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22:5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 挺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7.蔡襄与《蔡忠惠公文集》

 

 

蔡襄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历知福州、开封府、泉州、杭州等地,官至端明殿学士,堪称德才兼备的名儒贤臣。他以书法名世,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工诗善文,所著《蔡忠惠公文集》内容丰富,众体皆备,清遒粹美,简洁深厚,在北宋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他对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广为涉猎,两知泉州的任上,主持过泉州洛阳桥的建造。他对福建的特产茶叶与荔枝,仔细观察,悉心研究,积累了许多科学资料和丰富经验, 先后撰成的《茶录》和《荔枝谱》两部科技专著,在中外植物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蔡忠惠公文集》三十六卷首一卷,(宋)蔡襄撰。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兴化军仙游(今属莆田市)人。蔡襄自幼即好读书,宋天圣八年(1030),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九年(1031),以进士甲科第十名及第,授漳州军事判官,任职四年。景祐三年(1036),任西京留守推官,因作长篇组诗《四贤一不肖》名动京师。康定元年(1040),迁调入京,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充馆阁校勘。庆历三年(1043),擢任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与欧阳修、余靖、王素并称为“四谏”。五年(1045)四月,以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那些权贵心怀畏惧,多有收敛。

庆历四年(1044),蔡襄调任福州知州。六年(1046)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在福州看见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拜,多为蛊毒所害,遂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就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蔡襄还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八年(1048),丁父忧去官归籍。

皇祐三年(1051),授右正言判三司盐铁勾院,复修起居注。次年(1052),迁朝奉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权同判吏部流内铨。至和元年(1054)七月,以礼部郎中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二年(1055),以枢密直学士起居舍人知泉州军州事,后再徙知福州。嘉祐三年(1058)七月,复知泉州府。在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开工建造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万安桥,即今泉州洛阳桥。该桥的建设成了当时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建造工程技术上,首创了“筏形基础”“浮运架桥法”与 “种蛎固础法”等三大施工技术。尤其是“浮运架桥法”,至今仍为桥梁建筑工程中所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桥成之后,蔡襄拟订了千古传诵的《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真实地记载了建桥情况和桥的规模。

嘉祐五年(1060),召拜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权三司使。治平二年(1065),以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杭州。四年(1067)八月,病卒于莆田新居家中,诏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葬在仙游枫亭蔡岭。淳熙三年(1176),其曾孙蔡洸为蔡襄奏请谥号于朝廷,宋孝宗赐谥“忠惠”。庆元年间(1195—1200),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 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蔡襄是北宋名臣,一生忠君爱国,刚直不阿;为官清正,惠民孝亲;荐举贤良,贬斥邪佞。蔡襄又是一位富有革新思想和深得民心的政治家。在福州、泉州、杭州等任地方官时,兴儒学,正风俗,恤穷民,除恶吏,修水利,筑桥梁,轻徭役,薄赋敛,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

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蔡襄诗文集是南宋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整理的《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其中序目、卷一至六、三十五至三十六配清抄本),卷末有清朱锡庚《跋》。明代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四十卷,附有《端明别纪》十卷,明陈一元校,朱谋玮重校;万历四十四年(1616)蔡善继双瓮斋刻本《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亦附有《宋蔡忠惠别纪》十卷;天启二年(1622)颜继祖刻本《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别纪补遗》二卷。清代的有:清雍正乾隆间蔡襄的后裔蔡仕舢逊敏斋刻本《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三十六卷首一卷,附《别纪补遗》二卷。另外《端明别纪》也有万历三十六年(1608)单刻本。除上述单行本外,收入各种丛书的有:《宋元诗》六十一种中收录的有《蔡莆阳诗集》六卷,《两宋名贤小集》中收录了《蔡忠惠集》二卷,《八代文钞》中有《蔡君谟文钞》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收有《端明集》四十卷等。

兹据清雍正乾隆间蔡氏逊敏斋刻本《蔡忠惠公文集》评介如下:

