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21: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宝川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61.罗明祖与《罗纹山先生全集

 


罗明祖作为明末地方政府的一位基层官员,为官期间,两袖清风,革除弊政,爱民如子,令人敬佩。因生性刚毅,屡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遭排挤,一生“三作令而三黜”,弃官而归,唯留清白予子孙,壮志难酬,抑郁而终。罗明祖归籍后,独居书房,清心淡泊,其著述颇多。由于种种原因,传世遗著极为罕见,仅有《罗纹山先生全集》十六卷残存。该书可补作者生平事迹之阙疑,又能比较全面直接地揭示了危如累卵的明末社会一位正直的下层官吏的心路历程,记录一时一处之史实,既有文献价值,又具史料价值。其作者的诗文创作成就及其风格,亦可由此窥见一斑。

 

《罗纹山先生全集》十六卷,(清)罗明祖著。

罗明祖(1600—1643),字宣明,号昼人,别号纹山。福建永安人。有关文献多载其享年四十四,而生卒年则不详。兹据《罗纹山先生全集》首附的罗明祖之长子罗艰所撰的《先子行状》记载:“先子生于万历庚子年六月十六日□时,终于崇祯癸未年四月廿□日□时,享年四十有四”。可证其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终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

罗明祖是著名宋儒罗丛彦(豫章)第二十七代孙。罗氏原居福建沙县,自明景泰年间始迁居永安贡川。罗明祖之父罗天长,以《易》学名家,“嗜《易》《老》《荘》《列》《参同》《悟贞》《文始》《抱朴》诸书,善辨蝌蚪文”(《福建通志》)卷三十一),曾隠居武夷山十余年,学者称为紫曦先生。

罗艰《先子行状》称:其父纹山“自幼颖悟,甫能言,即受《周易》《老荘》。未几而父没,更遵慈训。每挟册以侍夜绩,咿唔达旦。家亦赤贫,至膏烛之无资,祗尚古庙灯边借当萤火”。可见其年少家贫,苦读励志。明天启元年(1621)入泮,其试文大得时任福建提学佥事钟惺的赞赏,拔冠诸生。天启七年(1627),举于乡。崇祯四年(1631),登进士,与杨廷麟,吴伟业等同榜。罗艰《先子行状》又说:时“已虚馆局以待,而先子不事闚瞷攀谒,卒得华亭令”。

当时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为布货交易之中心,牙侩汇集于市,垄断经营。罗明祖初任华亭令时,按旧例每年地方要送给知县一笔多达“万金”的“市利”钱。罗明祖决心革除这种陋例,勒碣以示,拒收“市利”。 罗艰《先子行状》曾记载此事曰:有人劝他“人取不取,曷遗子孙?”罗明祖答曰:“遗子孙而尽民膏血,民独无子孙乎?以清白遗之足矣!”然而,华亭县有许多富宦劣绅依仗着朝中有人撑腰,拖欠赋税。县衙无人敢去催收。罗明祖不惧强权,从有权势的大户开始,按朝廷要求旧赋、新赋、预赋三赋并催。因此,罗明祖得罪了这些富宦劣绅。当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时,这些富宦劣绅串通一气,勾结上司,将上海县拖欠的赋税移到华亭县,以华亭县未完成督催赋税为由,扣发罗明祖半年的奉禄。守孝期满后,即被调任安徽繁昌知县。

罗明祖在繁昌任期,原县治所在地没有城墙,巡按提出了“筑城之议”。 罗明祖认为繁昌县居民仅一千来户,要筑城,实在不堪重负,建议利用山头为关口,连关为城。巡按强行下令开工筑城,同时挑选乡兵赴营训练。罗明祖又坚决反对说:把乡兵集中起来训练,与“家战人守”之说相违背,当前筑城是大劳役,乡兵训练又是大劳役。民众劳役负担过重,就会发生变乱。巡按以罗明祖违抗命令,耽误筑城为由,将他免职,谪浙江布政司藩幕。

不久,罗明祖复署萧山令。在萧山,一个月内就修建江堤五百丈,有效地治理了萧山一带的长年水患,保障了粮食的增产,因此深受萧山民众的拥戴,颂声大作。然又因称病不去郊外迎接一位过境的中官,而聂被构陷。遂调补河南襄阳令。

崇祯十二年(1639),罗明祖日夜兼程赶到明军与农民起义军作战的前线襄阳赴任。当时正在襄阳坐镇指挥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兵部尚书总理熊文灿以罗明祖没有按期限到任为由参劾他,奉旨降级。同年,熊文灿招抚事败被杀,杨嗣昌代出为督师。为了筹集大笔军饷,杨嗣昌设法纳商旅于兵营,又建议在襄阳等地按田亩加派加征剿饷。根据李世熊《 罗纹山先生传》记载:当时罗明祖认为杨嗣昌的作法是“驱犬羊而就虎圈”与“尽驱天下为盗”,遂分上两疏以驳斥。罗明祖的奏章再次得罪了朝廷中官及督师杨嗣昌,中官与杨嗣昌大为恼怒,遂列状上闻,以“襄阳令专城不驻兵,且运饷违误无军法”(李世熊《 罗纹山先生传》)为由,将其撤职查办,令他在襄阳等候处理。终于三作令而三黜,弃官归籍为民。襄阳城破之后,罗明祖带着家人逃回永安,隐居贡川,再无入仕。回籍后,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了纹山书院。纹山书院大门正面有明代著名书法大家董其昌题写的匾额,北面“星岳代起”则为黄道周所书。罗明祖还曾为福建南溪书院题联曰:

