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程应峰
《春江花月夜》意景图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享誉今古,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连同另一首诗《代答闺梦还》,被收入《全唐诗》,这是张若虚仅存于世的两首诗。然而,活了84岁的张若虚不曾想到,仅以上述两首诗,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被并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曾任兖州兵曹,公元647年生,730年卒。据郑处诲《明皇杂录》记:“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的,是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胡应麟的《诗薮》。也就是说,张若虚的诗是在他离世近千年后,才开始为人所认识的,且被誉为“孤盖全唐”之诗。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以江水为背景,运用清丽的笔调,抒写了真挚的游子离愁和人类共鸣的人生无奈。从月亮升起到落下,从春天的潮水开始写到藏海结束,以时空跳跃般的灵动,展现出一副鲜丽华美、清澈高贵、有宇宙气息的旷野景象、自然奇观,读来如身临其境,妙不可言。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是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这首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描写细腻,富有情韵,洗去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清末学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中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当然,这诗也难免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袒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因此,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但瑕不掩瑜,仍为千古名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恢弘大气的笔墨,写下了江潮连海、潮涌明月的壮阔美景,创造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神话世界,其思想意境飞升在宇宙空间之中,这种宇宙与尘世,万物与生命,过往与古今的对照,展现出光彩夺目的空间之美,生命之美,历史之美。时至今日,为中学课本中的必背经典之一,并得以千古流传。
事实上,在张若虚之前,隋炀帝杨广也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短诗,诗曰:“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只因杨广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暴君,他的诗再好,也会被世人冷落。当然,杨广的诗无法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比肩。
有趣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偶发之作。相传,27岁的他,上元节这天,在明月桥边邂逅名门闺秀辛夷,一见钟情,未及倾诉衷肠,却匆匆别离。直到若干年过后,他再次与66岁的老妇辛夷在明月桥下相见,感慨万千,吟出了《春江花月夜》。可见,《春江花月夜》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情感之作。
张若虚的另一首诗《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借景抒情,别具一格。但较之《春江花月夜》而言,无论是意境上,还是思想开阔程度上,都逊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