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16: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戴高山


白崎石亭的故事

戴高山

 

白崎石亭.jpg    白崎村委会所在地.jpg

                            白崎石亭                        白崎村委会

 

惠安县白崎回族自治乡的白崎渡口,有一座石亭,叫“接官亭”又称“送嫁亭”。它的两个亭名,都跟郭仲远与郑和之间的故事有关。

相传,石亭为明洪武年间惠安乡民郭仲远所建。当年,郭仲远建此亭,是为海上往来的船客及乡民提供歇息之处。

石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位于海边,常有海风侵蚀与地震摇撼,石亭六根石柱折断,导致亭盖坍塌。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再度重修。

石亭为四角凉亭,系纯花岗岩结构,坐北朝南,长7米,宽6.7米,高5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它由长短不一的条石拼接成四个等腰梯形,拼接处隆起部分作为亭脊,四方形顶盖之上是葫芦形顶珠。整个亭盖由20根石梁及16根方形的石柱支撑。其中,四边石柱共有12根,组成一个大的“口”字;中央石柱共有4根,也组成一个小的“口”字;大“口”套小“口”,形成一个“回”字,蕴含回民建造之意。

“接官亭”由来

相传,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郑和奉旨,第五次下西洋。途中,船队停靠在泉州后渚港一带候风,并沿秀涂港两岸驻扎。郑和借船靠港泉州候风机会,想就地招收一些水手和有航海经验的领航员。

泉州有许多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在此定居。其中蒲寿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久便成了当时最富有、最有势力者。蒲寿庚在泉州繁衍子孙,兴旺发达。蒲日和是其后人中佼佼者。据清代《泉州蒲氏族谱·谱系表》记载:“日和,字贵甫,寿成公次子。秉清真教,慎言谨行,礼拜日勤……至永乐十三年,与太监郑和奉诏敕往西域寻玉玺有功,加封泉州卫镇抚司,圣墓立碑犹存。”蒲日和名声在外,郑和很快就找到了他,并选定他为此次远航的助手。蒲日和也乐意与郑和合作,一起下西洋。

郑和出身回族。是日,他带上护卫,与蒲日和一同前往泉州清真寺朝拜。事有凑巧,那天,年近七旬的郭仲远,也来到了清真寺,一起朝拜。郭仲远与蒲日和早就相熟,在蒲日和引见下,他与郑和会面。此事,泉州史料有载。

结识郭仲远之后,郑和听说郭仲远家乡白崎有不少年轻的水手,航海技术非常娴熟,便希望能从中补充一批水手。于是,与郭仲远约定,刻日去白崎与乡老面叙,商谈物色水手事宜。

是日,郑和带领水兵护卫,乘船前往泉港对岸白崎。

期盼郑和光临的郭仲远,心里正为如何迎接郑和大人而发愁。这时,儿子对他说:“郑大人来访,是吾乡之大事,父亲可在石亭内设立香案,携同乡亲一起恭候,以显吾乡对贵客之敬重。”郭仲远觉得有理,便在石亭里设了香案,与乡亲们一起焚香等候。

郑和乘牙舰“怀远号”驶近白崎渡口,他望见一座不同凡响的石亭和众多迎接的乡民,高兴地对手下说:“此地民风可佳也!”说着,泊船上岸,步入石亭小憩。时夏,海风清凉,无边光景,郑和喝茶小憩之后,见亭内石台,清净雅素,饶有兴致地说:“此亭清凉无比,乃是弈棋良处!”郭仲远一听,呼儿摆棋于石台,恭敬地说:“大人有此雅兴,正是乡民所求也!在下愿陪大人对弈。”

郭仲远与郑和对弈,自然不在乎谁输谁赢,而是不经意间给后人留下“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一段佳话。更有历史意义的是,石亭从此有了“接官亭”之名。

郑和不虚此行。他在郭仲远与乡老的大力支持下,如愿以偿地招收到一批水手,这对他后来顺利完成五下西洋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送嫁亭”缘由

郑和六下西洋时,又专程来泉州与郭仲远叙旧。

谈叙间,郑和见郭仲远心神不宁,知有心事,便问了缘由。郭仲远如实相告。那时,郭仲远第五子郭仕昭履行“列军籍”,被抽丁到玄钟(今长泰)当兵。玄钟隶属漳州府管辖。郭仕昭武功好,人又英俊,被漳州府郑指挥留在身边做一名贴身护卫。可自由出入府第。一来二去,竟与郑指挥的小女混熟,两人很快坠落爱河,私订终身。此事终被郑指挥发觉,遭到“棒打鸳鸯”。不得已之下,郭仕昭与郑家小姐私奔,逃回白崎。郑指挥得知后派士兵追拿。郭仲远正为此忧心忡忡,忐忑不安。

郑和听完之后,要郭仲远放宽心。他叫来护卫,交代一番,最后说:“告诉郑指挥,我在此石亭等候他的到来。”护卫拿了令牌,火速赶去漳州府。

郑和与郭仲远在接官亭内对弈。不多时,只见郑指挥亲自带领人马,携带大包小包嫁妆急匆匆赶来。郭仲远连忙起身相迎,将他接入“接官亭”参见郑和大人。一阵寒暄过后,郑指挥恳请郑和为郭仕昭与自家小女证婚。郑和自然乐于当“月下老”,让郑郭两家结成秦晋之好。这时,郭仕昭与郑家小姐也从家里一同前来拜见郑大人。郑和笑着对郑指挥和郭仲远说:“他俩真是‘天造一双,地设一对’啊。” 郑指挥和郭仲远,郭仕昭与郑家小姐,对郑和成人之美,连连叩首称谢。     

郭仕昭与郑家小姐完婚了,终成眷属。是故,白崎石亭又添一新名:“送嫁亭”。

 

郭仲远墓.jpg

郭仲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