高山仰止,尼山耶?文山耶?一东一南,各随所地而出;

流水盈科,泗水乎?沈水乎?其源其派,到底是海为归。

由于罗明祖为官期间,屡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遭排挤,最后弃官而归,壮志难酬,抑郁而终,年仅44岁。罗明祖的著述究竟多少,目前已难考定。其传世的遗著,仅有《罗纹山先生全集》十六卷。

《福建通志·艺文志》著录:

《罗纹山全集》十八卷,永安(《千顷堂书目》作南平)罗明祖著。按:《千顷堂书目》作三十卷。考原书目录,卷一至卷六为各类文,卷七、八诗,卷九词,卷十史旁,卷十一侮荘,卷十二井福录,卷十三地理微绪,卷四十汉上末言,卷十五襄邑实录,卷十六寓楚杂著,卷十七、八为历代宦官鉴,与三十卷数不符。然今本为明祖子艰手订,当无舛谬。

然而,目前行世的《罗纹山先生全集》则仅有十六卷,清顺治十年(1653)邓可权序刊本。据邓可权《罗纹山先生全集序》云:“惟先生(罗明祖)遗书甚富,廉吏之后,力不能任剞劂。克臣以卖赋遗,先行其全集乙十有六卷,而嘱序于余”。由此可见,该刊本是在罗明祖逝世后,由其长子罗艰在父辈挚友的资助下,不遗余力地收集了罗明祖遗文并雇工刊刻的,且当时实际上只刊刻了十六卷,而非残存。至于《福建通志·艺文志》所著录的“卷十七、八为历代宦官鉴,与三十卷数不符。”与目前行世的十六卷本,亦不相符。

另据罗艰《先子行状》记载:“(先子)犹手著《易经全引》,纂《皇极经世要籍》及抄杜律。……然藏书十万卷,评书百卷,著书三十卷”。 罗艰《全集凡例》又载:“先子自读书外,泊无他嗜。虽生产弗给,不之计也。所以经传俱有评释,而稗官野史,凌杂猥冗之编,皆手自册铅。惜家贫未能概以行世,先其遗稿,而大概可见矣”。诸此又可见,所谓《罗纹山先生全集》三十卷之说,也并非没有根据,可能只是因为“力不能任剞劂”,刊刻经费的困难,导致了“先行其全集乙十有六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罗明祖的作品散佚的确较为严重,即使在该刊十六卷本中,尚有有目无书的。

李世熊《 罗纹山先生传》则说:罗明祖“罢官家居,著《易全引》,诠《皇极经世》,作《九卦图衍》。……有集三十卷,已行世”。可惜目前也的确末见有罗明祖的三十卷本《罗纹山先生全集》及其它著述行世。

该刊本扉页题:“《罗纹山先生全集》,昭兹堂藏板”。书前依次为:“陈肇英《序》、邓可权《罗纹山先生全集序》、罗艰《先子行状》”。次列《罗纹山先生全集总目录》,依次为:首卷,行实;卷一,奏疏;卷二,序;卷三,记、传、行述、志铭;卷四,祭文、解、论、说、跋、杂文、读书后;卷五,书、揭、牍、启;卷六,赋、歌、箴、赞;卷七,诗(京音集);卷八,诗(京音后集);卷九,词;卷十,史旁;卷十一,侮荘;卷十二,井福录;卷十三,地理微绪;卷十四,汉上末言;卷十五,襄邑实录;卷十六,寓楚杂著。再次为:“《全集凡例》,男罗艰识于犹古堂”。又次为“李世熊《 罗纹山先生传》与彭士望《彭躬庵读传书后》”。卷端署:“闽贡川罗明祖著,男艰克臣、劼克毖、恤克秉甫较阅”。

该书卷一至卷九为各类文体与诗词;此外,《史旁》为史论类著作,其目录分为上、下两部分,从楚王玮至元寿周法尚,拟评骘晋至隋时期人物70余人,实际上在杨愔以下,有目无文,估计均已佚。《侮荘》属哲学类著作,内容是驳《荘子》内七篇之说;《井福录》系军事类著作,有目无文二篇,内容为论井田之法与寓兵于农等;《地理微绪》,言风水迷信;《汉上末言》,为天文星历险阳术数著作;《襄邑实录》,载及其为襄阳令时的奏议、公牍、告未文;《寓楚杂著》,记录了襄阳“贼”情及张献忠率部攻入襄阳、杀襄王翊铭之经过,颇称详赡。

《罗纹山先生全集》所收录的诗文作品及其他杂著,既可补作者生平事迹之阙疑,又能比较全面直接地揭示了危如累卵的明末社会一位正直的下层官吏的心路历程,记录一时一处之史实,既有文献价值,又具史料价值。其作者的诗文创作成就及其风格,亦可由此窥见一斑。例如:

