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23: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美莺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55.徐熥与《幔亭集

 

徐熥是明代福建著名的诗人、学者。一生负才淹蹇,学识渊博,肆力诗歌,以词采著,风流吐纳,居然名士。其诗倡宗唐,注重复振文雅,自成一家,俯仰古今,错综名理,与其弟徐火勃并称“二徐”。兄弟递相雄长,主盟东南一带,在明末福州诗坛占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作《幔亭集》,各体兼备,七绝最高,近体尚工,清婉典雅,真实显示了福建区域文学特色。

 

《幔亭集》十五卷,(明)徐熥撰。

徐熥(1561—1599),字惟和,别字调侯。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其父徐嘉靖四十四年(1565)贡生,曾为南安训导,任永宁令卒。弟徐勃l著名文学家、诗人、博物家、藏书家。徐熥好学不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虽不喜经学,但经学成绩总令诸生诧异。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但接下来十余年,三上春官三不第。徐熥与其弟徐并有才名,弟以博学称,徐熥则以词采著。万历年间,与其弟徐在福州鳌峰坊建红雨楼、绿玉斋、南损楼等藏书。万历二十七年(1599)病逝,年仅39岁。著有《幔亭集》二十卷,编选《晋安风雅》十二卷。又撰有《陈金凤外传》,惜已佚。

《幔亭集》二十卷,其中诗十卷、文十卷。徐熥肆力诗歌,各体兼备,如古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声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七言绝句等等。其诗作的主要内容为:

一、感怀悲悯之作。如古乐府《秋风辞》《悲愁歌》《占城南》《饮马长城窟行》《铜雀妓》《捣衣篇》《妾薄命》等,均为模仿乐府民歌、文人五言诗的作品。

二、与亲戚友朋交往酬唱之作。如《与陈汝大鳌峰宴集》《怀陈平夫》《剑浦送顾世卿》《怀陈履吉久居山中》《听陈振狂弹琴因怀刘道子》《得舍弟吴中书》等。《得舍弟吴中书》曰:

汝别三旬久,家书两度看。帆前江月逈,马首岭云残。

路远愁装薄,秋高怯被寒,孤身千里客,若箇劝加餐。

    对远在异乡的弟弟关心眷顾,给人长兄如父、情真意切的感觉,跃然纸上

       三、是游览山水之作。 山水寄情,闲情逸致,是古代文人一大雅事。徐熥也不例外,近则如鼓山、石竹山、方广岩、远则如武夷山、虎邱、京师等。此类诗作,或描绘景物,或触景生情。如《游圆峰阁》《东际亭晚眺》《登鼓山大顶》《晚渡淮水》《晚至石竹山》《别方广岩》等。《别方广岩》云:

灵境探应遍,言寻旧路归。殷勤记岩石,惆怅别林扉。

出洞寺全隐,下山泉渐微。行行频矫首,人世到来稀。

真有曲径通幽的感觉。另外,《西湖八景》《武夷十咏》《山居杂兴》《闽中元夕曲》等,地方色彩特别浓厚,也可成为考察明代福州风俗民情的第一手史料。

徐熥之诗,自成一家,俯仰古今,错综名理。明中叶后的诗文,深受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影响。而徐熥主张宗唐,复振文雅。纵观《幔亭集》,不管是送别赠答、登临怀古、行旅寄怀,或真情流露,或意气风发。如《纪事》歌咏时事,有杜甫遗风;《钱塘感旧》则抒发性灵,真情感人。《集郑氏乌石别墅》中的:“僧归残雨寺,樵度隔云村。花落鸟声寂,草多萤火繁。”隽永、恬静、幽远、清冷,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却又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具有晚唐大历风调。《易水道中答谢在杭》所云:

翩翩击筑共游燕,慷慨行歌易水边。

九曲河流看似带,三春杨柳折为鞭。

诗成马上无须草,酒买炉头不论钱。

此去长安应咫尺,与君同赋帝京篇。

则意气风发。而七言歌行《帝京篇》,则充满豪气和激情。整首诗洋溢头热情、抱负和理想,颇有盛唐华丽气象。《下第后书怀》二首其一:

自是扬云白未玄,不才那敢怨苍天。

回看故园八千里,误戏儒冠十七年。

贫依诗书元失计,穷知文字信无权。

雄心销尽囊如水,流落依人面可怜。

则吐露了此次春官下第,又加家庭变故,雄豪之气已经消磨殆尽。而《下第述怀》则云:

匠石屡不顾,定匪明堂材。

渊客屡不采,定匪明月胎。

十年三弃置,中情空自哀。

伤哉吾道非,岂乏干时媒。

叹彼行役苦,畏兹年鬓衰。

进退两掷踢,坐立空徘徊。

升斗岂吾志,结念居南陕。

已现明显的伤感失落色彩,难觅之前意气风发的神采了。《出都门答别邓汝高员外》再叹:

十年三上长安道,阂下献书俱不报

……

空文何以干明主,儒术由来生计疏。

余也今年三十几,依然落魄归田里。

白首何妨老故园?红尘从此辞燕市。

拨剑哀歌日欲昏,垂杨未折已销魂。

人生离别足感叹,穷达悠悠何必论!

