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先生在福清的一场演出
叶友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雅演出走进福清。2014年年初,福建永鸿集团举办音乐会,特邀郑小瑛先生和中央歌剧院前来福清演出。主要曲目是著名歌剧《茶花女》《卡门》的节选。
德高望重的郑小瑛先生出场的时候,大家发自内心地热烈鼓掌。这位具有国际声望的指挥家,已经80多岁,银白头发,黑色燕尾服,步履仍然轻快。紧接着,开场曲《北京喜讯传边塞》,其欢快的旋律,似乎也应和了大家的这种心情。
郑小瑛
环顾四周,容纳1000多人的福清文化艺术中心,基本上座无虚席。这是外国歌剧第一次到福清演出,大家能接受吗?长达两个小时,大家能坚持得下吗?
开场过后,郑小瑛先生拿起话筒,为我们介绍台上的那些复杂的西洋乐器和庞大的艺术家阵容。接着,她开始提醒大家:音乐会中安静是必需的,然而,鼓掌也是必需的。尊重艺术家的表演,同时传达我们内心的认同。
那么,该怎么办?何时鼓掌,会不会拍错手?
我们的这些担心,郑小瑛先生似乎都明了。她强调:几个要点,记住就行了——不打搅演奏或者演唱,整首交响乐或整组乐曲全部演奏完毕时可以鼓掌;歌唱演员出场、下场,掌声要持续,直到他们站好位置或者进到台后;演出结束时,掌声别停,指挥还会看情况加演一些曲目。该鼓掌的时候,当然也要热烈。她的话语温和亲切,但明确。
其实歌剧院的团队在台上落位后,现场就已经安静下来了。观众们知道,既然不是流行乐演出,要的就是沉静,而非狂欢。于是我们都屏息静听,小朋友们今天也特别乖,几乎听不到吵闹的声音。
威尔第改编的《茶花女》是著名的悲剧。剧中有大量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唱段。郑小瑛先生在每段乐章指挥之前,都耐心地为我们介绍剧情。几个咏叹调下来,特别是老阿芒与阿弗莱多的二重唱,表现了茶花女不得不放弃爱情的挣扎的心情,我们逐渐被艺术家的演出带进了忧伤的情境。当然,观众们没有忘记用掌声来表达对表演的感谢,几首下来,大家从开始时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果断、热烈鼓掌,我们感到越来越符合郑小瑛先生强调的那几个要点了。
然而还是出了一些小小的差错。《卡门》上场。中央歌剧院女中音独唱家王红把女主角卡门大胆泼辣的性格特征演绎得惟妙惟肖。开始不久,她向台下的观众做了两个飞吻。礼尚往来,一些掌声出现了。啊呀,不对,这是应该鼓掌的时候吗?后来,卡门把别在胸口的一朵红玫瑰扔向了观众席。我们明白过来,这是表现女主角在聚会时的情景,而非演员王红在向大家示好!看来郑小瑛先生的提示没有例外。
上半场的格调有些严肃,郑小瑛先生特别设计了在《茶花女》最后演奏了一首欢快的《饮酒歌》,在《卡门》最后演奏了热烈欢腾的《序曲》。为了让大家看懂、听懂,演唱用中文,并且有字幕。这样的安排,体现了郑小瑛先生对观众心理的体贴照顾,也是她一直以来普及歌剧知识和文明礼仪的细心体现。
休息十分钟后,下半场开始。大家仍然井然有序地入座。中国的管弦乐曲亮相,《阿里山的姑娘》《塞北舞曲》《北风吹》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下来,郑小瑛先生在指挥中间,不时地转过身来示意我们跟着节拍鼓掌。于是我们也大胆地拍掌,整个场面十分热烈。
演出结束后,在我们如潮的掌声下,已经指挥了两个小时的郑小瑛先生一连加演了三首曲子。据后来采访她的《福清侨乡报》记者告诉我,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来说只会加演一首。他说郑小瑛先生对演出的秩序很满意,一直称赞福清的观众很好。
那么,这就是我们这次观看演出之外最大的收获了。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