《蔡忠惠公文集》三十六卷首一卷。卷首有清代孙嘉淦、蔡廷魁、雷鋐、吴日炎的《序》,《蔡忠惠公本传》,以及王十朋、蔡善继、史继偕、黄国鼎、何乔远等人的《序》。全书分为:诗八卷、文二十八卷、另附有补遗,其中包括词一首。具体详目为:卷一,赋、四言古诗;卷二,五言古诗;卷三,七言古诗、杂言古诗;卷四,五言律诗;卷五,七言律诗;卷六,七言律诗;卷七,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句;卷八,七言绝句;卷九至卷十四,制诰;卷十五至十七,奏议;卷十八,国论要目;卷十九,书疏;卷二十,表;卷二十一,状;卷二十二,札子;卷二十三,箴、铭;卷二十四,书;卷二十五,记;卷二十六,序;卷二十七,启;卷二十八,启笺、别纸;卷二十九,斋文、传、疏、说、议、赞、论、对、解、文、辨、述;卷三十,杂著、茶录、荔枝谱;卷三十一,杂著;卷三十二,哀词、祭文;卷三十三,神道碑、墓志、墓表、墓碣;卷三十四至三十六,墓志铭。后附录补遗。

蔡襄的诗,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政治民生诗。大都描写北宋的社会政治与民生等现实问题,往往是因事而起,有感而发,针砭时弊,反映其耿直人格和忠惠风范。此类作品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其《四贤一不肖》组诗。曰:

先民至论推天常,补袞扶世为儒方。圜冠博带不知本,樗栎安可施青黄。

帝图日盛人世出,今吾永叔诚有望。处心学士贵适用,异端莫得窥其墙。

子年五月范京兆,服天子命临鄱阳。二贤拜疏赎其罪,势若止沸反扬汤。

敕令百执无越位,谏垣何以敢封囊。哀来激愤抑复奋,强食不得下喉吭。

……

我嗟时辈识君浅,但推藻翰高文场。斯人满腹有儒术,使之得地能施张。

皇家太平几百载,正当鉴古修纪纲。贤才进用忠言录,祖述圣德垂无疆。

该诗起因在于:范仲淹上《百官图》议论朝政,指出吕夷简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而被指为朋党贬到饶州;集贤校理余靖和馆阁校勘尹洙先后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馆阁校勘欧阳修诘责司谏高若讷趋炎附势,迎合吕夷简,也被贬为夷陵县令。一时间,朝廷奸臣群起攻击忠正贤臣为“朋党”。蔡襄目睹言者均被谪贬,心中感到不平,便作《四贤一不肖》诗,称赞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四人为贤人,痛责高若讷为不肖之徒。这篇诗作一出京城,士民争相传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该诗体现出蔡襄作为历史名臣所具备的品质。其余如《姑胥行》《和王学士水车》等。这类的诗歌可以说是诗人的政治主张在诗歌上的延续,题材多为古体诗,诗风古朴,语言不以华丽见长,多直抒胸臆。

其次酬答诗。蔡襄宦海沉浮36年,交游非常广泛,与朋友往来多以诗,因此蔡襄诗中很多酬酢赠答的诗作。如:《江头别杜殿丞》《寄襄城孙主薄》《泊吴江寄武叔平》《寄钱塘春游诗呈南阳郭待制》等,其内容或是依韵和答,或者是表达朋友之间的友谊、传达自己的问候,或诉说近况、或表达离别的伤感等。再次山水诗。蔡襄在福州、泉州时任职闲暇时,多游山玩水,有不少描写山水的诗作,如:《宿海边寺》《登清风楼》《榴花洞》等。也有许多描写旅途景色的作品,如:《访天台庵》等。这类诗意境幽美,整体格调明净安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是应制诗。蔡襄身为皇帝近臣,这类应制之作必不可免。其内容都是歌颂皇帝功绩,赞扬太平盛世,表达自己的忠心,如:《亲祀南郊诗》《谢賜御书诗》《群玉殿赐宴并序》等。

