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4 16: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毛泽东与秦观遗迹


秦观画像


毛泽东主席生前喜读秦观的诗词。1960年3月,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经湖南时,向湖南省、地、市领导讲述了秦观的生平及郴州苏仙岭的“三绝碑”后,用浓厚的湘潭口音吟诵了一首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吟诵完后,毛主席继续饶有兴趣地介绍说,该词一出,不胫而走,苏东坡题了跋,书法家米芾(元章)又将秦词、苏跋一并书之。约在秦观死后166年,有位叫邹恭的郴州知事,称米芾所书的秦词、苏跋为绝唱,特命工匠将之摹刻于苏仙岭的壁上,以期“与此景同传不朽”,并于旁刻字一记曰“淮海词,东坡跋,元章笔,号称三绝”。

毛泽东望着时任郴州地委书记的陈洪新亲切地说:“这‘三绝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的结合。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要保护好,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嘛!”

风尘滚滚,淹没了多少往事。“三绝碑”到底还在不在?毛泽东对历史文化的谙熟和对地方风格、人文景观的关心,使陈洪新深受感动。他返回郴州后,当即率地委一班人前往苏仙岭寻找“三绝碑”。果然,在长满苔藓、枯藤荆棘覆盖的山崖上,找到了“三绝碑”。地委一班人当即研究了具体落实修复和保护“三绝碑”的措施。

“三绝碑”修复后,1963年3月,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登苏仙岭,观赏了“三绝碑”上“秦词”后,押秦词原韵填词《踏莎行》一首,抒发了“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于社会主义时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阕,以资读词者作今昔之对比,而更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情怀。

上世纪80年代初,郴州市又把“三绝碑”原拓放大后,刻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摩刻高52厘米,宽46厘米,用行书,共刻词《踏莎行》11行,81个字。郴州市还重修了护碑亭,拨出专款塑了一尊“秦观铜像”,并把苏仙岭上的“三绝碑”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

1997年,苏仙岭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继续对“三绝碑”周围地区进行改造,用仿古围墙将“三绝碑”、护碑亭、秦观铜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等加以圈围,并设专人管理,还专修一条游道供游人上山观瞻。

毛泽东生前欣赏的“三绝碑”,如今得到了很好地保护。



摩刻秦观《踏莎行》



苏仙岭上《三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