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花鸟画家边景昭
边景昭花鸟画
明代著名宫廷花鸟画家边景昭,字文进,福建省沙县人。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永乐年间(1403—1442年)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
在绘画艺术上,边景昭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他精画禽鸟、花果,勤于深入生活,体察细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征,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他画的翎毛与蒋子成的人物、赵廉的虎,曾被称为“禁中三绝”,其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竹鹤图》。明李开先在《中麓画品》指出:“边景昭其源出于李安忠。"清代顾复在《平生壮观》也指出:“得黄要叔父子遗意。”黄要叔父子即北宋初年黄筌及其子黄居采,所创工笔重彩花鸟画风,成为宋初“院体”标准体制;李安忠是宣和朝画院画家,花鸟亦善然而出。边氏沿续南宋院画风格和元代边武、张舜咨传至闽地的文人水墨花鸟画风,趋于粗简劲健,故边氏也受到一定影响。其成熟的花鸟画法即粗细相兼,妍雅并重,华美中透出雍容浑朴气象,遂自成一格,开创了明代“院体”花鸟画新风。
边景昭花鸟画,既承继了“两宋”宫廷花鸟画的传统特色,又掺入了明代皇室平民化的贵族品味,在取材立意、构图、笔墨、格调等方面都有所反映。边景昭所绘的《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为其代表作,画面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聚集;同时,形象刻画生动活泼,尤其百禽的动姿,悉尽其态,气氛热闹欢快;构图饱满,呈现“茂密”的特点,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画特色的佳构。
《三友百禽图轴》和《春禽花木图》 (上海博物馆藏)中的花卉翎毛以北宋“院体”为本,山石则源自南宋马(远)、夏(圭),勾线粗劲方折,皴法运侧锋斧劈,粗细对照,刚柔相济,设色、水墨映衬,作品于工妍中别具雄健韵致。《竹鹤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雪梅双鹤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则更多清雅格调,于精微中透出雍容浑朴的气象。主体双鹤均作近景特写,准确而细致地描绘了它们的体态、羽色;翠竹或白梅背景,又映衬出幽旷出尘的品格;总体风格既不同于北宋的过于柔细,又有别于南宋的一味苍劲,工丽与清雅和谐结合,精细与洗练因物而施,其格调亦带平民化贵族品位。
边景昭的作品由于画法均主宗宋人,故常被洗去本款,改称宋人画,因而传世极少。顾复《平生壮观》即有记述:“先君云文进(边景昭)、廷振(吕纪)、以善(林良)翎毛花卉,宋人余教未衰……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易之,好事家所见之翎毛花卉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予不能不为三人危之。"事实也确实如此,存世作品中有不少宋代宫廷花鸟画,分析画风,虽不能肯定为边氏之迹,也属边氏流派的作品。
边景昭创立的花鸟画风,当时已蔚成一派,边氏传人的作品今亦罕见,大约也多被改款为宋元画,唯边楚善有件传世作品《夏景聚禽图轴》藏于日本。
边氏画风对明代宫廷绘画亦颇有影响。宣宗朱瞻基的诸多御笔花鸟即仿边氏,如《花下狸奴图》、《猿戏图》、《三羊开泰图》、《壶中富贵图》、《子母鸡图》 (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均属细腻而清雅、寓吉祥含意的工笔设色画,正德三年张世通跋《宣德宝绘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即指出:“国初边景昭有八节长春之景,当时御笔亦多仿其意,于令节赐大臣。”成化年间驰名的林良,以水墨法见长,但最初也宗法边景昭一路,如《广州府志》所载:“时复绘花草,曲尽其妙。虽祖黄筌、边景昭,然荣枯之态,飞动之势,颇有心得,遂成一家。”存世作品中,《山花白羽图轴》(上海博物馆藏)运工笔重彩法,风格接近边氏。稍后弘治年间的吕纪,渊源更来自边景昭。
边景昭的籍贯,也是一谜,画史多载为“陇西人”,陇西即今甘肃一带,唯福建地方志记其为“沙县人”,明嘉靖《沙县志》列其为沙县人,清代《沙县志》更具体的指出为“兴义坊人”。闽侯收藏家徐勃《闽画记》认为:“诸画谱皆谓景昭为陇西人,盖边姓旧出陇西,题款或署其故郡,遂至传讹。”从目前所见的边氏绘画作品题款来看,边氏皆不署“沙县",大约是想告诉别人,旧出陇西的边氏望族殷实有代,堪与皇亲贵胄往来,因此,“题款或署其故郡,遂至传讹”,边氏为沙县人无疑。
在明代宫廷绘画鼎盛时期,边景昭的花鸟深受赞赏,评价甚高,是明代花鸟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