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15:4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 丹

光阴漫漶 万象生辉

——郑春晖与他的沉香世界


木雕《武夷锦绣》

若时光有形,对郑春晖而言,或许是木纹的涟漪。自17岁起,刻刀就成了他的涉渡之舟。在木材漫漶隐现的造化场域中,他求生、寻美、溯源、探道,以重构再造的方式,领受属于一个求艺之人所有的奇迹和懊丧时刻。

郑春晖出身清寒,走向木雕,是为生存,亦是天性使然。几乎所有孩童都曾热衷于描绘涂抹,而他将这本能延续一生,没有进入学院的机会,就以“野生”的方式。“小时候偶然得到一些画片、画册,便十分开心,埋头临摹‘涂鸦’,到初中时,经常把午饭的菜钱省下来,买关于美术的书籍。”艺术在少年郑春晖眼里,平实真挚,是农舍田庄、家山日月,是目力所至的日常生活。14岁时,他就敢承接为村里寺院作壁画的差使,“当时年少气高,让我画,为什么不!”尔后,邻近村庄兴建的大小宫庙,渐都成了他的施展空间。在白墙上画一人高的《二十四孝》《妈祖出游》和各种已知未知的历史典故,但凭一腔虎气和纯真之心,未有怯意。

莆田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桌椅、眠床、宫庙、祠堂,都不乏精美之作。即将成年时,郑春晖开始以木雕谋生,跟随师父辗转莆田各地,雕制寺庙的贡桌、佛具,后来进入泉州雕刻厂工作。性质迥然、品类纷繁的木头,大异于任人倾泻的白纸空墙。

木材是造化的世界中从混沌逐渐落实的作品,在这一层面上,与人类无异。有些木材形“势”撼人,瞬间就能“抓”住你;另一些则浑朴幽深,气息与纹理伸张漫溯,似要把人席卷入幻象之中。辗转于这些生气各异的能量空间,郑春晖找到了他最钟情的、兼具多种动人品质的材质——沉香。

沉香,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因有行气镇痛、温中止呕的效用,最先被纳入药材。文人雅士赋予它历劫重生、质美心坚的精神,一面称颂,一面焚煮,视之为冥思怡神的逸品。

上乘的奇楠沉香,其价是黄金的数十倍。价值真是可怕的东西,它把沉香推上了众香之首,却也因此“毁”了它。郑春晖说:“在当今的很多人眼中,沉香只是一种商品而已,并没被当成创作的极佳载体,真正去欣赏它。一块料到手里,首先想到的是商业价值,衡量的是要怎么切,能车出多少串珠子。而耗费心神灵思雕作的沉香艺术品,却鲜有人问津,除非懂它的人。”

这种惋惜,或者说感叹,弥漫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比如沉香木雕《夜归鹿门歌》,他以莆田精微透雕的技艺,应物象形,再现了孟浩然的诗境:“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郑春晖说:“鹿门月照开烟树,‘开’在我看来就是开悟。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走向,年轻的时候满怀志向,渴望一展抱负。”

对于郑春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家评委唐克美这样评说:“艺术的独特性需要一辈子艰苦的追逐。郑春晖虽然没有进过专业院校,但是他掌握了木雕的所有技术,这一点很重要。”唐克美认为,他除了有才能外,勤奋刻苦地去掌握技艺,去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是获得成功的路径。这种成功,关乎他的修养、他的眼光、他的审美能力。

40年苦功,使郑春晖的手粗粝遒劲,如同树的延伸。在他的手下,看似漫长乏味的雕凿镂刻,使木材呈现从某种沉睡中逐渐醒来的过程,真实与幻象交叠相映,并行不悖。郑春晖将这种气质,延续到了他最重要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中。

2米多长的沉香木上,如海市蜃楼般隐现着一座古老城池。张泽端的长卷演绎其上。凝神静观,雕作与长卷又有不同。郑春晖认为:“一个好的雕刻者,必须懂得尊重木头,充分利用每一块木材的体积和材型,确定最恰当的题材构思和雕刻手法,努力保留其原生的特色,构思出型、色、神、韵皆妙的佳作。”饱含敬意和尊重的结果,就是可能性在雕作中的不断展开。

在笔者看来,这件木雕突破了原画作的写实局限。三段式的叙述结构,恍然而入,最终出离,造就了一段因果轮回式的梦境式现场。无数纷乱细密的故事同时发生,以全息的状态吸引你的目光。那艘单桅小船自山石一端骤然通过桥洞,似乎进入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现世境界。远处的方塔,更像遥立于云端天界。水波、流云、远去的野径,连结交糅,浑然如一。作品的尾端又是一片山石,那艘小船来自何处,又将去往何方……一切都引人遐想。

郑春晖的另一件《清明上河图》木雕,则更广为人知。这是因为,2013年,它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木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材料是一棵重达30吨的千年樟树茎。历时4年,郑春晖和8名弟子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清宫画院版的《清明上河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汇聚于这一长12.286米、高3.075米、宽2.401米的作品中。伫立跟前,会有与其实雕截然不同的观感。工艺之繁难,完成之艰难,不须介绍,完全可以想见。红尘世相、人间物事,数百个人物,编布得合理有度,且契合了原作中的整体性。然而不知怎的,如今,我更愿意在暗夜中回想起它。我记得,那一天,当展厅的灯光熄灭,那棵大树身上似乎缓缓地响起宋都汴梁的喧嚷之声。

郑春晖有很多很多作品,其中有20件获邀入驻故宫建福宫长期陈列展示。但他不满足于这些,现正着手创建木雕艺术馆,用以陈列展示更多得意之作。他说:“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想为生长的地方增加一个文化的东西。子孙自有子孙福,把文化的东西留下来比留财富更有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说:“郑春晖沉香雕刻的特征,就是利用材质的天然形态,把中国山水画、中国的田园风光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融入他的作品当中,具有相当高的诗情画意和艺术感染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静楼说,郑春晖的作品“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水准,无论形、材、艺、韵都深含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代表儒释道的一种精神”。郑春晖说,中国人一直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不管时代怎样变化,这种并不繁复的生活方式,都为我们精神世界保存了一份圣洁、一种为人为事的气格。

郑春晖还有一件作品即沉香木雕《千山暮雪》,营构布局和刀法极简,却能使人的观看空间异常旷远。它让我意识到,对它的解读也许就是苍白的,对它的解读或许就是添堵。木头加上极简的雕作,已经富含语言,你只需站着,看着,老老实实地感受就好。

看着一件件作品,回望不远处温文谦和、已头衔等身的“大师”,我依稀觉得他仍是先前那个14岁的少年。这是因为,在他的前方依然是万象生辉的美妙世界。

郑春晖1968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莆田市腾辉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木雕《清明上河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