蔡襄工诗善文,他的诗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众体皆备,清遒粹美,简洁深厚,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北宋文坛上,蔡襄诗歌成就虽不及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人,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五评其诗曰:“今观所作,虽未能排突欧(欧阳修)、梅(梅尧臣),驰骤坡(苏轼)、谷(黄庭坚),在北宋诸作者间,亦不失为第二流焉。”当世及后世学者对蔡襄的诗也多有称赞。

蔡襄的文,更是数量壮观,题材丰富,文体齐全。举凡制诰、奏议、书疏、表、笺、状、序、札子、启、书、策、传、记、论、碑、墓志等均有涉及。其文主要分为议论、叙事、抒情三类:

议论类主要体现在奏议、书疏等文体中,涉及的内容多是谈论革新朝政、改革时弊、为民请命等,体现了蔡襄关心时政、关注民生热情,也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如:《国论要目》和《论兵十事》等。

叙事类多是游记中写景状物、人物的传记等。如:《游径山记》《杭州清暑堂记》等,常在叙事中融合自己的情感。

抒情类表达个人亲情、友情、爱国之情。蔡襄一生为国操劳,鞠躬尽瘁。如:《福州谢上表》《泉州谢上表》等,表达其忠君为国之情;《与观文侍郎书》、《致二郎三郎札》等,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之情。蔡襄一生交友广泛,对朋友重情重义,在其文集中有不少和朋友交往的作品。《蔡襄集·别纪补遗下卷》中的《瓠编》是这样评价蔡襄的文:

蔡公三赋,弘博典炳,有江(江淹)、鲍(鲍照)、徐(徐陵)、庾(庾信)之致。其序记、杂文简练高古,尺牍、题跋亦如此。若奏疏,则以批鳞直气,寓引喻曲譬之中,使人主读之,明白感动,陆宣公后不多见也。谥不曰“文”而曰“惠”,岂真为政事所掩耶?

蔡襄博学多才,还以书法名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楷书劲实端严,行书隽秀婉美,草书纵逸古拙,影响后世深远,在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蔡襄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他对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广为涉猎,除了主持过泉州洛阳桥的建造,还对福建的特产茶叶与荔枝,仔细观察,悉心研究,积累了许多科学资料和丰富经验, 收入《蔡忠惠公文集》卷三十的《茶录》与《荔枝谱》,就是其先后撰成的两部科技文献,其在中外植物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茶录》成书于宋皇祐三年(1051)前后,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论及茶叶的色、香、味判别和各类茶叶的加工、收藏、保管以及斗茶的过程等。下篇“论茶器”,记载了各类制茶工具和品茗工具的制作、质地和用途,并兼述烹茶技巧和品苔方法。对福建的茶叶生产和开发研究.作比了突出的贡献。

《荔枝谱》成书于宋嘉祐四年(1059),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分“原本始、标尤异、志贾鬻、明服食、慎护养、时法制、别种类”七篇。该书在简单地介绍了我国荔枝的历史与主要产地之后,主要论述了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郡所产荔枝的品名种类、产地分布、生长特性以及栽培、鉴定、品评、加工、贮藏、防治病虫害、食用功效等。所记录的闽产优质荔枝32个品种,分上、中、下三等。全书仅2500余字,言简意赅。《四库全书总目》评之曰:“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其叙述待详,洁有笔力。”书中所总结的荔枝品种资源、生态生理待征,具有很高的植物学价值。书中提到的当时加工荔枝的红盐法、白晒法(出汗法)、蜜煎法、晒煎法等,详实地反映了宋代福建荔枝生产加工技术与保鲜工艺,有些至今在民间尚有借鉴价值。此书的问世,对后世荔枝学专著的编撰和荔枝知识的普及,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人整理点校蔡襄诗文作品集的主要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陈庆元、欧明俊、陈贻庭校注《蔡襄全集》,该书是以清逊敏斋本为底本,对蔡襄诗文进行了注释和系年。颇便阅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