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10: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山梁



张一栋与《居家必备》

 

张山梁

 

 

目前,平和人编著或在平和刊刻、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古籍有4部,分别是李文察的《太常李楼云乐书二十卷》、张一栋的《居家必备》、颜茂猷的《迪吉录》还有在平和刊刻的《阳明先生集要》。可以说,这四部明代古籍串起了一段平和文脉,甚至可以说是平和文化的鼎盛、高光时刻。在强调“两个结合”的当下,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明代平和四部古籍,对于赓续和邑文脉,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亘古至今,每一部书的主题思想、内容格调、写作手法,无一不取决于作者自身人文品质的高低雅俗。特别是以百姓居家生活为主题,选辑千万众书精华汇编而成的书籍,其选题用材,更是直接反映了编纂者的思想认知、学识修养、视野匠心,或者说是其内心世界的表白与展示。张一栋的《居家必备》(以下简称“张刻本”),收录了众多涉及百姓日常方面的应急之法,与居家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前人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所成,涵盖了礼仪教化、生产饮食、养生娱乐、占卜趋避等诸多领域。诸事虽小而关系重大,可谓是一部居家生活的百科全书。该书一经问世,就深受百姓欢迎与推崇,以致有明、清两代的多个刻本,流传至今。目前,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台湾图书馆以及日本内阁文库等图书馆均有收藏,只是版本不一而已。笔者所藏乃明刻本,系杭州武林读书坊所刻。

“张刻本”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扉页没有直接标明该文献的编纂者,后世读者只能通过文献中的子目作者进行甄别。该刻本一始,除了收录瞿祐《居家必备引》之外,先列“冠礼考”“婚礼考”“丧礼考”“祭礼考”“祭礼考”“家礼祠堂事目”等6篇民众日常所及的宗族家庭礼仪文章,其署名均为“漳郡张一栋”。而卷一“家仪”所列的第一篇亦是署名为“漳郡张一栋”的以“宗法考”为主要内容的《居家仪礼》,继之,才是宋司马光的《涑水家仪》、堪称天下家法第一文典的金华《郑氏家范》、宋朱熹的《训学斋规》、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影响深远的家训之作。如此编辑子目,的确有悖常规,令人疑窦丛生。而恰恰是如此编辑,让人有理由推断,该文献的编纂者是漳州人张一栋。明末清初山阴藏书家祁理孙的《奕庆藏书楼书目》子部著录《居家必备》,于子目之末题有“漳郡张一栋辑”。如此,《居家必备》的编纂者无疑是漳州人张一栋。

漳郡张一栋,何许人也?

清光绪《漳州府志》载曰:“张一栋,字任甫,平和人。万历丙戌(1586)进士,初授新兴令,调繁番禺。直指蔡梦说首荐之,道经省城,以不谒巡抚,因摘其途中责驿夫事,以轻噪揭之,遂挂部议,改徽州府教授。未几,迁南京助教,与祭酒杨起元校刻《十三经》《二十一史》进。推南户部,秩满转郎中。未几出守平乐,时平乐矿珰方春藉取矿遍蹂民田,一栋杖其党羽而遣之。逾年左迁补两淮运同,疏陈盐政甚悉。旋转守肇庆。丁艰归,乃筑别墅于南山之陲,悠然自终。祀平乐名宦。”从中可见,张一栋乃平和人。

清康熙己亥《平和县志》卷9《人物志》则记:“张一栋,字任甫,号起东。万历丙戌(1586)进士。刚毅渊泓,百折不挠。初授广东新兴县,制府上栋有逸才,调剧番禺。戊子(1588)闱拔九人,皆名士入,计举卓异。衅起三山,驿卒无妄,疏乞教职,得保定教授。外艰归,补徽州府学,迁国学助教,预刻《十三经》《二十一史》进呈。推南计部主事,差榷水西关,视凤阳仓。上海运疏,因海防海时议伟之历,转郎中,出守平乐府,力持矿珰,以严见惮。未几,调繁肇庆府,向所宰新兴属治也。以内艰归,新人尸祝于包龙图之左,复挂计议,补淮运同知,刻堆盐出盐册,积滞尽清,迁姚安守,罢归。立宗祠,置祀田,为赠君竖表坊,表勒《家范通考》《圣谕演义》,并遗稿二十卷。年七十终。有子六人,自光禄署丞㷘(按:当张一栋长子)而下,皆克承家学。祀新兴名宦,并祀乡贤。”而卷8《选举志》更是明确直言:“张一栋,新安里人,丙戌(1586)进士。”

经过如此一番钩沉搜佚、爬疏整理,张一栋乃是平和县安厚镇马堂张氏族人。甲辰暑月晦日,窃随文友参访“马堂张氏家庙”,其后裔族人亦向我等展示了仿古线装的《居家必备》影印本。

