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15: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小 亮

 

千年靺鞨绣惊艳世界

小 亮

 

孙艳玲.jpg

孙艳玲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非遗项目——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身着满族服装一出现,便引来大批中外记者围观。人们好奇地问她,你身上的衣服何能如此立体美观?她自豪地说,“这是靺鞨绣。电视剧《延禧攻略》魏璎珞衣服上的刺绣,就是我们做的!”

 曾一度在唐代宫廷中盛行的靺鞨绣,距今有1300多年,孙艳玲带着姥姥的嘱托,对其挖掘、整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视觉效果更像油画一般,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和中东,其中不少被美国、阿联酋、加拿大等国艺术家收藏。

6岁跟姥姥习艺,是靺鞨绣第4代传人

今年41岁的孙艳玲是满族人,家住黑龙江牡丹江市,6岁起就跟着姥姥学刺绣。

孙艳玲至今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年节、婚嫁、小孩儿百天之前,姥姥总会揽到不少做刺绣活,忙不过来时,她便搭把手。这过程,姥姥总是细心教她掌握靺鞨绣这门技术。心灵手巧,小小年纪的孙艳玲成了外婆的“首席助理”。由于自幼酷爱美术,绘画水平不凡,加上外婆手把手教她刺绣手法,两者叠加,到中学毕业时,已经学会了各种靺鞨绣针法,制作出不少妙品。

孙艳玲后来才知道,姥姥传承的满族刺绣,真正的学名叫“渤海靺鞨绣”,发源于唐代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就是现在以黑龙江牡丹江为中心的满族地区。姥姥告诉她说,靺鞨是先祖最早的名称,意为“林中人”。公元713年,粟末靺鞨统一各部落,唐玄宗册封当时的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随后,这里建立国家,并以“渤海”为国号,史称“海东盛国”。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曾一度盛行于唐代宫廷。由于渤海国濒临朝鲜半岛和日本,通过官私贸易渠道,靺鞨绣产品销往邻国,深受青睐。到了清代之后,由于各种原因,靺鞨绣技艺逐渐濒临失传。

渤海国靺鞨族剌绣针法中的“鸡爪针”最为独特。它源于生活,人们发现鸡的爪子稳定性好,用鸡爪形状来缝制冬季打猎时御寒的皮草,特别结实。久而久之,演变成独特的刺绣技艺。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即三线叠加一点时,往往形成死点,影响美观,必须加以改进。

孙艳玲上了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三那年假期,姥姥临终前对她说:“你应将家族靺鞨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不让它失传。”孙艳玲牢记姥姥的嘱托。大学毕业后,她怀着对靺鞨先人宝贵遗产的敬畏,深入博物馆和民间搜集相关遗物和图片,决心在学习继承技艺基础上,对靺鞨绣进行创新。“三角针”剌绣法就是她首创。这种绣法类似三角形,针法由大到小,四至八层叠加,丝丝并股参色,互相交错。这样不仅将原先死点分散,还增强了立体感,所刺绣出来的艺术作品更加细致精巧,色彩艳丽,景色逼真。尤其适合绣东北冰雪题材的作品,绣出来的冰雪画面具有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

色彩斑斓,被誉“刺绣中的油画”

技艺无止境。为了增加靺鞨绣光洁度,孙艳玲在渤海靺鞨绣中尝试使用东北特产的柞蚕丝。柞蚕丝与细腻柔美的桑蚕丝相比,自然折光面积大,前者几乎是后者的9倍至10倍,反光效果更为明显。孙艳玲说:“柞蚕丝在染色后显得艳丽,丝线颜色的饱和度高,绣出的作品色彩斑斓、形象逼真。再加上叠加的层数多,通过换线来展示明暗过渡,所以远距离观赏时,视觉冲击力非常震撼。”由于孙艳玲的创新,渤海靺鞨绣看上去更像是油画。2004年,对中国书画及刺绣颇有研究的日本人山本先生,看到孙艳玲的靺鞨绣作品后赞不绝口,一直追问孙艳玲到底有何奥秘?并请求她亲自为其女儿绣一件带有中国元素的和服嫁衣,孙艳玲答应了。当她把绣有花鸟风景的和服交给山本时,对方惊叹不已,爱不释手,并拿给许多日本人传看。这事成了中日交流佳话。

为了把靺鞨绣继续传承下去,孙艳玲从2005年开始,在自己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中,举办手工刺绣培训班,培训人员,包括下岗失业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残疾人。?如今,已授徒2万余人,带动10万绣娘就业。2018年,她在深圳成立了“满族刺绣研究所”,把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非遗手工艺品牌。孙艳玲还先后在牡丹江市区和镜泊湖景区建立了两座靺鞨绣博物馆。几年来,博物馆的展品已从几百件增加到数万件。旅游旺季,每天到这里参观的游客多达好几千人。

让靺鞨绣走出国门

2008年,对孙艳玲来说是个转折年,当时她参加“哈洽会”,第一次让满族刺绣走出小作坊。2010年,带领团队参展上海世博会,使满族刺绣登上更广阔的舞台。由7位绣娘历经6个月1440小时完成的《中国·雪乡》,展出后引起轰动。当时不仅卖出不少绣品,还接到一批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订单,这一年的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14年,美国史密森民俗艺术节上,孙艳玲特意带去四幅渤海靺鞨绣,其中一幅绣的是带栅栏的中国东北民居?,吸引很多外国艺术家和时尚界人士驻足观赏。当时,有一个华裔老者看后热泪盈眶、泣涕不止,他用不利索的汉语说:“我是黑龙江人,看到这幅作品就想到了老家,如今回不去了,非常想念故土。”孙艳玲的绣品被美联社等国外媒体誉为“刺绣中的油画”。从此,中国渤海靺鞨绣在国外名声大噪。其产品不但遍及国内市场,还远销北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不少作品被美国、阿联酋、加拿大等国的艺术品收藏家收藏。

 

千年靺鞨绣惊艳世界

油画《母亲》是著名油画大师李自健的作品,油画中老母亲双手合十慈祥、一副感恩的神情,以及额头、脸颊尽染岁月风霜的皱纹,深深打动了孙艳玲的心,她发愿:“我一定要把老母亲神韵绣出来”。然而,“形态传神”是重中之重,怎样使它传神,绣活呢?孙艳玲端坐在油画《母亲》前,仔细端详,揣摩绣品构图、色彩、光感。终于通过一天绣制10个小时,连续7个月的努力,完成了绣品《母亲》。令她惊喜的是,该绣品后来斩获业内含金量最高的“金凤凰”奖杯!2015年,渤海靺鞨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孙艳玲也被列为非遗第四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