,载誉而归。在那样的年代里,他的艺术外交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1962年他主持创作的优秀话剧《龙江颂》在国家文化部获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他在担任了多年的省文化局局长的岗位上,遭遇了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据《福建省志?大事记》载,是年7月2日,在省直和福州市机关党员干部大会的动员会上,首次点了陈虹的名。7月12日被指定列入《福建日报》公开点名批判重点对象之一。随后他的磨难可想而知。

可贵的是,饱受冤屈的他在回首非常岁月时却异样的坦然与淡然。我在聆听他对亲密交往过的首长、战友如粟裕、叶飞、彭冲、贺敏学等人的评述时,客观公正,充满对历史的尊重。一位胸怀旷达的人不汲汲于自身的誉毁荣辱,才能使他的人格熠熠闪光。尽管一些人对他的强势耿耿于怀,但真实的陈虹,他以自己的意志、实力和智慧生活着。

他整合了馆内外的专家力量,主持了文史研究馆《福建丛书》的文化工程。1999年秋全国文史研究馆成果展上,《福建丛书》引起了中央首长的关注。当时我在京用长途电话向陈虹馆长汇报。陈馆长在电话中反复强调的是“继续努力”四个字。

陈虹手写自作词《满江红》.jpg


联想起他对子女的严格教育,让他们自强自立,同样可以理解到宽广的内心世界。直到他逝世前不久,他还自费购置了白寿彝版全套《中国通史》,作为晚年阅读的主题,也使我肃然起敬。

陈虹馆长在丰富的实践中充实着他的文化积累。他的诗文书法、艺术鉴赏,是他暮年生活乐趣的源头。也因此带动了文史馆那些年头的学术艺术生活。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出席馆员的书画展,表达了一以贯之的对知识的尊重。在军人的气质中显现出书生的本色。

对一位长者、逝者的怀念,犹如重新翻阅一部充满记号,留着各式各样如今也恍然的符号的历史课本,在时间的长河里回溯。他的心智才力、音容笑貌都浮现在文化和历史的星空中。

我有幸有过这样一位独立人格的领导与长者。他的大魄力、热心肠、人情味使我在那些有限的岁月里体味着人类精神的泛爱。我这诚挚的文字,试图表达我对陈虹馆长的欣赏和尊敬。倘要进一步地认识他,请仔细读一读他的《岁月回眸》《江文丛稿》,从那里的阅历、体验和生命化的描述中再作一次郑重的合乎情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