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女书——东山歌册
来到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胜地、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福建东山岛旅游,有时可在街头巷口、居家茶间看到三五成群的休闲“歌册阵”。歌册是东山岛盛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几乎都是媪妇、姑娘在演唱,她们唱腔流畅,押韵协调,词汇丰富,或独自哼唱,或围聚坐唱,或沿街走唱,或登台演唱,不用道具,乡土气息十分浓郁。歌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清唱,不需要二胡、三弦和鼓乐伴奏。
有一种说法称,歌册是宋朝以后北方的评话、弹词流传到闽南演变成的。演唱时一般由一人手持歌册视唱,众人欣赏,偶有少数职业艺人用竹板击节。它属于民间叙事诗,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描绘,是一种多段体的“弹词”说唱,唱词多为七字句韵文,四句为一组转韵,押平声韵。有时根据故事情节及情绪变化插上一段四字句、五字句或六字句。每一韵组最后一字拖长音,唱腔音乐带有朗诵色彩,有基本的腔调但没有定谱,节奏的急缓由演唱者视情节需要灵活掌握。
旧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大都与读书无缘,因此,她们把歌册当作启蒙读物、速成课本,在听唱歌册中识字明理,这也是歌册为广大妇女喜闻乐见的原因。辛亥革命以后,歌册的主题思想,以宣扬爱国主义、歌颂清官、反对封建礼教束缚为其主流。由于它是旧弹词演变而来,所以,全歌或每个章节开头,常有一段宣扬因果报应的诗或歌文。民国时期,闽南女艺人编写了《缓婚配歌》,反对包办婚姻和宣传晚婚,《新中华》则是宣传推翻帝制的名篇。后来宣传土地革命的《澎湃歌》和宣传抗战和抗日英雄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歌册,至今仍在老辈人中流传。1959年,闽南歌册《海堤之歌》走进中南海向中央领导献演,周恩来总理对这一独特的艺术奇葩大加赞赏。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文化节闽南走透透大型文艺演唱会上东山歌册备受欢迎
关于歌册在东山的流行历史记载,明洪武年间,东山岛开辟为通商口岸,南来北往的商贸活动也带进文化交流。其时粤东潮州歌册随之传播进岛并和兴化、泉州的“秦腔”、“南词”配合,产生了一种多成分音韵的“东山歌册”。从那时起,家庭中的老妪、闺房里的少女、劳作之余的青壮妇女都以唱歌册为乐趣,其魅力绝不逊于今日的卡拉OK。演唱者有的在空闲时自娱自乐,有时大家一边哼唱,一边织渔网、补帆或刺绣,听众多则大声唱,听众少则小声唱,唱到高潮处,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与歌册中的人物共鸣,或骂几句,或赞几声,收到“听歌册流泪,替古人担忧”的效果。歌册不但成为妇女们爱不释手的“女书”,而且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许多目不识丁的妇女对于美与丑、爱与恨、善与恶、忠与奸的辨识,以及对历史概念的粗浅诠释和窥见,均来自“东山歌册”。
明末著名理学家、书法家黄道周(东山岛人)在京做官时,一些同僚见他学识渊博,询及家乡文教情况,黄道周答道:“吾乡娘仔皆善歌”。清嘉庆年间,有个侨胞陈载坤在异国写信给妻子,均以歌册韵调形式表述,做妻子的拆阅展读,倍感亲切。有位台胞用歌册文体给家人的信写道:“一把雨伞圆又圆,夫妻双双并肩行。恩爱方今未三月,送别我歌泪淋淋,只为生活过海去,妹你切莫太伤心,家中双亲多照顾,辛苦全靠妹一人……”旧时在东山岛民间流传一句话:“嫁女先要添唱本,让与新娘唱厅堂。”当地有位著名女艺人许甘生前忆述她出嫁时,亲友曾赠她60多部歌册作“嫁妆”,雇人挑送到夫家,显示新娘是一位不凡的才女。然而,“文革”十年期间,歌册被列为“四旧”,大多付之一炬,几近湮没。前几年,东山县文化部门发现一位居住在该县铜陵镇桥雅街,年届八旬的老妪黄武英,凭着坚强的毅力,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歌册,保留了不可多得的民间文艺资料。据介绍,经黄武英老人搜集抢救的歌册达上百部约1500多万字,其中最长的一部歌册《双鹦鹉》有200万字之多。黄武英出生于东山县铜陵镇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是清代东山县一名秀才。到她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父亲生下四男一女后,为了谋生去了南洋。当时的铜陵镇(古称铜山)文化娱乐非常匮乏,但吟唱歌册却非常盛行。黄武英的外婆、姑妈、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歌手”,黄武英从小耳濡目染,十来岁时学会吟唱第一部歌册《谢玉辉》,其后便一发不可收,小小年纪就能连续吟唱几十本的歌册。她的惊人记忆和聪明悟性经常受到家长和乡亲们的夸奖。20岁那年黄武英带着一箱子歌册作为嫁妆,嫁给了教书先生孙子仪。“文革”浩劫期间,黄武英老人冒着随时可能被戴黑帽、挨批斗的风险,把数百本珍藏的“歌册”化整为零寄存到贫下中农成分的歌友家中,避免被抄家,使这笔宝贵财富幸免于难。
东山歌册是闽南地方曲艺的一朵奇葩。近几年,日本TBS电视台记者、美国的中国文化研究学者等海内外媒体、艺人、学者先后多次走进东山岛采风,聚焦东山歌册。东山歌册自古以来用闽南方言哼唱,由于闽南方言基本词汇仍保留古汉语常用单音词成分,故被人们形容为古老的唱词化石。1977年秋,美国先后发射“旅行者号”宇宙探测器寻找“太空人”,携带地球上有代表性的60种语言,其中就有闽南方言,而广东潮汕方言就属于闽南方言语系。改革开放以来,歌册受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出版部门的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古代曲艺选集》等典集都介绍了歌册,还选录部分精品,从而使这一独特的“女书”不被湮没。 2006年6月2日,在国家文化部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东山歌册名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