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1 10: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玉林

陈宝琛家族的藏书楼


陈宝琛塑像


螺洲,又叫螺江,位于福州南台岛东南端,离市中心约23公里。因盛产柑橘,它又被称之为橘洲。螺洲的居民中,以陈、吴、林三姓为主。其中,陈氏为望族。陈宝琛的《三修族谱序》称,明朝洪武年间螺洲陈氏从长乐鹤上陈店村迁入,自其始祖陈巨源起,已传20多代,清初开始显赫。

螺洲陈氏第十三代陈若霖,1787年中进士,历任巡抚等要职,审理许多疑难冤案,颇有政声。陈若霖70寿诞,道光皇帝御赐“福寿”金字横匾,悬挂于螺洲陈氏宗祠大厅。陈若霖后任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尹,1832年致仕,归乡途中病逝于从天津开出的船上。陈若霖为官45年,名重朝野,是螺洲陈氏发达之祖。

陈若霖次子陈景亮,进士出身,官至云南布政使。孙陈承袭(陈景亮子),进士出身,任刑部主事,后辞职回乡。曾孙陈宝琛(陈承袭子),1868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螺洲陈氏从陈若霖起,连续五代出进士。陈承袭有6个儿子,3个进士、3个举人,“六子科甲”在当地传为佳话。陈承袭孙子(陈宝缙)的儿子陈懋鼎也是进士,“父子叔侄兄弟同榜进士”亦为奇观。

螺洲陈氏,这一近代福建最显赫的官宦世家,在螺洲店前村旧府先后建成著名的“陈氏五楼”———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晞楼和北望楼。

陈氏五楼均为土木石结构,两层楼房,为陈宝琛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修建,总占地6.17亩。

赐书楼。原址在螺洲店前村天后宫旁,是陈若霖藏放皇帝赐书的地方,书法家翁方纲曾为其题写匾额。因年久楼塌,陈宝琛将其改建于后门埕,匾随楼移。溥仪送给陈宝琛的书也收藏于此。1884年陈宝琛被罢官回乡后,就居住在楼下。赐书楼两层木构,单檐硬山顶,原有藏书多达15100多册,古色古香,规模宏大。楼前有一幢面阔三间的平房,据传陈宝琛就出生在这里。

沧趣楼。陈宝琛遗作有“余年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之句。此楼坐北朝南,木构双层,面阔5间,进深4间,四处有雕栏玉砌,工艺甚为精巧。楼前有假山、鱼池、亭榭、石栏、回廊、石阶,广植花木,颇具庭院风韵。此楼以藏书为主,除大量书籍外,还存量颇丰的金石古玩文物。陈宝琛家居时,常在楼上阅读书籍,把玩金石,消磨时光。回廊墙上镶嵌5块唐朝志铭,庭院中还保留一块有“铁石”等篆书题刻、重达数吨的铁石假山。

沧趣楼所藏图书除当时皇室图书外,还有不少来自民间的版本及各种珍本、善本。尤为难得的是,陈宝琛还把部分珍品影印刊行于世,此楼也随着影印图书的广泛流传而名闻遐迩。陈宝琛晚年不但以此楼名作为自己的雅号———沧趣楼主,甚至自己的诗集也以“沧趣”命名(《沧趣楼诗集》),可见他对此楼之钟爱。

私人藏书,藏于密室,爱惜如宝。沧趣楼这座清末福州著名的藏书楼,被誉为福建的“天一阁”,为保存我国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与现在的图书馆不同,沧趣楼重珍藏而不重阅览,皇室秘藏书、民间秘本藏书、藏书家藏书、名人私家经典藏书、流失海外藏书尽收其中,而且所收多为绝世孤本、私家秘本,有些还是因为历史原因以前不易得到的禁书,以及珍稀手抄本、精美罕见的绣像本、石印本和流失海外已久的古代孤本等。陈宝琛后代将此楼藏书共1万多册全部捐赠给乌山图书馆(私立福建学院图书馆,今福建师大图书馆)。

还读楼。在赐书楼的后侧,与晞楼相邻,取陶渊明“时还读我书”之句,也是陈宝琛藏书之处。木构双层,单檐山顶,收藏有大量的民间善本、珍本。此楼风韵古雅,环境幽静。

晞楼。位于还读楼与北望楼之间,坐西向东,以迎朝阳。木构双层,单屋檐硬顶。在晞楼和还读楼之间,置有阳台,阳台为陈宝琛纳凉赏月、迎风听雨的地方。

北望楼。在沧趣楼前左侧,清朝灭亡之后建成,取名北望楼,表达了清朝遗老陈宝琛的政治立场。楼内悬挂溥仪肖像,陈列祭器等物。此楼亦为木构双层,单檐硬顶,分前后楼,中隔小天井。此楼建筑精美,由于精巧华丽,人称“小姐楼”。



陈宝琛书库




赐书楼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