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1 15: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益群

传统人物画大家——黄羲


黄羲人物画

民国至解放初期,中国画坛上涌现许多艺术巨匠,福建省莆田仙游县的黄羲便是其中一个,他是传统人物画大家,兼擅山水花鸟,为闽派画家中的佼佼者。

黄羲祖籍南安,祖父以挑柴营生,异常辛劳,流落仙游;父亲黄信村为人做短工杂活维持生计,连养家糊口都难以为继,只身前往南洋,不料客死他乡。黄羲1899年出生于仙游鲤城镇,他和母亲、爷爷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据黄羲后来回忆,幼年的他过着“粥清可映月,碗中饭可数”的艰苦生活。黄羲家有一口井,有一次,母亲忙于操劳,疏忽了一旁独自玩耍的黄羲,竟落入井中。幸得大人及时赶到,黄羲才得以生还,可谓人生一大劫难。

尽管家境贫寒,祖父还是把黄羲送到家附近的仙溪畔念私塾。溪岸两旁青山对峙,绿水环流,如诗如画的景色陶冶了黄羲的性情,他把自己的灵感画在沙滩上,自得其乐。私塾老师是个严厉的学究,热爱绘画的黄羲常常因为醉心涂抹心中的美丽景象而遭戒尺之罚,但这丝毫不影响黄羲那一份喜爱艺术的执著。

5年的私塾学习,为黄羲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1912年,黄羲13岁了,祖父再也无力供孙子继续学习,看到黄羲有绘画天赋,为了让孙子日后有谋生的技能,祖父把黄羲送到当时声名未显的李耕处当“画童”。黄羲跟随在李耕身边,往返于寺庙作壁画,耳濡目染之中,李耕极具传统人物画的功力,给予黄羲很大的启蒙,三年的“画童”生活为黄羲打开艺术生涯的大门。

1915年,17岁的黄羲开始鬻画为生,以长子之责担负起养家的重担。当时声名渐著的李霞偶在寺庙看到黄羲的画作,担心过早卖画会扼杀其艺术才华,便资助黄羲,让他继续跟随自己学画。如果说,李耕是黄羲的启蒙老师,那么,李霞就是真正引领黄羲进入艺术道路的伯乐,对黄羲的艺术生命影响深远。黄羲跟着李霞,游艺江南,遍及闽南、苏杭、上海等地;李霞所认识无非名商巨贾、名流雅士,黄羲眼界大开,画艺大展,也获得了一些社会关系。

当时既是名医,又是名画家的李可信爱惜人才,遂请自家的私塾老师林逸村先生教授黄羲古典诗文和《左传》等古籍,使得黄羲的文学功底更加扎实。

1922年,得到李可信的资助和推荐,黄羲前往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担任水产科书记员,并于同年秋考入艺术科学习,黄羲因其才学,得到校总务吴仲甫和艺术部主任莫大元的关照。在集美师专,通过雕塑的学习,黄羲对事物的空间透视感与写实的造型把握得相当精准。例如《孙中山塑像》,黄羲把孙中山忧国忧民、天下为公的神态和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非常传神。这个时期的雕塑造型训练对黄羲日后在国画创作上,更加关注画中的层次,突破国画在人物表现方面趋于平面的单调。厦门大学包树棠教授曾题赠诗句:“君师二李见流别,少日已自露锋芒”,概括了黄羲早期艺术生活。

黄羲在集美读书时,在学友患病入住厦门博爱医院的时候,因往返照顾而结识台籍女护士廖明辉,廖女士看到黄羲的风神画艺,一见倾心,情丝缕缕;黄羲喜欢明辉的贤淑善良,温柔解语,两人频频接触,不久便缔结良缘。

在集美师专艺术部主任莫大元的建议下,黄羲于1924年考入上海美术学校深造。在校期间,校长刘海粟、潘天寿和国画科主任诸闻韵三人都非常赏识黄羲的才华,因为国画系属于初创,师资薄弱,刘海粟就嘱咐黄羲为学校有偿编绘一套人物画稿,作为学生临习的范本。

同一年,诸闻韵邀吴昌硕、王一亭三人联名为黄羲拟定“画例”,是年,吴昌硕已是耄耋之年,黄羲还只是一个小青年,吴昌硕不惜重名,为黄羲亲自执笔题写“画例”,把黄羲放在福建画家群体中进行定位:“仙游黄君羲善绘事,所作人物尤能袭芬瘿瓢,独具家法,诚闽中画士之杰出者”。

