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16:2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 凡

 

左海淘书

杨 凡

左海淘书2.jpg

左海淘到的古籍

 

我常到左海书市淘书。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文献资料是我关注的门类之一。有关漆器的文献,收到三种当年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的出口图录,还收到《福建工艺美术》1979年至1986年整套的期刊,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主办的《画友》期刊“漆艺术专辑”和1992年“福建漆文化日”艺术活动组委会和日本“世界漆文化会议”主办的《中国、日本现代漆艺展》作品选图册。这些文献记录了建国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作为外贸出口重镇的福建省特别是福州市脱胎漆器的“中国制造”的辉煌历史,仅从图录中品种和价目表即可统计,当年福州漆器出口的品种数量达到20个系列614种。《漆艺专辑》和《中日漆艺展作品选》分别记载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日两国漆艺界在福州聚会,并对漆文化开展研讨交流和展望。

有关传统工艺的图录还收有《福建漆木家具》《福建仿古画》《福建樟木箱》《福建纸伞》《福州软木画》等。美术类书籍, 还收到陈子奋的《福建画人传》(油印本)、《陈子奋先生治印》、高茶禅的《茶禅治印》、陈叔常的《陈叔常印存》、潘主兰的《谈刻印艺术》(打印本)等,都是福州书画篆刻界的一代名家的艺术结晶。还收到《林锴书画集》,这是一本装帧印刷都很朴实的画集,仔细翻阅很有意趣,特别是毎一幅画都有题画诗,保留了清末到民国以来福州书画艺术文人画的传统和特点。如“是何世界最清凉,十里荷花棹野航。记得晓风残月里,冷香和露着衣裳。”“犹认儿时月,心无水一湾。舟权牵岸住,人是烂柯还。万井丹摇日,群楼玉枕山。乡歌风里弦,音调正乡蛮。八零年秋返闽写生盖离乡三十有三载矣。嘅然有诗。”

福州闽剧、评话、伬唱的资料在左海书市亦时常可见。多年来大致收到的有几类:一是戏单。几种民国时期的福州闽剧戏班的演出戏单和建国以后福州闽剧院团的戏单一百多种;二是闽剧评话本,亦是民国年间铅印单张折叠本,大约也有几十种;三是记录有关闽剧历史的手写本。还有几次见到一整批的类似巾箱小本的闽剧和评话本,由于字体纤细,年代较久,陈旧不堪,而且价格不菲,始终没有下手。上述戏单和剧本,在2015年我离开福州市文化部门后不久,均已转手给正在筹建的闽剧博物馆。仅留下手写本和出手这些文献资料的目录清单,权且作为我在文化部门任职时为推动福州闽剧评论、伬唱事业曾经全身心投入的一种留念和慰藉。

关于古典戏曲的资料,有一年,在左海书巿上收到一批郑振铎先生主持景印的《古本戏曲丛刊》。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一进左海大门,一眼望见左侧书摊上有一个装得满满的编织袋。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全是古典戏剧的景印本,同时,《古本戏曲丛刊》几个字跳入眼帘,心想这批剧本肯定与吾闽先贤郑振铎先生有关!一问价格,毎本30元。问共有多少本,100本左右。于是不假思索,先付定金,把这个编织袋拎到车上,赶去开会。这可能是我多年来在左海书市上淘书的一次“壮举”。当时显得冲动,却也有我的判断和理由。

首先,这批元明戏曲的景印是郑振铎先生主持编纂的,回想民国时期郑振铎先生抢救购买“脉望馆”元明戏曲古本的经历,留给后人多少的感怀和激励。眼前这一批“古本戏曲丛刊”是郑振铎先生在建国以后对古本戏曲全面梳理、抢救和保护的一项系统工程和心血结晶。

其次,这批戏曲古本,虽然景印,但保留了元明版刻的真实面貌,几于“下真迹一等。”且不说戏曲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就是欣赏元明时期的版刻之美,亦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了。

第三,毎本30元,价格相对低廉,也促使我下决心把这些戏剧古本一举拿下。

就在那年的冬天,我开始为这一批戏曲古本编写书目。并查阅了中华书局出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组1992年编的《景印善本书目录(1911—1984 )》,得知《古本戏曲丛刊》系由郑振铎先生主持、《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从1954年到1958年影印编辑4 集,共370多种,具体印刷由商务印书馆承担。其中民国年间郑振铎先生抢救收藏的《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全部收入第4辑中。我收到的这一批戏曲古本丛刊只是丛刊的一部分,计60余种,近100册。那天晚上,这批书目整理到最后,在第4辑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发现有关郑振铎先生1958年10月16日为《古本戏曲丛刊第四辑》写的序(手迹影印)和赵万里先生1958年10 月30日写的《题记》(手迹影印)。赵万里在《题记》中写道:“这篇序文是郑振铎同志出国访问前一天十月十六日下午四时在百忙中写成的。这天晚间我到他寓所,他郑重地托我在他离京期间代他处理有关古本戏曲丛刊第四辑编印上一些具体问题。在话别时说:写时太匆促,字迹潦草,希望你楷写后再付印。我当时满口答应,想不到这一別竟成永诀。我写至此,泪涔涔下矣!这是他一生写作生活中最后一篇遗作。我取得编辑委员会的同意,照原稿照相影印,让爱好古典戏曲文学的同志们能见到他的遗墨。郑振铎同志对古本戏曲丛刊从选目、编印到校样、装订,无不擘划周详,躬预其事,这种严肃认真的负责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