余曾经发愿,将以一己之力,将前述平和人编著或在平和刊刻的4部古籍进行点校整理出版,以赓续先贤文脉,让人们了解和邑的璀璨文化记忆。目前,《阳明先生集要》(崇祯闽刻本)已出版发行、《迪吉录校注》可望年内出版。从今年起,不肖着手整理点校《居家必备》,目前,初校已完成5万多字,有了粗略的了解、窥探。

“张刻本”设有家仪、懿训、治生、奉养、趋避、饮馔、艺学、清课等八目类、十卷,是一部汇集了呼应市井民众生存之需的通俗丛书。其实,此类书籍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刊布问世,以俞鼎孙所辑的《儒学警悟》为典范,其基本体例已初步形成定式。到了明代,大量编纂刊刻,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大为剧增,已然占有一席之地。“张刻本”正是在前人已有版本的基础上,内容上增减添删,节目上重新调整编辑而成书的。这可从瞿祐《居家必备引》中得到印证。瞿祐(1341-1427),亦名佑,字宗吉,自号存斋,浙江钱塘人,是一位早于张一栋的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瞿祐在引文中提到:“首之以家仪、以懿训……次之以趋避、以摄养……又次之以治生、以饮馔……又次之以才艺、以清课”,而“张刻本”则是将“治生”节目编辑第次前移,体现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文化思想、书籍编纂的影响。同时,“张刻本”大量收录了明中期陈继儒、高濂、屠本畯、黄省曾、万全等名儒达人的文章。从中,就不难理解“张刻本”为何以瞿祐《居家必备引》代序,序文中只字未提编纂者?又为何未能在扉页标明编纂者名讳,只在前几篇题目之下署名“漳郡张一栋”?如此拨云见天般地解迷,张一栋只得以较为隐晦的方式告知后世诸生:“编纂者乃漳郡张一栋也”。

著作是时代的忠实记录,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张刻本”编撰于明代中叶,毫无疑问是明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宝典,也为今人探究明代中后的社会、经济、生活史提供一个的新视阈。

有明一代始立,朱元璋认为“天下初定,所急者在衣食,所重者在教化”,便以教化为治国之要,颁布《圣训六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刻本”在家仪、懿训类目之前,加入张一栋本人根据朱熹《家礼》编纂而成的宗法考、冠礼考、婚礼考、丧礼考和祭礼考等多篇文稿,特别是对婚礼考不厌其详地分为议婚、纳采等若干环节,加以赘述,反映了明代社会重视礼教、礼仪的教化特点。家训族规在明代得到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朱元璋对浦江郑氏的褒奖有加,以致诸多家庭、宗族纷纷效仿制订家训族规。到了明中后期,家训族规已然进入寻常百姓的门庭堂户。“张刻本”自然而然将《郑氏家范》等名篇收录其中,反映了明代社会重视家训、族规的教化特点。此外,还收录了《居家制用》《劝善录》《遵生宝训》等劝导民众积德行善的文章,反映了明代社会重视乡约、懿训的教化特点。

张一栋出生在闽南地区,亲身见证“隆庆开洋”带来的经济繁荣发展之盛景,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是改善民众生活的前提,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础。因此,“张刻本”不仅将“治生”节目前移至更为突出位置,更是将其分为上、下两卷,大量收录了种果疏、瓜蔬疏、种药疏以及田牧志、蚕经、养鱼经等有关经济生产的文章资料,以满足当时民众的种植、养殖之需,有效指导底层百姓发展农业经济。

到了明代,人们已是精通养生之道。为此,“张刻本”专设“奉养”节目,收录一些养生的著作,以期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借鉴。从“张刻本”所辑编文章,可窥见明人的养生方式:在医药养生上,注重本草类医药;在饮食养生上,注重四时调摄和营养均衡;在运动养生上,注重无病则防、有病则疗、病后康复的系统方法。如此养生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不失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张一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闽南人,“崇拜神明”的思想观念深植骨髓心田,认为祈福避祸是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张刻本”专设“趋避”节目,收录了许多涉及风水、占验和择日方面等书稿。在今天看来,这些风水类书稿虽有封建迷信之嫌,但也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授建筑、地质、水文等相关知识之功用,深受闽南人喜爱,在民间的传播甚为广泛。

此外,“张刻本”还分设“艺学”“清课”两个节目,收录有关饮馔、玩乐方面的文章,多少反映了明代中后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的社会风气。这里就不再阐述。

启蒙于宋元、兴盛于明的这类居家生活通俗丛书,著名文献学家刘乃和曾评曰:“得一书就可以得很多种书,书有单本零本不易流传、不易寻找的,丛书往往有之,很是方便。”如此这般,换而言之,“张刻本”可以说是一部与黎民百姓生活起居住行息息相关,且又通俗易懂、便于普及和接受的通俗丛书。正如瞿祐引文所言“手此一编,柳阴下于养生齐家,不亦有馀裕哉?”同时,从“张刻本”的编辑成书,也让人们看到编纂者张一栋身上那种明显的闽南地域文化背影。这也正是不肖点校这部古籍的发心所在:“或许是当下平和学人赓续和邑先贤文脉接力棒的一种方式吧,至少可让人们更多了解平和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