这个时期,黄羲的绘画主要以模仿取法为主,他取法黄慎,并具有任伯年和王一亭的大写意人物画风,作品用笔高古而不失奔放,风格雄强苍劲,人物造型简约概括,敦厚古朴,线条刚劲有力;他的书法和花鸟受吴昌硕的影响,线条极具金石味,风格古朴苍润。时“海派”风行,黄羲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加入了灵活创意和富有时代感的艺术风格,其用笔流畅劲健,法度严谨,笔墨线条倾向细腻化,人物形象清逸淡雅,生动富有意趣。

1927年,黄羲从上海美术学校毕业,在厦门鬻画兼教学,交游日广。于1929年10月前往台湾游学,在李霞子李汝危的引荐下,黄羲认识了在当地颇有名望的郑臣宝与很多商界、画界的朋友。黄羲的画很受台湾民众欣赏,求画者络绎不绝,他创作了近百种题材的作品,无一重复,绝大多数为古装人物,尺幅不等。在离台前,黄羲将所有作品统一展示,让各界人士品评后,方叫求画者取件,直到接近年关,黄羲才动身离开台湾,回到厦门。黄羲台湾之行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艺术展现在台湾人民面前,并得到认可,他的艺术具有传统儒学内涵,饱含闽台民间信仰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满足了台湾民众的内在审美需求,是当时闽台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930年,时任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潘天寿函聘黄羲去上海美专教授国画人物,第二年,诸闻韵带着黄羲正式拜师在黄宾虹门下,在宾虹老师的教导下,黄羲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影响了他的一生。黄宾虹和黄羲的师生关系尤为融洽。黄宾虹敦敦教诲,知无不言,黄羲则把恩师的示范手稿及记录,放在木匣枕内终生不离。直到“一·二八”事变后,黄羲避难回到厦门,黄宾虹依旧十分关心黄羲的学习生活,他复信时赠言:“风雨摧残花木,繁英秀萼勿因之消歇”;抗日期间,师生两个经常书信往来,黄宾虹对黄羲的点滴进步都深感欣慰,他一再嘱咐黄羲“路远物贵,尊贱道义,交可不以投赠为礼”。

1935年,故宫国画馆发生一起内外勾结,盗卖和伪造历代名家书画的案件,一时赝品充斥,鱼目混珠。当时受理此案的检察院聘请在收藏界有着崇高地位和丰富的古书画鉴别经验的黄宾虹前往北京鉴定故宫书画真伪。黄宾虹以黄羲质朴清廉,艺术素质强,推荐他做录事,一起参加鉴别文物书画的工作。当时,黄宾虹写信邀约:“春来渐次和暖,厦门来申交通亦尚便利。招商局海员轮船,敝处有熟人在船上,可以招呼”。黄宾虹在信中对黄羲近况表示欣慰,嘱咐黄羲趁着天气转暖尽快来上海,并在信中设身处地为黄羲打算日后的生活,做了一番谋划,师生情谊满溢信中。

黄羲跟随恩师在故宫的漱芳斋、养和精舍、景仁宫、景阳宫、永寿宫等陈列处或库房登记点查文物及书画;抗日战争爆发,故宫文物陆续南迁,鉴定团辗转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黄羲把每幅作品或者文物的审画地点、作品编号、作者、画作名称、尺寸、画作题跋,钤印以及黄宾虹对作品的评价仔细抄录。经过故宫审画,黄羲阅览了大量古代书画精品,画艺和审美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整个创作的思维提高到艺术史的层面,对古人的技法到构图到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明确了自己的绘画审美取向和风格特征,日臻成熟,黄羲这样评价自己:“师从黄宾虹后,在绘画艺术殿堂中是真正意义上的登堂入室”。

