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7 09: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蒋平畴

潇洒风流尺幅间


画家马骅在香港笔会上作画


去年岁末,马骅同志随同以陈明义、黄文麟为名誉团长和团长,陈玉峰、陈奋武为顾问的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交流团赴香港进行笔墨交流和书画展览,这是闽港书画界一次盛会。交流访问团把马骅的作品赠送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的朋友和乡亲。许多与他相识多年的画界人士观后,无不对这位业余画家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喜。

马骅同志早年即涉猎绘画,后投身革命成为军人,为宣传抗战绘过壁画,作过题图。虽未能耽心绘事,但身经南北、目寓万象,兼之爱好收藏书画,与艺术家结缘,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悉心研习中国画,如鱼得水。八十年代中期离休赋闲,更见专注。天假良机,正当他走上近乎专业画家之路时,老画家郑乃

先生寓移梅峰,与他结邻,他请教益勤,频承指点,画艺精进。他勤于临摹、写生和创作,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世界,画稿数以千计。天道酬勤,他取得了成功,获得福建省首届书画节银奖及全军老干部书画展金鹤奖等殊荣。

果 蔬            马 骅



悬崖窥峭壁               马 骅



他平素临习与写生并重,临习画本对象,不拘门户,但求兼收并蓄。凡经笔下,虽未必皆可超越,但所具有的遗貌取神的能力,显露出他腕运神追的才气。如为敬爱的周总理画像,虽为临作,然而那人们熟悉的音容,那平易近人的风韵,令观者倍感亲切。他重视写生,也善于写生。远足秦岭蜀川,登临泰岱黄山,乃至徘徊自家花圃,皆凝神观察,凡扣住心弦者,大都收入画本。怎样写生,如何将素材提炼成真正的艺术品,当体现出作者所具有的审美能力与驾驭笔墨的本领。《云谷春晓》,是作者夜宿黄山晓起临眺云谷寺所作。是时,眼前翠岚叠峦,令他心醉。看山如读画,当领略到飞云开合的内在气象之美妙时,他不禁驰毫泼墨,丈山尺树化在云烟变幻之中,斯成淡怡春山、淋漓犹湿的画幅。胸有丘壑,笔便畅达。作者笔墨所畅达的,正是其一泓不可压抑的感情之水。基于此,马骅同志所作,多见高雅、生动。在他的画作中,既无画本的重复,也非标本的再现。一幅牡丹,着笔不多,却含情脉脉。写意鸡冠花,极具笔墨情趣。点点清圆的风荷,晶莹动人,仿佛在倾吐作者的心声。《双桥清音》取材蜀山,我观之有旧地重游、再次凭栏静听桥下泠泠流水之感。画材的选择与大块笔墨融洽在虚实有度之中,使人感到作者具有“竖划三寸,当千仞之会,横墨数尺,体万里之迥”的能力。《满目青山夕照明》,用绚丽的晚霞与隐约的青山为背景,以轩昂于天地的苍翠群松为主体,法备气足,幅仅二尺见方,但坚贞浩气,蔚为壮观。画家不愧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人。

烟云泉石,鸟语花香,马骅同志均能撷取入画。前者求其韵,后者得其趣。故好其山水画者有之,赏其花鸟画者也不乏其人。之所以如此,与他自己摸索走上创作道路有关。他一手伸向传统,求能博取,并深知“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肠”;一手伸向生活,力求饱览,且能洞悉写生并非创作,尺幅剪裁务须体悟造化之真谛。“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有充分准备,长期积累,就能臻入更高的境界。这次随同高规格的访问团赴港交流,他获得很高的赞誉,也就成为必然了。

这位高挑个儿,普通话带着浓厚的山东音,永远带着坚毅而又充满智慧与深情眼光的老战士,乐观而豁达。他的眼光好像在告诉我:他业已开始的画家生涯,会更多彩,更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