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15: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徐 斌

刘禹锡的后园


刘禹锡

最热闹的,莫过于市廛;最寂寞的,也许是陋室。

刘禹锡的《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开首四句“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可能是他当年在和州陋室的生活写照。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官宦足迹如余秀华所谓“穿过大半个中国”,和州只是他行程中的一座码头。但在这里,他留下了陋室,留下了《陋室铭》。于是,和州穿过历史烟云,走到今天,走进课本,走进人们心里。

原建筑早已不存,现在的陋室,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于原址修葺的。室为一正房两厢房,呈“品”字形,坐北朝南,小巧而紧凑。正房四角如翼,中有塑像、诗画、琴架、床榻凳等,庭前阶仅数级,梧桐交柯,桂花幽香。两厢房以前有古钱币展、古棺椁展,如今移至他处,物去房空。

硬就硬到底,舍我其谁。刘禹锡这个人,用家乡的说话,是个硬头货。王侯将相,已作尘埃,而我还是我。

唐顺宗时,他即参加“二王刘柳”集团,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失败后,他与柳宗元等八人,多次被贬,颠沛流离。十年之后,他奉诏还京,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因“语涉讥刺”,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任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后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长庆四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虽然被贬,但他豪情不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次年任主客郎中。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共历二十四年。他虽屡遭打击,但始终不屈。“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所作《再游玄都观绝句》就是他不屈气节和乐观精神的写照。

诗人的这种豪放和倔强固然是性格使然,更在于有内在操守作为支撑。

刘禹锡一向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不肯随波逐流,不喜通衢闹市,唯愿散居闲处。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时,他避开闹市,择城墙拐角处更鼓楼旁的一块高地建竹楼而居。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价廉而工省”,素洁且优雅,可助文人之清兴,刘禹锡也许是这么想的吧!

改任连州后,他也是远避尘嚣,在海阳湖畔建“吏隐亭”,独处其中,并写下表明心迹的《吏隐亭述》:“天下山水,无非美好。地偏人远,空乐鱼鸟。谢工开山,涉月忘返。岂曰无娱,伊险且艰”,“石壑不老,水流不腐。不知何人,为今为古”。

任和州刺史后,因和州是上邦大郡,又在金陵附近,市井繁华,丝竹杂乱,他在城东筑陋室而居。公务之余,他把案牍之劳抛在一旁,在此接待鸿儒贤士,或独处调弦读经。就在此时,《陋室铭》横空出世。

《陋室铭》文字不多,内涵却异常丰富。他有意识地将素琴和丝弦、案牍和阅经、鸿儒和白丁对举,来强调自己的爱好和人生选择。说白了,他喜爱音乐,却厌恶歌舞聚会、笙歌聒耳;厌恶官样文章而喜爱读书,尤其是自己深研过的佛经;喜爱安静和独处,但友人造访也能谈笑甚欢。

《陋室铭》不全是咏颂淡泊和超脱,内中也有希冀和待时奋起。最后两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诸葛庐、杨雄亭作结,意在暗地表明:居处简陋志向却不浅陋,“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的壮志一直存于胸中。这与他在《历阳书事七十韵》中勉励自己要勤于政事,把一己之乐置于脑后,全力以赴投入当时的抗旱救灾以拯民于水火的自励相表里,从不同的侧面印证着刘禹锡人格的高尚。

走进刘禹锡的后园,人们看到一位真实的刘禹锡。

“品”字形建筑之外,设有围墙,房屋与围墙之间,种了许多蔬菜:芹菜、芫荽、大蒜、雪里蕻。想当年,公务之余,刘禹锡在这个园子里也可以种种菜吧。

出得园来,就是一座小山,上有望江亭,可以鸟瞰长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此言,很可能是以此自喻,至少也是一种追求。

在和州刺史任上,他曾游历金陵和扬州,把他的后园扩大延伸。在扬州,他巧遇因病从苏州刺史任上退下准备返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人本来就惺惺相惜,又一生历尽宦海风波,晚年得以聚会,更觉情投意合,诗歌酬和,不在话下。

面容清矍,神态庄重,目光睿智。粉墙乌瓦的刘禹锡纪念馆前,刘禹锡的塑像沐浴着阳光倔然而立。

底座文曰:“刘禹锡字梦得,公元七七二年至八四二年,唐朝进士,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公元八四二年任和州刺史。他秉性耿直,志行高远,生活俭朴,为官清廉。当时住在州署后三间屋中(现陋室),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陋室铭》。”

陋室铭(启功书)

刘禹锡的后园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