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6 11:4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丹昆


美国华人建筑艺术家林璎


林璎


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是一位世所公认的才女。

1959年出生在美国的林璎是林长民的孙女,林徽因的侄女。和她的姑母林徽因一样,林璎堪称林家的又一才女。她自小熏陶于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林桓(已故)是著名陶艺专家,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学院主任,是作者先父沈祖牟的表弟。她母亲张明晖是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作者母亲张瑞美的亲侄女。我母亲是林璎父母的婚姻介绍人。1979年4月,美国“越战退伍军人纪念基金会”(VVMF)要求在首都华盛顿建造越战纪念碑并提出四项具体要求:一、碑身具有鲜明的特点;二、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三、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四、对越战者的评价不著一字。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建造越战阵亡军人纪念碑。同年秋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集设计方案。在总共1421个应征方案中,当时还就读于耶鲁大学的林璎的现代艺术派的设计, 压倒群雄, 脱颖而出。当1981年5月的评选结果一经宣布, 群情哗然, 争辩激烈。支持林璎的自由派现代艺术家们, 极力盛赞这是现代美术中的极简洁的设计, 它与地景艺术作了极其巧妙的融合。尤其那V形黑色石墙墙面, 更充分利用了地形与空间的特点, 犹如一面巨形的镜子般紧接着一片隆起的地层, 随着墙的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一个斜坡。当你往V形的中央部位走去时, 便会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感觉:好像自己逐渐沉入了泥土之中, 连自己的影子也浮在那刻着五万多名阵亡将士的名字上了!对此, 林璎也坦承:美国军人的名字是以阵亡先后从石碑中间“开始”, 再以最后阵亡者的名字汇合到中间来“殿后”, 这便是“表示战争的起始和结束相遇, 一切也都“结束”了! 毫无疑义, 这正象征着和平的获得是以数万条美国军人的性命去换取的, 代价何其昂贵! 恪守传统的保守派人士却对林璎的设计感到惊慌不安, 他们认为, 纪念碑理所当然应是光荣与颂扬的象征, 哪能容忍两面各长达70多米的黑色石墙! 黑色正是哀伤、颓丧与堕落的象征! 批评者还痛责林璎的设计“是对这场战争疯狂的诅咒和莫明的质询”,“低劣的沟渠”“一堵羞耻之墙”, 甚至还有种族偏见者说“我们不能接受一个由黄皮肤的人设计的纪念碑”。好在美国的法定程序与民意反映都会获得同等的尊重, 并非只有谁说了算。1982年3月11日,林璎的方案获得批准,11月13日纪念碑落成开放。如今,从飞机上俯瞰华盛顿,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能看到一个很大的英文字母V,那就是林璎设计的越战阵亡军人纪念碑。碑身深入地下,由两面各76米长的黑色花岗岩碑体组成,夹角为125度。中间连接处高约3米,入地最深,两翼向上展伸并形成两个尖端,一端指向林肯纪念堂,另一端指向华盛顿纪念碑。碑身镌刻着58132个阵亡将士和失踪者的姓名。18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美国民众到过碑前寻觅自己阵亡亲人的名字,并透过薄纸从大理石摹印下来留念,更不断有人抚摸着大理石上亲人的名字,久久饮泣沉思!2000年1月12日美国发行第九套《世纪之庆》系列邮票,其中就有一枚越战阵亡军人纪念碑邮票,画面为一位把头靠在“墙”上的越战老兵,伸手抚摸着镌刻在碑上的姓名。生者和死者,被这座纪念碑相隔,也通过这座纪念碑相连。客观的事实反映,林璎的抽象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人们已逐渐从深层领会林璎艺术设计的内涵价值。我有一枚盖美国首都华盛顿邮戳,十分大气的越战纪念碑明信片,是南京资深集邮家李力先生送给我留作纪念的。

奥巴马为林璎颁奖

 
 
 
 
林璎摄于福州宫巷沈葆桢故居
右起:林璎的哥哥、林璎的妈妈张明晖、林璎(前排持照相机);
作者的母亲张瑞美、四姐沈季璎、大姐沈孟璎、四姐季璎的女儿立枚。


1989年由林璎设计完成,坐落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黑人民权运动纪念碑,又一次让林璎扬威于美国的景观建筑的艺坛之上。以后她又为母校耶鲁大学设计了“招收女性学生20周年”雕塑,为纽约苏荷区的非洲艺术馆做了空间设计。而1994年才完成的为纽约宾州火车站创作设计的大钟“推移的时间”,更是她进入艺术创作新时期最令人眩目的代表作了。不论从历史题材中,还是从艺术的时空中,林璎都深深地灌注着对人类生命的关爱。

由于林璎的杰出成就,美国亚太裔妇女联盟授予她“女斗士奖”,美国《妇女家庭杂志》还把她选为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55名女性之一。1992年,美国法律援助和教育基金会又给她颁发正义行动奖章。1994年11月的一期《时代》杂志,该刊继自1974年和1979年以来,作了第三次“50位美国未来领袖”的评选,林璎便是唯一被选上榜的华裔人士。1995年3月,一部由著名美国华裔导演李斐君女士拍制的纪录电影:《林璎:明亮清澈的目光》,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金象奖。林璎,这位早已成名的与她的姑姑林徽因一样的才女,华裔新生代的雕塑艺术家,再次受到众所推崇,而被视为继华裔建筑艺术大师贝聿铭之后最具光明前途的将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融于一体的明日之星, 林璎的越战阵亡军人纪念碑已经二上美国邮票, 她的其他知名度极高的景观建筑设计, 极有可能也会登上美国邮票。

林璎虽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美籍华人,但热爱中国,热爱祖籍地福州。我母亲在世时,她曾专程来福州寻根省亲,她钟情福州的山山水水,福州西湖、鼓山和三坊七巷的许多名人故居都留下了这位才女的足迹。

                                                            200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