已经表露出其绝消赶考念头。

徐熥兼工诸体,以唐人为圭臬,五律类刘长卿,七律类许浑,七绝原本王江宁。诸体中,七绝尤其为人所称道。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曰:“惟和力以唐人为圭泉,七绝原本王江宁,声谐调畅,情至之语,诵之荡气回肠。”沈德潜《明诗别裁》亦云:“惟和近体宗法唐人,在诗道冗杂时遇之,如沙砾中得简珠也。七言尤能作情至语,在李庶子、郑都官之间”。如其著名的《邮亭残花》:

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

试问亭前来往客,几人花在故园看。

沈德潜认为徐熥诗歌婉转关生,觉一种至情余于意言之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二称其:“大抵圭臬唐人,而不为割裂饾饤之学……当明季诗道冗杂,如熥者可谓蝉蜕秽浊”。

在诗歌理论上,徐熥也颇有建树。他所编选的《晋安风雅》十二卷,录明初至万历福州诗人264人。其在《晋安风雅·序》序中谈到入选标准是:

惟不离三唐格调者收之,若有华楚奇险诡于唐响者,悉所不取……上而格汉魏六朝,下而体宗贞元、大历。调有偏长,词必兼善者,不论穷达显晦,皆因诗采拾以彰吾郡文物之美……至于野狐外道,格律稍畔者,虽有梁、窦之权,不敢滥厕片语为雅道蟊贼。

徐熥一生心仪、推崇郑善夫,认为郑善夫是闽中自洪、永之后中兴“雅道”的诗人。《过郑吏部墓》二首其一云:“安得斯人起,重令大雅传”。由此亦可见徐熥所崇尚的诗风,主要在于崇唐,特别是三唐的风雅,反对当时流行的公安、竟陵派的浸淫影响。杨浚《论次闽诗》云:“《晋安风雅》师前辈,绿玉斋中什袭多。能奉唐人作圭桌,兴公诗派幔亭歌”。徐熥的诗友邓原岳也是认可徐熥在明万历年间复振风雅诗坛的重要地位。如邓原岳在《祭徐孝廉惟和文》云:“举世嘈嘈,谁知正声?东海徐生,超超玄著,蚤岁登坛,千言立叶,雅言丈夫,不朽为期。尚论古人,如亲见之。翩翩吾党,匪朝伊夕,立挽颓波。牛耳递执,乃驰赤帜。”曹学佺的《祭徐惟和文》亦云:“子虽在地下兮,实不忘乎风雅”。

另外,张献翼《幔亭集·序》云:

夫当其兴寄山川,发愤于岁月,爰于驱驰,宣情于羁旅,由乐府而逮五七言古,由近体而达五七言绝,调匪偏长,体必兼善,力追古则,尽涤时趋,可谓头头是道,重重发光矣。又一字之工,闻奇而倾耳,片言之巧,规褥而跃心。纸价腾涌于都门,萧谱浸淫于禁掖。雕章绮合,藻思罗开,行且上书凤鸣,解褐鸿渐,探其襟抱,将扶摇宇内,岂区区抢榆所可控而笑哉!闽中时诸子昆弟咸追大雅,取裁风人,作者响臻,同好景附,真足驰骋海内,而惟和则独步当时矣。

屠隆《徐幔亭先生集·序》也评曰:

为律诗,则采唐人之初盛,和雅而鲜怒张;为绝句,则极中晚之才情,华而去纤艳。和雅、华,则为力追古则;鲜怒张、去纤艳,则为尽涤时趋。

谢肇淛的《小草斋诗话》,则推徐熥为闽作家之冠:“吾郡中似当以徐惟和为冠,其才情声调足伯仲高季迪。所微憾者古体稍不及耳”。

徐熥眼中的自己,则是一个非侠非儒的疏狂作家。如《幔亭集》卷九有《自题小像》曰:

平生非侠亦非儒,半世游闲七尺躯。

却为疏狂因堰赛,未忘柔曼转清灌。

违时傲骨贫犹长,对客诗肠老渐枯。

五字吟成心独苦,不知身后得传无。

陈鸣鹤的《徐熥传》尝云:“熥好客,自喜所居户外履常满。客以急者,亡问知与不知,皆绝甘振之,用是家困如罄”。甚至“即假贷所得,随手即尽如故。”(《东越文苑传》卷六)故有“穷孟尝”之称。所以不难理解,他常服道士衣冠从僧道游,而豪放好客的徐熥也得到众多的人缘。万历二十七年(1599),徐熥病重之时,有程仓曹者祷告于城隍,愿以余生代熥。陈鸣鹤《徐熥传》: “及熥卒,闽士大夫,四民过客,亡问知与不知,皆为垂涕。自四方来吊者,趾相错,故尝与熥为诗者相与祀,熥与陈椿于高贤祠”。(《东越文苑传》卷六)

徐熥卒后,其弟徐于沙县兴国寺检编《幔亭集》。初成,致书邓原岳,乞为《幔亭集》作《序》。又致书王百谷,乞为熥作《行状》并《铭》。万历二十九年( 1601),屠隆也作《徐幔亭先生集·序》。后得到清流友人王若的相助,终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由王若刊刻行世。另有“十五卷本”与“二十五卷本”的清抄本行世。2005年,广陵书社出版的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主编《徐熥集》,颇便读者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