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17:4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宝川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67.余飏与《莆变纪事

 


明末清初,福建各地抗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廷全面厉行海禁与迁界政策,战火烽飞,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悲壮惨烈。三百多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有关福建这段痛史的私家记载,散佚颇多。余颺时在莆田参加抗清起义,兵败后一直隐居海隅, 读书著述, 聊度余生。所著之《莆变纪事》,虽卷帙不多, 然有关清初福建沿海海禁迁界过程的记载,无有如此书之翔实者,具有很高的史料参考价值。且仅有抄本行世,实为欲绝如缕的珍贵地方历史文献。

 

《莆变纪事》一卷,余颺撰。

余颺(生卒年不详),字庚之,号老铁。曾自曰:“我生长于芦中,芦中不可无我,我不可一日而去此芦,则亦芦中人而已。”故又号季芦,又号芦中人。福建莆田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知安徽宣城县,善折狱,有政声。后迁浙江上虞县。弘光时,官吏部考功司郎中,出为广东按察副使。未几归里,杜门不出。南明鲁王监国,曾召为左都御史,累辞不就。清顺治四年(1647年), 与阁部朱继祚等在莆田参加抗清起义。兵败被俘, 逾年得释。此后一直隐居海隅, 读书著述, 聊度余生。其《芦中诗文集·自序》曰: “廿年来独喜为诗, 诗可万首。间涉为文, 虽不如诗之多, 约略计之, 亦可尺许。”著有《莆变纪事》、《芦腊史论》、《识小录》、《芦中诗文集》、《春秋存俟》(合著)等。

明末清初,南明唐王即位福州,建元隆武;清军入闽,以郑成功为主的福建各地抗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廷全面厉行海禁与迁界政策,福建沿海居民背井离乡,无处求生;耿精忠在福建叛清,福建再次陷入战乱。诸此构成了当时福建历史的画面是:战火烽飞,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悲壮惨烈。三百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这些史事的地方文献散佚颇多,尤其是时人的直接记载。

《莆变纪事》题“变” 者, 记其动乱也。全书以记载郑成功海上起兵, 在漳、泉、温、台等地, 四出打击清军, 清廷施行海禁迁界, 福建沿海(尤其是莆田) 居民生活之惨状为主, 兼及郭尔龙聚众抗清等史事。分为:“劫质、掠饷、海棼、画界、墩塞、迁民、招安、水旱、析骨、毁巢、破棺、发冢、虎患、徙降、人稀”等十五目。卷帙虽不多, 然有关清初褔建沿海海禁迁界过程的记载,无有如此书之翔实者, 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例如:清初褔建正式实行迁界的时间, 史乘所载, 略有不同。莆田、仙游、连江、漳浦、诏安等县志, 都以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冬为实施迁界之始, 而该书“人稀” 一目则说:“壬寅之秋,截界令下。”“壬寅” 为康熙元年(1662年) 。此说与后来清廷派遣巡视闽粤办理复界特使杜臻《闽粤巡视纪略》一书的相关记载相符合。

再如:该书“画界” 一目, 详细记述了莆田两次迁界的具体过程, 曰:

以壶山、天马侧入雁沁为界, 初议犹存马峰、惠洋、笏右。及满洲官自来定界, 并三乡而截之。…… 先是, 迁界十余里及大度通平海, 莆禧者房屋尽毁, 足跡如扫。……厥后京师迁界者至, 勒令尽迁。乡民负寨拒命, 乃督兵攻下, 系纍男妇入城。……当播迁之后, 大起民夫, 以将官统之出界, 毁屋撤墙, 民有压死者, 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 致多年轮囷豫章, 数千株成林果树, 无数合抱松柏, 荡然以尽。迁界居民尚有附界之利, 三月间, 令巡界兵割青, 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最后, 作者还在“人稀” 一目中, 从比较明末清初莆田人口增减的角度, 对海禁与迁界给莆田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的惨局作了深刻有力的阐释:

自倭寇扰动十年,生齿损耗。嘉靖壬戌至崇祯甲申一百余年,休养生息。……故吾乡生聚之盛,未有过于崇祯时也。国变以后,丁亥、戊子之乱,山海纠合,乡树一帜,家兴一旅,乡与城仇,南与北敌,山与海斗,杀戮如草,白骨盈郊。……壬寅之秋,截界令下。沿海孑遗,逃亡流窜,遍野哀鸿,不可收拾。加之甲辰、乙巳,水旱为災,百役并立。界内之民, 死于刀役, 死于饥饿, 死于征输, 至有巷无居人,路无行跡者。而招安贼夥,又复横加欺凌。土著残黎,又无一聊生矣,吾乡人民真九死一生矣!

至于当时被强迫迁入界内的人民,所受清兵、官府、地痞、流氓等烧杀掠夺,以及遭受水旱天灾等各种惨不忍睹之事,载于该书,比比皆是。

该书向无刊本,仅有抄本行世。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著录的是:“莆阳先贤丛书稿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传抄本,每半页10行,行22字。该抄本经朱维幹教授校点,末附1957年朱维幹教授跋文一则,曰:“《莆变纪事》钞本一册,故友康修其君所藏。”可见“师大本”系传抄于莆田康氏旧抄本。

200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文史馆陈虹主编《福建丛书》第一辑之二,收入了方宝川执行主编的《莆变纪事(外五种)》, 所据即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传抄本,可供读者研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