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16: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齐上志


“田公元帅”及其文化与信仰

齐上志

莆田石庭威显庙彩绘木雕”武身田公元帅“.jpg

莆田石庭威显庙彩绘木雕“武身田公元帅”

福建田公信俗文化赴台湾参访团在台湾新港奉天宫前留影。.jpg

福建田公信俗文化赴台湾参访团

在台湾新港奉天宫前留影。

 

福建是戏剧大省。福建的戏曲艺术界都奉田公元帅为戏神。福州城内文藻山(今杨桥东路)附近有座远近闻名的戏神祖殿“元帅庙”。庙前原有一条小河,秋冬枯水期,水仍可及膝。春夏来洪水,水漫岸边,运货小船可以从闽江驶入。端午节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观者如潮。

小河北起西湖北水关闸,接西湖水,经定远桥、后曹,向南经元帅庙流向双抛桥。1975年,小河被填,成今日之元帅路。当地老人说,早先庙观相当大,有戏台、谯楼等,还有后花园,信徒众多,香火旺盛。

庙东南侧山坡有一片枣树林,故称“枣园里”。据说雷海青的同伴、徒弟当年逃难到福州时,为感恩并纪念雷海青,就地建小庙以祭祀。现这里仍有枣园里巷13个门牌号的住户,近旁有一块空地,是当年搭台演戏的场所。笔者日前实地考察,这些住户的房屋多为上下两层的福州传统木构屋“柴埕厝”。住在6号楼、今年已83岁的黄依姆说,她出生在这里,年轻时,夏天常在小山坡上的枣树、龙眼树下乘凉,还曾为元帅庙的迎神赛会帮忙,参加“大王补库”等活动。

据明代《八闽通志》《闽都记》、清代《闽杂记》《榕城考古略》等记载,元帅庙兴建于宋高宗年间,距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清雍正七年至乾隆二年间(1720-1737年)重修。仿宋宫庙建筑,占地约0.75亩,深33.5米,宽13.5米。四面风火高墙,门楼式庙门,中为大门,左右配侧门,正面大门上镶“祖殿元帅庙”匾额。庙为两进,前进为戏台、谯楼;后进为正殿,供祀主神田公元帅像。中间天井内有一株800多年的大榕树。“文革”十年浩劫,元帅庙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文物散失,庙产被占用。改革开放后重修,规模大不如前,面积仅有120平方米。庙中尚存乾隆甲子年间(1744年)由福州曲艺社团“兰桂社”赠送的“乐管钧天”和“鉴殿”两块金字牌匾,还有清代传下来的《田宗师齐化真经》和《紫霞度劫指迷九部真经》。民族英雄林则徐故居就在文藻山附近。少时,他随父母到庙里烧过香,年轻时在元帅庙办过私塾。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考中进士时,亲笔书写“恩威显赫”四个大字并制成脱胎漆器金字牌匾,今仍高悬庙中。

据考证,雷海青(716755年),畲族,福建清源人氏。出生不久,父亲就辞世。一天,孱弱的母亲抱着他跋涉山路,突然摔倒,再也没能起来。此时,一个傀儡戏班路过,带班老艺人从他的母亲手里接过嗷嗷待哺的孩子。这孩子后来就取名“雷海青”。

雷海青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小同傀儡戏艺人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很快学会弹奏乐器和表演。他尤其善弹琵琶,传说弹奏时,飞禽走兽也会翩翩起舞。后来,喜爱音乐的唐玄宗组织梨园班子,并命令乐官制作“霓裳羽衣曲”,正缺一个善弹琵琶的,雷海青因此被召进宫当了乐工。  

雷海青被供为“戏神”,并不是因为他琵琶弹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在安史之乱中表现了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当时,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李林甫、杨国忠等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祸国殃民。安禄山窥视皇室,蠢蠢欲动。唐王朝表面歌舞升平,实际已经岌岌可危。身为乐工的雷海青满腔忧愤,却无可奈何。不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洛阳和长安很快被攻陷,唐玄宗逃到四川。