其卷二所录的《江南散自序》曰:

生平落落,自期当世无以落落赏之。一行作令,祸患备尝。以激烈之气而老于抑郁之中,每每泄于诗歌,而其不尽者间或托之文字。信笔成章,绝不伦春。因思古人,弹筝携醪,狐裘竹杖,一旨军前,抵掌天下事,取卿相于片言之顷,上马杀贼,下马作檄,快心快事,手击唾壶,凄然泪下。然终困于仕籍资格,而鸡筋喀喀尚不吐,刀笔文墨,视为蠆盆。坐囚春谷瓮中,雨为蛆罨所淫,晴为蛟蠅所口替,皮肉立尽,竟无一人可告。

读其所序,实为自己仕途坎坷道尽无望之愤懑与悲凉,直至于贬官回籍,抑郁成疾,英年早逝,于此即可见些许之端倪。

另外,其卷一所录的《匡时七章疏》,所上的:“一明治源,二崇继述,三严体统、四慎立相,五肃风纪,六定财赋,七固形势”等七大章,着实是切中时弊,有的放矢,足证罗明祖确有治国之才,只惜生不逢时。所以,彭士望于《彭躬庵读传书后》一文中称赞罗明祖说:“纹山有蔡季通之学问,有李伯纪之才略,固诸葛武侯之流亚也。使当崇祯季,以杨嗣昌之任畀之,心能办贼,不至主丧国亡。乃屡以大议不阿,辄遭摈斥,竟罢其官。……读纹山奕喻,写尽一时人情国势不沦,胥败亡不止也。”

邓可权在《罗纹山先生全集序》中称赞罗明祖的诗文曰:

迄今读其文,卓然立统,不傍门墙;即其人负志杰,依义理,凛不可犯者也。读其文,字血句泪,口手说得出,将终生用得来;即其人肺腑映彻,通天下为一身者也。读其文,醉经酣史,副谐稗伍风谣,入乎规矩,出乎规矩,出乎规矩,入乎规矩;即其人落落自适,历风波患难,而于明心定性,忧国济时,靡时不有,靡处不然者也。其为诗歌,若脱胎于少陵,而引兴甚高,托类甚远,超然自成一家,使人不觉有少陵气。则非专于声韵条理,以兢其工拙者也。即其散文杂著,亦山水,亦案牍,亦兵戎,亦艺术,种种结撰,颇涉游戏,而悉以神运技,不以技求技。间或露流沙葱岭之秘,泄广城青牛之微,终不以之混我六经者也

若就罗明祖的诗风而言,从总体上看,大体是宗唐风,主杜甫。所吟所颂,大都是感怀身世、慨叹仕途、哀民生计、飘零自愁之作。例如:

《杨州(二首)》其一:

准徐谁启寇,陵寝遍干戈。已逼吕梁险,恐推邗水波。

楼台哀尽角,睥睨盖苫蓑。此系祖宗耻,六军矢靡它。

《端午余式如邀宴湖上有斗龙舟者》:

酌满加菖歜,龙舟似赴仇。拨开湖面面,抢出水头头。

四海同佳节,孤心独自愁。中都腥战血,何以对芳洲。

《滹沱河上夜雨次冬节》:

雨知秋欲尽,中夜共零零。柳病啼难下,鸦残影觉仃。

原平尘不起,林薄户犹扃。方察寒深浅,清砧仔细听。

《过梁将王彦章地因伤其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二语》:

涿鹿英雄将,后梁万里城。安危全系国,败绩可原情。

霸业归灰尽,神州反故京。丈夫当乱世,仔细审成名。

《客闷》:

春多不到面,惟有尘来怜。坠井非同梦,焚身总自煎。

官微五两绶,箧空半文钱。既不因人热,悔将书史佃。

《襄寓感怀》:

四十余年不识几,,差将尺木筑长围。是非耻辱都经过,兄弟友朋相见稀。

杀念未除柯合烂,遐心已往舄高飞。从今编入鱼樵队,收拾残戈望落晖。

诸此等等,其诗作总由个人的抱负远大与身世坎坷,而触及民生艰辛与社稷安危,自始至终,弥漫着悲愤凄凉,萦绕着忧国情思。

《罗纹山先生全集》行世极为罕见,且收藏单位之庋藏也几无完书。199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出版的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主编《福建丛书》第一辑之七《罗纹山先生全集》,即是根据湖北省图书馆与南通市图书馆两馆庋藏配齐的。另外,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本,系罗氏后人家藏,残缺部分,也已抄配完整。该藏本原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黄曾樾教授于1956年在福建永安先后两次各获得部分《全集》残卷,如获至宝,花重金想方设法请人重新抄配装订,遂成完璧。黄曾樾教授在《全集》玉成之后,撰写了一篇《跋》文,主要介绍了罗明祖的生平概况、该书的刊刻流传经过等,可供读者参考。“文化大革命”之前,黄曾樾教授把该《全集》捐赠给福建师范学院图书馆,即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使得该书得以保存了下来,的确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