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11: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秋 松



品千年古荔  唱时代新声

壬寅啖荔诗会暨诗词大赛在福州举行

 

 

千年宋荔色红肉甜,汁如甘露。寺内禅音伴耳,诗友酬唱争雄风骚敢领,一派丰年之盛世。7月18日上午,文人雅聚,高手云集福州西禅寺啖荔盛会。130多位诗友齐聚一堂,参加“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壬寅啖荔诗会暨诗词大赛,尽情歌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尽情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情怀。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李韧,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福州西禅寺方丈、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释赵雄法师到会并致辞,副会长林华光主持大会。

微信图片_20020101001342.jpg

李韧会长在致辞时说,怡山西禅寺举办啖荔诗会,历史悠久。福建省诗词学会成立以来就与西禅寺共同举办啖荔诗会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西禅寺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融入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积极办好一年一度的啖荔诗会。今年诗会征集作品为词和折枝诗,词调寄《唐多令》,题为《怡山啖荔,欣迎党的二十大召开》,每人一首,得“妍”字(即押《词林正韵》第七部);折枝诗眼字为“复  兴”一唱,每人创作三首。本次诗会,170多位诗友共创作了《唐多令》词160多阕,“复兴”一唱折枝诗430多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由六门词宗评取,并由词宗宣唱。诗友们聆听之余,还品尝寺中宋荔珍品。

微信图片_20220719104255.jpg

李韧指出,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题主线,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福建诗词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释赵雄法师在致辞时说,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大家相聚一堂,参加“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壬寅啖荔诗会暨诗词大赛,共享传统文化盛宴,共叙诗和远方情怀!在此,我谨代表福州怡山西禅寺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释赵雄指出,中华福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福建堪称中国福文化荟萃集成之地。福建和福州分别是中国唯一以“福”字冠名的省级行政区和省会城市,这里涵养着丰富多彩的福文化,孕育了令人瞩目的“造福”人文遗产。福州荔枝红,口福眼福文化福。西禅寺宋荔、二梅书屋古荔、西湖“十八娘”……都有一串故事。天下荔枝“以闽中为第一”,北宋蔡襄说:“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迄原野。”自宋迄清,福州贡荔的记载不绝于史。经过千百年的城市变迁,今天福州城区内依旧保留了相当规模的荔枝树,一入盛夏,红彤彤的荔枝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景,也让市民、游客大饱口福。说到福州的古荔枝树,不少人或许会想到西禅寺内的那株宋荔。每到“夏蝉鸣荔枝红”的盛夏,西禅寺的千年宋荔便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漫长的时光里,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4次枯荣,主干中空,只剩一层树皮供给营养,每年如期绿叶满枝,硕果累累,被视为奇观。今天,西禅寺内报恩塔、观音阁、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位置仍有登记在册的7株古荔枝树,每年如约结出闽荔中最“香艳”的“十八娘”荔枝。苏东坡曾在《减字木兰花》词中写道:“闽荔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这里的“十八娘”指的就是“十八娘”荔枝。

微信图片_20020101001401.jpg


微信图片_20020101001408.jpg

“怡山啖荔”诗会曾一度中断。从1988年开始,西禅寺与福建省诗词学会一起恢复“怡山啖荔”诗会,延续至今。今年由福建省诗词学会组织的“壬寅啖荔诗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征集“复兴”折枝诗和《唐多令》词。感兴趣的诗友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主办方邀请词宗(评委)评选奖项。

释赵雄强调,要充分认识此次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深刻内涵,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巩固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良好局面,共同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秋松供稿)

 

附:

 

壬寅啖荔诗词大赛六位诗宗选取五大句名单公布

 

蒋平畴评取

    107陈增信

    琼宴复西禅,讴歌捷报连。藉荔风、四处欣传。伫看京城秋气爽,商国是,聚群贤。

    成就本空前,蓝图又百年。更壮怀、快马扬鞭。放眼且将寰宇看,论景色,九州妍。

殿

    39王九安(王宁)

    長慶荔枝丹,詩家别有緣。望青天,瑞靄縈旋。寶刹藏山深幾許,千古樹,爲誰妍? 