安禄山为了取乐,将三百多梨园弟子押解到洛阳,并在凝碧池设宴庆功,大造登基舆论。梨园弟子抱琴忆旧,禁不住潸然泪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弹唱。安禄山大为恼火,命武士拔剑威胁。此时,雷海青突然放声痛哭,并挺身而出,历数安禄山的种种罪行及战乱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指斥权贵们变节屈膝的卑劣行径,正气凛然。最后,雷海青高举琵琶向安禄山掷去,结果惨遭杀害。

雷海青的壮烈行为,赢得了人民的敬仰。从此,他就被供为戏神。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长安,闻知雷海青忠贞不屈的气节,非常感动,追封雷海青为“天下梨园大总管”。安史之乱中,有几个雷海青的同行、弟子逃难出京,辗转流落到福建莆田、福州等地。传说,一次雷海青在天上显灵,帅旗上“雷’字的上部“雨”被云朵遮住,人们只看到下部的“田”字,故民间有“田元帅”之称。唐明皇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祖师,雷海青在福建则被尊为“戏神”,称“田元帅”。民间还为之建庙塑像。莆田秀屿东埔村戏神庙太平宫中有一组戏神田公元帅传说的壁画,制作于1925年。

《资治通鉴》《明皇杂识》等史书都记载了这位出身于寒门的普通乐工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新版《辞海·艺术分册》为雷海青专列条目:“唐代宫廷乐师,精通琵琶,据《明皇杂录》记载,安禄山叛兵攻入长安,掠文武朝臣、宫娥、乐师、送至洛阳,在凝碧池作宴,并露刃威逼众乐师奏乐,雷将乐器掷地痛哭,以示抗拒,被安禄山肢解示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有诗咏其事。

后人把雷海青的形象搬上舞台,使他的英名传之久远。清代剧作家洪升在他的名作《长生殿》中,专门写了《骂贼》一出,高度赞颂雷海青不事权贵的高尚人格。

过去,福州凡有新戏班成立,必先雕一尊田公元帅像,供在小神龛,随戏班外出演出。班主家中厅堂也要专设神龛,供奉田公元帅,每月初一、十五上香朝拜。戏班开科教徒之日,则由班主、教师领新徒手捧田元帅像,备办猪头、鸡公到元帅庙祭拜,俗称“过炉”。戏班到元帅庙演出,头一天必免收戏金并加演《八仙庆贺》《加冠》,表达对戏神田公元帅的敬意。各地新建戏台、戏院,也必先请田公元帅“踏棚”(棚指戏台或称乐棚,踏棚即在戏台上初次演出),然后才能正式演出。“踏棚”时,正生扮演田公元帅,丑角扮牙将,贴生、贴旦扮风火二童,全场随后台音乐同声颂读《田相公咒语》(咒语即“罗哩嗹”三字),然后全场高呼合唱:“家住福州府,一生爱锣鼓,有人来请我,上台舞一舞。”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祖师庙记》也提及这一咒语:“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讫无祠者。子弟开呵时一醪之,唱‘罗哩嗹’而已。”

元帅庙主要民俗活动是田公元帅辰诞祭祀。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田公元帅寿诞日,八月二十三日是神诞日,称帅主日。寿诞日和神诞日,元帅庙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诵经、演戏三天。每年还有两次平安祈福“礼斗”法会,每隔五年要作一次普渡。正月初一,为信众行香者赠送太平面,成为元帅庙特色的民俗活动。

田公元帅不仅是戏曲界敬奉的戏神,也是民间平安的保护神,其影响远及港澳地区及日本、美国、新加坡诸国,海峡两岸有不少分庭,台湾新竹、彰化等地均尊福州元帅庙为祖庭。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对田公元帅信仰文化进行多方位的研讨交流。田公元帅信仰民俗入选2009年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12月又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望上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9月14日至23日,福州元帅庙田公元帅神像金身首次巡游台湾。.jpg

二○一二年秋,福州元帅庙

田公元帅神像金身首次巡游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