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23: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余之泽



云在青天水在瓶

——余险峰《云天瓶水集》读后


余之泽


 

一位文友来电询问,有无《云天瓶水集》一书,听说耐看得很,可否均给他一本。

余险峰第一本自选集《云天瓶水集》由福清市文联支持,出版于2019 年 9 月,至今五个寒暑过去了。当年近水楼台,多要了几本,都被爱书的朋友拿走,仅余一册作者的签名本。文集陪我度过新冠疫情禁足宅家的苦闷日子,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至今还是案头书,闲放床头,常读常新,梦也飘香。

 图片.png

余险峰著《云天瓶水集》

险峰兄是我的老乡,初中同学,发小时学习成绩均不俗,都是学校的文体骨干。后来拉开了距离,余同学走出小天地,有了大作为;

而我始终囿于故乡,属于井蛙一辈。但这不影响我俩的友情,依然相得甚欢。

图片.png1.png

    余险峰陪同福清市老领导林厚潭(中)参观联展

图片.png2.png

三人书画联展开幕式现场

2019 年金秋时节,作为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项目,《同源揽胜同道相亲——余险峰、沈乃希、陈贻敏书画联展》9 月 28 日于福清美术馆揭幕,余险峰第一部诗文集《云天瓶水集》以及三位展主的书画集同期首发。

在省城福州退休定居的余先生是福清人的骄傲。集省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书协成员、省书协主席团顾问、省政协海云墨会副会长、福州大学省行政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等于一身,被誉为“融诗、书、画于一炉的书画大家”。福清美术馆设立以来,举办过系列高层次展览,数位融籍名家先后回家献艺,余险峰却姗姗来迟。

图片.png3.png

余险峰大幅山水画《长城颂》

图片.png4.png

余险峰《梅花图》

图片.png6.png

余险峰四条屏《松竹梅菊四君子图》

作为曾经的省厅领导,又是艺坛名家,余险峰一直关注家乡文化软实力建设,经常回来参加雅集笔会,交流技艺;举办文化讲座,忆传统、推明德。举办个人书画展非不能也。二十余年前的 1995 年余君已然回来办个展,轰动融城。2015 年兴办的“余险峰书画艺术馆”就落户于老家龙田镇,作为福建省首家自费创办的艺术馆,成为我市美育基地,观众络绎不绝。在此基础上举办个展,余先生思考的已非一己之声誉,乃是如何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助推家乡的文化事业薪火

相传,生生不息,为“大福清”建设添砖加瓦。于是乎,余险峰邀约沈、陈二位中青年作者,联展应运而生。书画大展展期长达满月,一时观者如云,反响强烈,成为“现象级”大事。文集《云天瓶水集》就纳入免费赠送给观众的大礼包之中。

据余君在文集的《后记》中透露,在筹备三人联展期间,就有文友向他建言,要他在展示书画艺术同时,应该在诗文方面也“露一手”,“还把这‘露一手’上升到‘文化自信’的高度。”险峰有点措手不及,“先是否定,而后沉吟,再后是动念。”这时距离画展开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于是,余君“进入了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紧张编辑状态”。

这些“建言”的文友中,就有在下忝列末座。“文友团”如是说:我喜欢你的旧体诗,沉郁澄清、高远超逸;各类笔记小品、诗话题识,“笔精墨妙,挥洒自如,以简驭繁,有余不尽”;更有忆旧散文,富含书卷气,譬如缅怀赵朴初的《忘年论交 高山仰止》,情真意切,博大精深。如此美妙诗文,令人神驰。白石老人画名之隆近代无人并肩,但他的题款诗作,字字珠玑,却往往为人忽略。齐白石生前自订出版过两本诗集,尝云“我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然则何谓也?——这不能仅视为老先生之自负或自谦,而是一代大家对文脉源头之敬畏,对千古诗心之追慕。老同学你一辈子读书做人,以诗养心,以文润笔,可不能厚此薄彼,付之阙如。

题外话讲多了。书名《云天瓶水集》,源自唐李翱的七绝诗中一句偈语“云在青天水在瓶”,寓意“处处皆禅也”。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展现了余险峰在不同领域的才华与思考。

“江畔微吟”选了 43 首历年所作的五、七言诗。作者平生爱诗,但所作甚少。读者透过这些诗,既可以了解余君的审美视角,亦可窥见其心路历程。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梅花诗”,请看《题梅三首》:

不着胭脂不敷红,凛然绽处暗香笼。

翩翩一介花君子,抖擞须眉战朔风。

一树梅花一树情,盘斜屈曲骨铮铮。

平生赢得精神在,风雪天涯任我行。

闻道北峰一夜寒,朝来积雪满空山。

且将冻墨写清影,依样豪情注笔端。

余险峰爱梅成癖,他在另一首《题墨梅》诗中写道:“江南一片春消息,都在画家意象中。”吟梅诗、画梅画,其实抒发的是胸中的学问和怀里的清气。

“画边缀语”是25条历年题画的诗文,其中有个别引用前人,但多数为画家因时因景的临场感发。“倚窗百札”是这次编辑的重点。内容是选取历年读书所作的一百篇笔记。作者素有记录读书卡片的习惯,一张卡片往往简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的梗概,或摘录书中若干文字段落,而后发三言两语的议论,或作若干引申,说明一个道理。与“画边缀语”一样,如诗话,似小品,像明清笔记,文白夹杂而风格自见,深情如一弯新月,纯真如儿歌童谣,在下反复阅读、揣摩,自己作文也有了书卷气。《题瓶花》云:“擅饮者对酒赏花,不擅饮者对花品茶。倘若花谢了,叶落了,赏茎亦不失其趣。昔年,予于西子湖畔对湖上秋光夕阳里之枯荷断茎组成的美妙画面,猛然想起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亦何其美妙也。”短短几十字,花开花谢,喝酒品茶,人生百态,尽在其中。余险峰简约的文字流动着水墨画的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无即有,空即色,于无字处给人无限想象与遐思,留下的是作者胸中块垒。

“师友情缘”收入 19 篇文字。其间无论是序言跋语,抑或长篇短什;不管是涉及国家领导人、院士、学部委员,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后学小辈;亦不论曾发表于报端或收入名人纪念文册,或仅仅收于私人手中的信札;均出自胸臆,寄托一腔真情,字里行间尽是对人世间的深情回望与惦念。其《悠悠“融美”情》回忆了母校的五位大师级校友,天涯游子、他乡邂逅,朗朗襟怀氤氲其间,可惜文中叙述的几位先后作古。都说是回忆是一首挽歌。而余先生的旧雨之思洋溢着净土清气,令人顿起家国情怀。