         景運更無前,欣時喜逐顏。啟新程,壯志彌堅。星火燎原輝日月,中國夢,好將圓。

    4陈天培

    宋荔上千年,长生闹市间。盛夏时、总送甘甜。代有诗人吟雅韵,和声起,动云天。

         歌舞喜翩跹,神州尽笑颜。廿大开、再写新篇。啖荔西禅同作贺,歌不尽、党旗妍。

    49-1陈茅

    尝荔爱怡山,吟朋展笑颜。谱双株、韵载行间。核小皮红欣肉厚,甜蜜里,话当前。

         音讯动心弦,共迎下半年。赤帜扬、廿大新篇。牢记初心担使命,复兴梦,比花妍。

    23胡亦璧

    闽水绿怡山,荔红宋树妍。搏冰霜,千岁秾繁。论道诗坛欣啖荔,歌廿大,颂尧天。

        星火井冈燃,百年信仰坚。正党风,裕后光前。崛起康宁民共富,金瓯一,梦周圆。

 

大梁评取

    33张贤栋

    山水更清妍,尘嚣滤佛前。聚群英,啖荔怡山。盛世文章生妙笔,诗不尽,寄云笺。

         仙境在人间,繁华四海连。仰巨龙,腾起东天。坚定初心膺使命,二十大,续新篇。

殿

    70吴永民

    危塔入云天,怡山荔子妍。梵音萦,骚客翩翩,同翘首中枢盛会,商国是,赖时贤。

        兴替证千年,六朝嘉树鲜。挂丹红,长庆升平,吟罢登盘三百颗,朵颐快,胜苏仙。

    147周书荣

    啖荔数怡山,千秋佳话传。礼名蓝,且擘云笺。轻剖绛囊生妙句,纷笔底,各呈妍。

         世变嘅频年,风云幻大千。赖中枢,力斡坤乾。民族复兴欣指日,迎廿大,启新篇。

    106毕成龙

    尝荔惜情缘,怡山聚众贤。赤帜扬、振藻铺笺。史笔图南添气象,承霈泽,润心田。

    功业傲尧天,富强谋敢先。竞繁华、物物争妍。党代东风将化景,堪把盏,梦同圆。

    25唐崇文 

    昌世展娇颜,闽都古刹妍。萃鸥盟、啖茘西禅。最是当今承盛世,献丽藻,尽新笺。

         欢乐抚瑶絃,浩歌颂党先。卄大开、更有雄篇。伟业丰功铭史乘,江山好,赖群贤。

 

周书荣选取

    74邵秀豪

    雅集在西禅,当筵荔子鲜。尽诗俦、重缔前缘。洋溢豪情迎廿大,斗尖叉,竞争妍。

    京阙聚时贤,煌煌出建言。御天风、又起鹏抟。继往开来圆国梦,挥椽笔,谱新篇。

殿

    104陈玉华

    尝荔复听蝉,怡山景物妍。喜重逢、契结诗缘。一片丹耽迎廿大,歌盛世,向明天。

    京阙聚群贤,同筹巨擘篇。藉东风、锦簇花团。引领神州齐奋进,腾热血,荐轩辕。

    150官大樑 

    翠樾隐鸣蝉,绀园丹荔妍。又相逢、翰墨联缘。逸兴遄飞扬雅韵,红云宴、主宾欢。

        阅世话华年,辉煌载史篇。定乾坤、百战辛艰。闻报金秋迎盛会,宏图展、喜鹏抟。

    5任德坚

    宋茘正鲜妍,骚人汇论禅。数累年、怎比今年。卄大东风传号角,圆国梦、著新篇。

          忆昔驾红船,何曾畏巨澜。笑谈间、漫道雄关。重整征鞍操胜券,歌祝酒、尽开颜。

    44陈宏轮

    啖荔约西禅。佳招心意虔。蔗境臻,乐舞吟鞭。兰若欣听宣党史,先烈血,染红天。

    甘雨百花妍,九洲人月圆。看锤镰,凝聚黎元。共掬心香迎 廿大,强国任,勇承肩。

 

郑孝禄评取

元:

      林蚌生  082

    复楚伍员呈壮志,兴周吕尚展雄才。

殿:

    赵茂官014 

    复当鹍岛方圆梦,兴欲蟾宫亦寄身。

眼:

   曹   409

   复旧岂能随骥尾,兴新方可占鳌头。

花:

    吴永民183

    复而不舍初心守,兴且能传矢志承。

    陈增信 283

    复土志坚收宝岛;兴邦责大固金瓯。

 

郑敏钟评取

元:

    张建设 297

    复耕莫惜犁头力,兴学还争笔下功。

殿:

    陈玉华 273

    复命匡时犹仗剑,兴才稽古正攻书。

眼:

    吴昌衣 368

    复仇不负除奸剑,兴德常观劝善书。

花:

    曹    409

    复旧岂能随骥尾,兴新方可占鳌头。

胪:

    林   242

    复惑旁门终出丑,兴尊正道已归真。

 

林晓评取

元:

    陈     090

    复有礼仪尊旧雨,兴能教化继先河。

殿:

    冯利英 070

     复圆两岸三生愿,兴福中原一代功。

眼:

    陈玉华 275

    复志难酬甘蹈海;兴怀不遂已归山。

花:

    官大樑 396

    复怜蛙困观天小,兴叹羊亡辨路歧。

胪:

    郑敏钟  002

    复古终难新局佈,兴时必有大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