故宫鉴定结束后,黄羲执教于上海美专,但好景不长,淞沪会战爆发,黄羲被迫撤离,回到厦门集美中学任教。当时的集美中学为了躲避战火迁往安溪,黄羲就在安溪一直工作到抗战胜利,1940年,他作了一幅《八骏图》,画上的八匹骏马身姿矫健、神采奋发,画边题诗:“风发雾鬣岂寻常,踏破秋霜上战场。烈士每怀千古忠,莫教散落击长杨”,这充满慷慨激昂的诗句,是他表达对守土将士的敬仰。这个时期,黄羲的绘画风格明显回归闽派风格,从极富福建地域特色的本土艺术土壤中寻找自己的艺术本源。

黄羲和妻子廖明辉感情融洽,生活幸福,可是,美中不足,结婚十多年,妻子不曾生育。廖明辉心中着急,便动员黄羲再娶,以承继黄家香火,羲执意不肯:“夫妻在于恩爱,而不在乎有无子女。”这样又过了几年,廖明辉不忍黄家无嗣,力请黄羲再娶,最后在朋友们的撮合下,续娶陈氏,黄羲为之取名陈衍,并在1942年产下第一个儿子。

1957年,黄羲被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的副院长潘天寿先生请到浙美中国画系人物画科任教,这是黄羲教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笔。在浙美任教期间,黄羲工作勤勤勉勉,他为系里编绘一套五尺四开的十八描范本以及一套十帧的人物册作为学生临习传统人物画的基础性教材;他带领学生下乡写生,去安徽黄山和浙江海宁深入生活,深受学生爱戴,他创作一批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为学生提供从传统人物画技法过渡到表现现代人物画提供了思路和范本。黄羲在画学画论多有总结,他先后编撰《谈人物画传统》、《中国画法研究》、《论画》等论文;在教学创作中,黄羲善于对自己的经验加以阐释总结,撰写《传神》、《谈人物画传统》等文,为学子求艺留下宝贵的绘画经验。

有一次,黄羲带着一张毛边纸走进教室,用画钉固定住后,他从容不迫地提起笔,蘸上浓淡不一的墨水,看似很不经意地挥毫。只见他东一团黑、西一团淡的,很不规则,大家一头雾水,看不出道道来,过一会儿,轮廓慢慢出现,原来是一只大花猫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几只出壳不久的小鸡,它两眼圆睁,前脚按地、后脚锁在肚子下面,摇着尾巴,跃跃欲扑。一只护雏的黑母鸡,张开翅膀,竖起颈毛,剑拔弩张,警戒备战。强烈感人的画面直逼人心,黄羲一边画,一边讲,一节课结束,一张画也画完了,他既没有用铅笔打草稿,也没有用指甲掐痕,好似随心所欲,其实是胸有成竹的自然流露。

“文革”波及浙江美院,老一辈画家首当其冲,遭受迫害,1972年,黄羲黯然离职,回到仙游。虽然暂时搁笔,但黄羲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他到宁化探访黄慎的人生履迹,晚上就着昏暗的油灯整理画学笔记。1976年,黄羲得以重新拿起画笔,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他创作了《佐酒蟹》,题诗画上:“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皮厚肠空,横行无忌。历史无情,一网打尽。岁岁重阳,下酒佐味”。黄羲晚年,依然精力充沛,濡墨作画依然矫健,这期间的作品意境更显苍茫,人生历尽苦难后的平和与淡然表露无遗。1979年,黄羲因心力交瘁逝世,享年81,与原配廖明辉合葬于家乡大蜚山麓。

黄羲65年的艺术生活,成就很高而且多方面,1981年,浙江美院陈列馆举办《黄羲先生遗作展览》,刘海粟特题“意思横逸,动笔新奇”之句;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仙游画家》辑录了黄羲21件画作;1988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黄羲先生十八描教学范本》、199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黄羲画展”、1993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黄羲画集》,收录作品101件;2003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民俗与传说》收集黄羲同名题材画作;2005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千姿百态画仙佛》;2010年,黄羲国画研究会印制了《黄羲翰墨集》;2011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黄羲画学研究集稿》;2012年,厦门博物馆举办《黄羲父子画展》,诚如大画家陈子奋为黄羲画展所题的:“人物谁能方崔陈,莆阳文中与波臣;此外复有瘿瓢子,先生瘿瓢之替人。大笔折苇细鼠尾,所贵瘦硬能通神。十年结想忽把晤,兴采谈吐机生春。出示大作百余幅,神奇精妙雄无伦。海内艺林久寂寞,千秋一帜张吾闽。”

黄羲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